杨军:宿州谋划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时间:2018-03-14 17:19来源: 作者:看安徽
作者:本报记者张晓梅/吴明张骅

2018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起点,把握机遇,破解难题,优质发展成为各地发展最新落点。宿州作为一个中部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支撑发展的强有力新动能。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市长杨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谋划培育壮大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谱写“中国制造2025”宿州篇章。
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据杨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宿州市工业规模跃上新台阶。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3111”工程,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工业每两年跨上一个百亿元台阶,工业发展跻身全省中等行列。2017年,宿州市工业投资、规上企业户数、企业户均增加值分别是五年前的2.2倍、1.4倍和1.1倍;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45.4亿元,是2013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38.1%。
结构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按照引进战略支撑项目、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基地的思路,推动以增量带存量,一批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17年,全市县区、园区首位产业产值950亿元,增长15%。五年来,全市工业化率由33.1%提高到35.4%,三次产业结构由27.9:37.9:34.2调整为17.2:38.3:44.5,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崛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年均增长31%,主导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建成三个左右新兴产业集群
“目前,宿州市总体上尚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存在着传统产业不够强、新兴产业不够大、产品附加值不够高等问题,面临着扩总量、提质量、增均量等多重压力。”杨军分析说。
杨军从两个方面指出了宿州市工业产业的发展落差。一是低端传统工业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优。
杨军认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质量和效率。对于宿州而言,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把产业结构推向中高端。到2020年,工业化率提高到41%,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升,达到12%。建成三个左右在国内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要达到这一目标,杨军认为全市产业要保持在中高速发展水平。到2020年,宿州市工业增加值达到820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规上工业企业数超2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15%和28%,其它主要指标均保持中高速增长。
相关文章
- 04-17声音:客户需求才是我们进取方向
- 03-13淮北矿业从“速度时代”跨向“质量时代”
- 03-07如何完善新能源产业关键矿产资源保障供给
- 03-12彭寿:国家战略性“卡脖子”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 03-14于勇:蚌埠传统老工业基地向全要素发力
- 03-16陈学东:提振实体经济须强化科研自主创新
- 03-10罗建国:安徽财政综合施策振兴实体经济
- 03-15张宏妹:传统企业在新旧动能转化中提升发展质
- 03-16彭伟平:乡镇农村建设和发展亟须长远规划
- 03-16许宝成:调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