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安:“五化”力推滁州农业产业化
时间:2013-03-22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市市长张祥安
“五化”力推滁州农业产业化
本报记者 张骅 张晓梅

张祥安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市市长张祥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八大和此次人代会,都明确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要求,滁州作为“大包干”的发源地,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在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张祥安说,近年来,可以说“三农”工作位置日显,投入最多、办事最力、成效最大、反映最好、群众最满意。农业现代化既有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现代化,也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在具体工作中,滁州市主要是推进“五化”方略。
一是规模化。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通过建立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各类合作组织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近200万亩,占耕地面积20%;已有专业合作社2700家;规模养殖比重达70%以上。以“大包干”闻名的小岗村,已流转土地8000亩,占全村耕地42%;“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家35亩土地,已流转34亩。流转,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规模效益,流转双方均得到了实惠。
二是科技化。主要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配合,健全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农机站、畜牧站、水产站、林业站建设,开展科技下乡,实施农民技能培训等,提高科学种养水平。特别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通过技术进步,标准制定等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严控土壤水体污染,从源头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
三是设施化。在水利设施建设中,实施了淮河、滁河治理,对600多座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建设高标准农田200多亩。已有农机总动力64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新上了一些设施农业项目。
四是市场化。主要是正确处理好市场这只手与政府这只手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多种适销对路的产品;强化市场衔接,减少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
五是产业化。大力发展产加销一条龙,“龙头+基地+农户”的龙形经济,着力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滁州现有各类龙头企业546家,其中省级以上63家。
相关文章
- 08-20共赏大漠星辰,第三届捷途818粉丝节狂欢开幕
- 04-27众多福利,半价秒杀,疫后买车还看捷途
- 09-01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安徽省为民营企业颁发徽商服
- 10-23安徽省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增幅仍居中部首位
- 01-205万元级带T动力MPV?开瑞K60 1.5T即将上市
- 12-05荣事达集团管理创新经验推广交流现场会在安徽
- 04-21奇瑞上海车展惊现“黑科技”六大看点剑指未来
- 10-16首批编外社员带着镜头感受半汤“三瓜公社”美
- 06-01淮北矿业集团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 05-31合肥市高新区两淮海棠小区率先实现加装电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