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吴明 >

合肥高新区自主培育上市企业累计达35家

时间:2019-08-28 13:09来源:未知 作者:张晓梅 / 吴明
8月14日,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举行的上市公司媒体采访活动上获悉,作为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
        8月14日,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高新区)举行的上市公司媒体采访活动上获悉,作为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合肥高新区几乎占据了合肥全市上市企业的半壁江山。截至今年6月底,高新区自主培育的上市企业累计35家,其中首发上市企业22家,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的企业13家。合肥高新区自主培育上市企业累计达35家。


媒体采访交流现场
 
        在与媒体交流时,合肥高新区上市办副主任陆春宁,透露了目前合肥高新区正在进行的上市工作。上交所科创板在审企业1家,在局辅导企业11家。此外,上半年还新增1家科创板在审企业,新增3家在局辅导企业,9家拟上市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新增上市后备企业25家。
        为了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合肥高新区针对不同企业特点实施"一企一策",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相应层次的资本市场。对发展初期的企业,引导其到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对初具规模,但尚未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推荐其登陆新三板挂牌,进行规范培育;对于发展趋势较好但尚未达到上市标准的自主培育企业,高新区鼓励企业借船出海,适时推动部分企业与上市挂牌企业及并购基金合作,通过并购重组加速进入资本市场。
        对已经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则着眼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此外,对于已经挂牌上市的企业,高新区也鼓励上市挂牌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股权加债券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华米科技成为安徽省首家登陆美股的上市公司,美兰股份则成功发行了安徽省内首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安徽企业上市,日前,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安徽基地在合肥高新区正式授牌成立,此服务安徽基地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合作共建,旨在为安徽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高效率服务。高新区也会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技术等关键重点领域,聚焦中科大、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项目,依托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的资本加速效应,让那些具有新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脱颖而出。
        活动期间,数十家媒体走访了上市公司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设计总院)和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欧普康视)。总部坐落于合肥高新区的设计总院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两年前的8月1日,登录上交所,成为安徽第100家A股上市公司。据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总工程师毛洪强介绍,2016年底,该公司国资部分净资产账面价值约为5.4亿元,上市后,到2018年底,国资部分净资产账面价值已达11.0亿元,对应的市值达33.1亿元,是两年前的6倍多。
        欧普康视是合肥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是国内首家上市的眼视光科技企业,也是安徽省首家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其角膜塑形镜技术和产品一直处在国际领先水平,帮助中国数十万青少年“不动手术摘下近视眼镜”。
        欧普康视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留美工程博士陶悦群说起公司发展,首先肯定了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变化,他认为,上市不光是解决融资问题。对欧普康视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使公司经营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也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来完成兼并重组,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