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吴明 >

合肥经开区800亿元99个项目集中签约

时间:2019-06-18 13:45来源:未知 作者:廖光友 李长龙 吴
6月18日,协议投资额约835亿元的99个重点项目在合肥经开区智能装备科技园集中签约。这是合肥经开区审时度势,超前布局。
聚焦新兴产业 推进创新提升
合肥经开区800亿元99个项目集中签约
作者:廖光友 李长龙 吴明
 
        6月18日,协议投资额约835亿元的99个重点项目在合肥经开区智能装备科技园集中签约。这是合肥经开区审时度势,超前布局,积极响应国务院推进国家级经开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具体行动,也是该区主动呼应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实现“二次创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又一新开端。
        与此同时,新开园的智能装备科技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成、服务集中,为入园企业发展提供拎包入驻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入园企业32家,包括哈工大机器人、康佳半导体、龙迅半导体、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今日头条等知名企业,在谈入园企业近60家。智能装备科技园的开园,为合肥经开区“科技+产业”战略再添重要支撑。
        新签约的99个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爆发之势,涵盖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项目78个、总投资636亿元。签约外资项目18个,总投资17亿美元,分别来自欧美日韩、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合肥经开区仍是极具吸引力的外商投资兴业热土。
聚焦高技术领域,不断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芯片、新能源汽车领域引入了一批重点项目,让合肥经开区建设中国“新芯之都”如虎添翼。此次签约的泰瑞达是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的龙头企业,联钧光电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电源管理器件封测企业,至纯科技则是集成电路国产装备的领军企业。此外,国内新能源汽车线缆领军企业中航光电,国内氢燃料电堆滤材领军企业威尔燃油等,也极具行业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集中签约项目中,利用存量企业和低效用地嫁接项目20个,总投资150亿元,折射出合肥经开区矢志推进“创转升”(创新转型升级)行动的良好成效。此外,新零售、电商平台以及总部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也十分亮眼,国内生鲜新零售行业翘楚呆萝卜,国内社交电商的龙头企业云集科技,中铁轨道交通研究总院、同济堂安徽总部等项目,以及全球领先的口服胰岛素制造基地等生物医药项目,将进一步优化该区产业结构和开放水平。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亚斌表示,此次在重点领域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起点定位高、科技含量足、辐射带动强,将为合肥经开区创新提升先行一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注入强大动能,有力助推该区加快形成“4231”千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4个千亿产业、2个500亿产业、3个300亿产业、1个100亿产业),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快速迈进。


 
        近年来,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号准经济发展脉动和未来发展方向,瞄准“十三五”,全面布局“二次创业”,勾勒出新的发展蓝图,重塑新的竞争优势。“十三五”以来,全区GDP、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稳中有进,特别是“进”的蓄势加速。今年一季度,该区14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多数超过预期,GDP保持中高速增长,多项指标显示产业演进和动能转换明显向中高端迈进。
        “一系列重大利好,是我们这几年全面‘二次创业’,谋布局、提质量、优环境的结果。”合肥市委常委,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伟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二次创业’的持续深入和新动能、新优势的不断显现,合肥经开区将迎来产业国际化、开放国际化、城市国际化的全新局面,向着更高质量更高形态迈进。
        活动结束后,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了合肥经开区智能装备科技园布置的装备制造最新技术和产品展。大家看到,一大批代表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在这里扎根,有的已经开花结果,朝气蓬勃。今天新签约项目和企业的加入,将为合肥经开区智能装备科技园装备制造业发带来更为强劲的动力。

 
 
新闻链接:背景资料
        继5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部署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决定延续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更多参与和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之后,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这些消息对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无疑都是重大利好。


 
        1993年建区的合肥经开区,设有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占地面积269平方公里,综合发展水平跻身国家级前列,多年稳居中西部第一。全区千百亿级产业集聚,是全国最大的冰箱、叉车、挖掘机、轮胎、液压机床、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已形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及集成电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绿色节能建筑、公共安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十大产业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0家,上市公司11家,世界500强投资公司51家,日资企业39家,台资企业30家,是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台资企业首选地。


 
        本次签约,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个、中国500强投资项目9个、民营500强投资项目1个,总投资153.5亿元。
        近年来,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号准经济发展的脉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瞄准“十三五”,全面布局“二次创业”,勾勒出新的发展蓝图,重塑新的竞争优势,在创新提升方面率先一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探索。
        一方面,创新实施“科技+产业”战略,与清华、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安大、38所、通用所等大院大所的良性互动,打造国际国内合作新载体,推进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七大创新平台”产业化,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60万辆)基地、存储芯片基地、公共安全产业化基地、全球最大的笔电研发制造基地,全球首个口服胰岛素胶囊基地,形成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实施科技中小企业“四个倍增”(数量、规模、效益、创新能力)计划,运用创新券、科技贷、高企贷等金融手段,设立基金大厦,聚集基金成林,构建科技企业成长生态体系。截止目前,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3%,全社会研发投入4.5%,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2.8%,授权量年均增长42%。今年一季度,该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高达134%,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实施“创转升”专项行动,既要速度,更要质量。自2016年起,合肥经开区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对占地工业企业实施综合绩效考评和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励和引导企业形成亩均产出最大化的发展导向,率先向转型升级的“深水区”挺进。一退一进之间,实现了效率和动力变革,“创转升”行动带来的效应十分明显,全区产业转型进一步加快,共盘活低效用地4285亩,布局江淮大众等一批新兴产业。2018年全区占地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6%、39.5%、23%。
        在爬坡过坎、迎来新局面的背后,是合肥经开区以制度优势深耕改革“试验田”的不懈探索。六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小政府,充分激发出潜在发展动力。设立中国合肥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促进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现代产业体系要素集聚。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弯道超车”抢占产业制高点,培育创新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优势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