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提速打造合肥“中四角”之梦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郝玲 >

工业提速打造合肥“中四角”之梦

时间:2013-05-02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编者按:继五年前合肥市提出“工业立市以来”,今年,合肥市提出实施“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未来把合肥打造成“实力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力争成为长江中游开发“中四角”中重要一极。

 

工业提速打造合肥“中四角”之梦

 

   【记者郝玲合肥报道】“国务院已开始研究长江中游的开发,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为龙头,形成‘中四角’。”吴存荣透露说,提升合肥在区域竞争发展中的地位、主要经济指标进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如此经济建设目标不变,合肥在成为长三角“第四极”的同时,“中四角的重要一极”成为新的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合肥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坚实的基础。

    记者获悉,2012年,合肥市工业战线紧紧围攻绕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跨越、进十强”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保持前列,并在中部省会城市位居第一。

 

工业发展“两升一降”

    在最新公布的经济报表中,3组数据颇为引人注目。

    工业总量持续攀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大关,实际完成6600.1亿元,同比净增超千亿,达1018.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653.5亿元,同比增长17.4%。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

    企业效益持续增长。2012年前1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81.7亿元,同比增长24.3%;实现利税420.9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利润267.5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0.8和4.5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4.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6%,超额完成安徽省政府下达的全年能耗降幅目标,工业已成为全市节能工作的主力军。

    此外,工业投入、企业规模、县域经济表现也十分抢眼。

工业投入拉动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51.4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技改投资954.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941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数的45.1%,同比增加186户。亿元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506.69亿元,同比增长1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7.6%。

    县域主战场地位日益突出。全年5县(市)完成工业产值2403.1亿元,同比增长29.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的36.4%,较2011年度提高3.2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707.2亿元,同比增长41.2%,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6.4个百分点,对全市完成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9.9%。

 

“六管齐下”上新台阶

    近年来,合肥工业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同时,坚持六管齐下,力促全市工业再跃新台阶。

    大力营造工业投资政策环境。先后出台《加快中心城区工业优化市局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奖励政策》、《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型工业化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十一五”期间,财政对工业发展的投入逐年增加,累计投入资金27亿元。2012年全年安排工业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支持资金分别为7.5亿元和5亿元,资金规模达到12.5亿元。

    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合肥目前已有经开区、新站区、高新区3个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肥东经济开发区、长丰双凤工业园、肥西柏堰科技园分别获得食品和农产品加工、节能环保、智能家电省级示范基地称号。至此,该市已拥有3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基地数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四。

    强力推动项目建设。一是扎实推进“121”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全年“121”重大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99.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19.3%;二是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全年先后实施两批“双千工程”,共有546个项目入库,项目总投资574.2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34.4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214.1亿元。三是全力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专项技改项目。14个技改项目列入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计划,获得支持资金11839万元;59个技改项目列入省财政专项,获得支持资金1413万元。

    全方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以成功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称号为契机,全方位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形成覆盖全市主要产业、重点区域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荣获工信部第二批两化融合试验区综合评价第一名。安徽叉车、江淮汽车、华泰集团等3家企业入选首批218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名单,占全省入选企业数的37.5%。同时在推进“数字企业”、“无线城市”、“动力100无线企业”、三网融合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强化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举措。一是积极推进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目前,该市已拥有22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1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二。二是实施品牌示范工程。牵头出台《合肥市关于开展品牌示范企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徽叉车、安利合成革、合肥美菱、合肥荣事达三洋四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三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产学研联合“1+N”计划,鼓励1家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要和2家以上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研发机构。

    积极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成立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贯、融资担保、管理咨询等一系列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截至12月末,大厅共接待咨询达1580人次,与企业签订各类服务协议120份。完善网上金融超市,现有70家金融机构入驻,提供400余种金融产品服务,全年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中小企业2000多户。全年组织各类银企对接会26场,115家金融机构和601户工业企业参加对接,落实贷款208.36亿元;全年向金融机构推介1083户优质小微企业,其中有298户企业获得贷款21.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