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吴明 >

合肥经开区当好“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排头兵

时间:2020-10-09 13:32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吴明 项磊 李长龙
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启动全面建设。安徽自贸区将发挥科创、产业和区位”三大优势“,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等领域,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启动全面建设。安徽自贸区将发挥科创、产业和区位”三大优势“,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等领域,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作为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的主阵地,也是安徽省唯一”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示范区“,合肥经开区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创新策源承载地,并通过锻造高质量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合肥经开区还发挥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功能,成为安徽开放发展的引领者。
安徽自贸区建设的启动,为合肥经开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开放发展吹响了新的嘹亮号角,而合肥经开区也将把握历史机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全面创新转型升级、全面建设空港经济示范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对外开放样板区,为安徽自贸区和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贡献更多的”经开力量“。
 

 
构建“两湖科创圈”,打造”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
        刚刚启动建设的安徽自贸区,首先要发挥安徽的科创优势,探索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机制。近年来,合肥经开区致力于构建“两湖科创圈”,推进多个科技园区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工程装置落户,引导、整合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布局5G、人工智能、公共安全、工业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全力营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生态链。
        走进安徽三禾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看到企业开发的智能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已经成功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环保设备、色选机械、水泥行业等领域。 据了解,三禾一信息落户经开区之前的年营收为1400万元,2019年初落户经开区后,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扶持、高企贷融资政策的支持,2019年营收达到3100万元,预计今年的营收将突破1亿元。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呈现爆发增长态势,加快建设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诞生了全国首次投产的自主研发动态随机存储芯片等一批创新产品。而随着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动态随机存储器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建成使用,经开区按照“研发-转化-产业化”路径,构建形成了七大创新平台、十四大众创空间、十四大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综合创新实力高速增长、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平台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经开区的科技创新生态也不断优化:创新人才不断集聚,支持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加速科技金融结合,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统计数据显示,为加快高企培育步伐,经开区2017年起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到了2019年末,高企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58户、占比74%,其中双创平台孵化53、占比25%。这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初显成效,创新平台开始发挥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体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共320户,高企数量近3年平均增速达到46.5%。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比达到4%;高企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2件,占全区企业的88.3%。
        《合肥经开区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思路框架》写道,“十四五”将是合肥经开区建设“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突破期,”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和形势变化,要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发展定位和思路,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型开发区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据了解,未来五年,合肥经开区将加速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接转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成果。同时,经开区将围绕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主导产业转型发展,积极培育未来先导产业,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业。预计到2025年,合肥经开区自主创新能力将明显增强,创新资源布局更加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体制机制持续创新,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产业创新基地,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开发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锻造高质量产业链,推进产业跨越式创新发展
        在安徽自贸区建设中,我省还将发挥产业优势,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新模式。事实上,近年来合肥经开区一直努力锻造高质量产业链,推进产业跨越式创新发展。
        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合肥经开区产业发展仍然捷报频传。华侨城一期启动区项目、中国通服安徽科技园项目、跟谁学安徽运营中心项目、北大青鸟混合集成电路微显示器研发制造项目等先后落户经开区。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更多大项目纷至沓来。7月18日,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第5万辆新能源整车在合肥经开区成功下线;8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合肥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试点项目在合肥经开区启动;8月28日,来酷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经开区签署投资协议,投资联想来酷科技智慧产品华东区域总部项目,进一步延伸合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链……
        目前,在产业链发展上,合肥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了智能家电、集成电路及电子信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该区以长鑫存储、海尔、江淮汽车、联宝、合力等区内龙头企业为重点,发掘产业链配套项目招引契机,打造完备的产业生态链。同时,围绕长鑫存储,引进北方华创、合盟精密等一批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海尔工业园引进海尔智能空调、商用空调、PCBA电脑板等一批家电项目;围绕江淮汽车引进康明斯发动机、比克希线束、保隆汽车电子等一批外资项目。另外,围绕“一个目录”有的放矢,做好重点目标项目招引,引进华东科技、联影智慧医疗等项目。
        与此同时,合肥经开区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高校三创园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其中,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清华院公共安全研究院二期建设稳步推进;中科院空港国际应用超导中心、中车高速磁浮列车试验线、中科大微电子研究院、复旦大学合肥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大院大所合作项目也正在谈。据介绍,大院大所合作项目都是聚焦经开区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对构筑完整的产业链条将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方面,与大院大所合作可以吸引高端人才;一方面可以将大院大所相关先进的科研项目产业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合肥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吴文利吴文利说, 下一步,合肥经开区将瞄准集成电路和智能终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和新材料、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和公共安全等6大重点产业,推进产业链“链长制”,结合大院大所合作,利用人才、科研力量,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在需要补链、强链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形成完备、高质量的产业链。
        此外,合肥经开区还将以新基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推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总投资90亿元的5G、数据处理中心、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基建项目,加快与阿里、腾讯、华为、大众
        等互联网巨头合作,建设各类数字化平台,构建多场景应用环境,同时加快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合力股份、美菱等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形成产业互联网。
 

 
全面建设”空港“ 打造开放发展大平台
        安徽自贸区的建设,还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对接好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加快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建设,探索长三角区域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新举措。
        早在今年4月,合肥经开区就获批安徽省首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获批的示范区。而位于合肥经开区的综合保税区及合肥机场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等,也被列入自贸区重点建设目标中。
        作为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的主要产业之一,跨境电商已经在这个特殊的海关监管区内试运行一年多。合肥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圣炜介绍说,2018年5月,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在合肥市率先开通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2018年7月经省商务厅批复为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有保税仓库约5.6万平方米,配套精装办公区约2000平方米。2019年初,独资建设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具备保税进口、直邮进口、保税出口、电商统计等功能,日均最高通关能力达500万单。
        目前,考拉海购、拼多多、孩子王等40多家知名平台、电商及关联企业已入驻该园区。2019年,合肥经开综保区完成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业务单量112.5万单,实现在线成交额2.2亿元。今年1~8月,园区完成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132.8万单,在线成交额2.36亿元。
        据了解,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前身为合肥出口加工区,2010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2年8月21日正式封关运行。2019年4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合肥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合肥经开综保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2020年6月完成升级验收。
封关运行以来,合肥经开区根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点,将主导产业定位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并成功引进了联想(合肥)产业基地项目,现已成功聚集了联宝科技、胜利电子、海晨仓储、新宁供应链等26家加工贸易及仓储物流配套企业;同时,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检测维修等新兴业态。 2019年,合肥经开综保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5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进出口总额71.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省、市、区比重分别为10.4%、22.2%、54.9%。
        在安徽自贸区的版图上,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被赋予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定位和功能。对此,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口岸办副主任胡章红表示,作为安徽对外开放的一大平台,新桥国际机场近年来发展迅速,2019年,新桥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22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实现货邮吞吐量8.71万吨,同比增长24.8%。”未来,这里将打造一个具有安徽特色、融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航空物流生态圈。“  根据《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至2025年,新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25万吨。至2035年,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地位凸显,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至2050年,机场建成现代高效的机场集疏运体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50万吨。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目前,合肥经开区已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2019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近20%,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8.7%,为企业减税降费达37亿元。同时,该区完善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庐州海关进、出口海关通关时间分别为3.12小时和0.15小时,时效排名分列全国第5位、第2位。”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已在我区生根落地,释放了改革红利。“合肥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合肥经开区将在总结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扩大投资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行政监管制度、优化创新创业制度等六个方面如何对标自贸试验区发展进行研究,提出适合经开区实际发展情况的主要任务及改革事项,以推动先行先试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