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江淮 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领跑全国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骅 >

绿动江淮 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领跑全国

时间:2012-09-29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绿动江淮  合肥新能源汽车推广领跑全国


本报记者 张晓梅 张骅 






929日,随着500台江淮爱意为第三代纯电动车首批交付合肥、成都两地客户,合肥,这个屡创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佳绩的城市,再度引爆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短短三年,实现累计总量2299辆的示范推广。 


2010年首创世界上首条纯电动公交路线,到2011年开创全球最大规模私人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先河,合肥市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依靠科技创新,通过有效探索、务实运营,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地”。



示范推广  合肥纯电动汽车总量全国第一


2009年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双试点”城市以来,截至20129月,合肥市共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299辆,总量名列全国前茅,在新能源汽车运营的两头——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轿车领域推广总量排名全国试点城市第一。


在私人购买领域,2010年与2011年,合肥市累计实现推广江淮爱意为一代、二代纯电动车1585辆,连续两年创造行业投放纯电动轿车示范运行的最大规模。截至目前,行驶总里程达到1000万公里,单车最高安全行驶里程7万公里。


在公共交通领域,2010年由30辆安凯纯电动客车组成的“公交18路”成为全世界首条纯电动公交路线,而现在已有180台安凯纯电动客车分布在合肥12路、126路和127路等14条线路上运行。根据统计,截至目前,总行驶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接近15万公里,创造了中国纯电动客车商业化运营新记录。


在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合肥市已建立5座大型公交充电站,1026个电动轿车充电桩,正在建设3座大型公交充换电站,1000个电动轿车充电桩,全部面向公交车与私人用户服务。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市委书记吴存荣形象地比喻各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像一场赛跑,“合肥目前跑在了前头,要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随着江淮爱意为第三代纯电动车陆续投入私人领域示范运营,今年合肥新能源汽车还将进一步扩大试点领域,向城市物流车、环卫车、商用车和工程车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



有效探索  “合肥模式”值得借鉴


综观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全国不少试点城市“雷声大 雨点小”,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昂的购买费用、难以匹配的配套设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然而,合肥市通过有效探索,在推广模式上务实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肥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纯电动客车采用电池“融资租赁”模式,在私人领域推广纯电动轿车采用“定向购买”+“整车租赁”模式,有效地拓展纯电动汽车推广难的局面。 


具体说来,在公共服务领域,考虑纯电动客车电池比较贵,合肥有关部门将车体和电池分开采购,由租赁公司一次性把电池买下来,租给公交公司来用,政府按年拨付租赁费补贴给公交公司,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企业资金流的问题。在私人购买领域,在推广初期主要向合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内部职工进行定向推广。通过这两种模式的运行,使得现阶段价格不菲的电动车能够得以顺利的推广,更重要的是,通过全方位、连续跟踪调查和服务,能够及时、全面地把控车辆状况,有利于信息的收集,为大规模的示范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合肥模式”的独具特色、卓有成效,在行业与社会上引起反响,得到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和领导的关注。今年9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出席20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时,再次高度肯定江淮汽车2000余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成绩,强调江淮汽车的经验对其他城市中私人用车的推广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上海、杭州等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纷纷前来学习、借鉴,评价这种模式的直接效果是“在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城市中,合肥市花钱最少,取得的成效最好”。


基于前期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的经验积累和探索,目前投放市场的江淮第三代纯电动车将进一步丰富推广模式,授权所有在肥江淮汽车经销商面向全体市民销售。



协同创新   打造合肥绿色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众多的新技术、新部件、新商业模式,必须依靠产业集群的力量,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推进的深度结合。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借助试点示范运行工作的推动,着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建设,带动区域内逐步建立以江淮汽车为特色的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近两年来,合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和《合肥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等系列政策,累计支持试点示范资金达3亿元以上,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全速推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


2010年以来,在合肥市政府的推动下,成立了两所新能源汽车研究单位。其中,由江淮汽车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巨一自动化公司成立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着重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其电控单元的软硬件、试验验证平台、样车的试制、试验以及检测等技术研究。由安凯客车倡导成立“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了24家企业、3所高校、2所科研机构和3个政府部门,涵盖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的生产企业,集研发、生产、融资等多种产业配套功能。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立,充分整合、发挥各方人才与技术、市场优势,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今年94日,安徽省首个新能源客车及核心动力总成生产基地正式在安凯客车基地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新建新能源客车生产线、新能源汽车关键动力总成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达产可形成年产单班6000辆新能源客车整车、12千套新能源客车关键核心动力总成、15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动力总成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81亿元,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


截至目前,合肥市拥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等3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电池及其生产企业5家,电机企业2家。全市积聚了涵盖整车、电池和电机制造与开发、电池管理系统开发、充电站(桩)制造及建设、租赁服务和金融投资等领域企业30多家,已建成年产1万辆电动轿车生产线、年产1000辆电动客车生产线和年产1.25亿安时车用锂电池生产线,将建成年产1万辆电动商用车生产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合肥市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国内外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至“十二五”末将形成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和6000辆新能源客车的产能。面向未来,合肥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看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