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弩韬:实现制造强国要多方联动
时间:2017-03-07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张骅

牛弩韬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建议,《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和旗帜。当前《中国制造2025》“1+X”政策体系已经形成,各地均在推动落地实施,组织了一系列宣贯活动,配套了一批支持政策,全国一盘棋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格局初步显现。但从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少数地方对《中国制造2025》理解把握还不够,缺少整体谋划,对任务的系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分领域、分行业的发展方向还需细化,地方聚焦有优势、有禀赋条件领域能力还不强,产业雷同还一定程度存在。部门间政策的联动、协调、互动不足,政策落实效果有待加强。
为此,牛弩韬建议:一是强化部门协同配合。进一步发挥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注重强化协调机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加强国家部委与各省市之间的纵向协作,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点任务落实和重大工程实施,形成协同推动《中国制造2025》落地实施的强大合力。
二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尊重各地差异性,细化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并以此作为重大项目和资金统筹的重点方向。指导各地挖掘发展潜力,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推动产业集群、特色发展,实现区域错位、差异化竞争。
三是加强政策协同配套。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配套,建立健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促进产业政策加快向功能性、普惠性转变,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协同配套。
四是营造社会协同氛围。高举制造强国大旗,唱响制造强国的主旋律,建立《中国制造2025》考核评价机制,表彰一批“大国工匠”和实业报国的企业家典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掀起制造强国建设的高潮。
相关文章
- 02-14抗疫“警”色不变 守好“巢湖窗口”
- 12-20瑞风S3十月再插王旗 江淮冲击30万总目标无压力
- 03-05“十四五” 宿州市锁定“一城两区三基地”
- 05-17合肥经开区6种手段扶持总部经济
- 09-03谋提升合肥高新区“江淮肽谷”渐成稚型
- 04-23合肥市五一前后六大活动弘扬劳模精神
- 02-03庐阳工业区:智能工厂连通上下游
- 05-14科技和实用并存凯翼X3的硬件解读
- 09-27第六届“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
- 10-25安徽省放管结合简政放权优化高等教育领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