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勇:阜阳谋求工业经济发展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骅 >

于勇:阜阳谋求工业经济发展

时间:2013-03-11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市市委书记于勇
  阜阳谋求工业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张骅 张晓梅 吴明 / 文

 

 


 

于勇

 

    针对近期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天气,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关于这个话题,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并不是对立的,目前合肥市提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发展战略,就把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统一协调起来了,而近期的“中四角”经济圈提出,使合肥市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一直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都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包含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共29个城市的中部经济发展区,又称“中三角”。今年1月,身为合肥市市长的张庆军在合肥“两会”上首次提出“中四角”的概念。“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省均已有自己的城市圈,四省省会连接,正好呈四边形。”这个最早于2012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和湖北调研部分长江中游城市时的提议,正在变为现实。
    为了实现这一发展战略,2月初,在合肥市召开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上,合肥市确定了“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战略,提出未来把合肥打造成“实力之城、智慧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力争成为长江中游“中四角”中的重要一极。
    张庆军说,“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八个字、四个词,每个字、每个词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大湖”既是自然生态的外在展示,又是人文禀赋的扩展融合。合肥,因水得名,因水而兴。这也是国内外许多城市能够发展好的共有特点。大湖名城阐述的就是“城湖共生”的发展理念、方向和目标。
   “创新”既是传统优势的继承发扬,又是科教资源的厚积薄发。相对而言,科教优势是合肥最大的优势,“开明开放、求是创新”是合肥城市精神。
   “高地”既是标杆和水准的生动展示,又是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执着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就是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吸引更多战略资源、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拥有更新体制机制、赢得更好发展先机的“集聚地”。
   “名城”既是城市形象的高度凝练,又是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的强化和提升。建设“名城”,是合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平台上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综合影响力。不仅是量、更是质,不仅是发展能级、更是综合功能,不仅是发展理念、更是发展模式的转型跨越、锻造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