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吴明 >

保民生润生态 合肥市谱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时间:2021-01-22 08:52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吴明 张骅 张晓梅
合肥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圆满完成全市“十三五”用水强度和效率“双控”目标,全市用水总量稳定在32.4亿方以下,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十二五”下降2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27)

 
       合肥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圆满完成全市“十三五”用水强度和效率“双控”目标,全市用水总量稳定在32.4亿方以下,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十二五”下降28%、19%以上。
 
保民生润生态 合肥市谱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作者:吴明 张骅 张晓梅
 
        1月12日,合肥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严建成,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三五”以来,合肥市水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补齐工程短板,强化行业监管,全面推进“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以人为本,水旱灾害防御取得系列重大胜利
       “十三五”期间,合肥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经受了极大考验,先后成功应对了2016年超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2019年超40年一遇的干旱灾害、2020年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期间还有效应对了多轮强降雨、强台风侵袭以及多次高温干旱影响,水利工程在防御水旱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特别是2020年巢湖流域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巢湖忠庙水位最高达13.43米,连续16天超历史水位。市委、市政府靠前指挥、科学防御,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抗洪抢险取得全面胜利,确保了人民生命安全,确保了省会合肥和重点城镇安全,确保了巢湖大堤和重要圩区安全,确保了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持补齐短板,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已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27亿元。以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为重点,一批河湖治理及区域水资源配置骨干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共完成投资18.56亿元。
       灾后水利项目加快建设,完成主要支流治理项目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8个,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16座,以及新桥闸、铜城闸、巢湖闸加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41亿元。完成霍集、杜集、袁河西等3座中型水库以及刘桥坝闸、马湖坝闸2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完成大型泵站撮镇站更新改造,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全面启动“三达标一美丽”水利建设,聚焦圩口达标、灌区达标、水库达标和美丽河流示范建设,计划分6年投资118亿元, 2020年项目已全面启动,目前2个圩口、20个灌区、125座水库、3条河流正在实施,已完成投资13.3亿元。
       环巢湖国开行1~4期14个水利项目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8.63亿元。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巢湖市长江供水工程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合肥市连续7年在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考核中获得A级(最高)等次,连续多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民生优先,农村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十三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共完成投资17.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1.4亿元,省级以下投资15.8亿元,通过实施自来水管网延伸和入户工程,超计划解决168.4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11.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接通自来水。
       截止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管网覆盖84个乡镇1285个行政村,其中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接通自来水,19.4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2%,集中供水保证率100%,供水水质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首位,达到96%以上。
       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印发了《合肥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资金投入,财政资金年补助农饮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探索创新工程管护模式,全市共发展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组织1270个,管理人员5662人,管理面积393万亩,年筹集管护经费达6000万元以上,累计发放“两证一书”(工程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16.15万份。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完成7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累计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渠道改造53公里,项目区受益人口达27万人,年粮食增产1116万公斤,年节水2400万方,年增经济效益1650万元。
       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加强,累计完成50余处生态建设项目,完成庐阳区三十岗乡、巢湖市夏阁河、肥东县马集河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各生态建设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72平方公里,预防保护面积139.43平方公里。
 
绿色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1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89家,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04家,市级水利行业节水机关3家,节水型高校3家,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6家,大力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不断巩固合肥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成果,实现了全市所有县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覆盖。
 会同环保部门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全市116个入河排污口按时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验收。近年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均实现年度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4%以上。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验收,2019年合肥市成功跻身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创新发展,河(湖)长制工作持续走向深入
       自2017年全面实行河湖长制以来,紧盯管好“盆”和“水”,建立健全河湖长制组织和工作体系,共设市、县、乡、村四级河长4005名、湖长180名,各级河湖长巡河40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4600余个。坚持开门治水、联合治水,在全国率先推行“河湖长+排长+警长+检察长+民间河长”的五长治河模式,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河湖长制工作新格局。
       规范化实施河长制督查调度和专项整治工作,首创“四乱四水一牌一整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河长公示牌、问题整改率)暗访督查和污染指数(SPI)水环境排名调度机制,累计整治问题1326个。
       按照市总河长令要求,出台《合肥市问题河流河长制工作整治专项调度方案》,由市级河长挂帅,成立多部门联合作战指挥部,围绕工业企业、农业面源整治、管网改造、项目进度、岸线管控、河长履职等方面,开展南淝河、兆河、白石天河河长制专项行动6次,出动782人次,解决乱占乱建、水体污染、围河养殖问题616处,约谈相关责任人60余名,解决了一大批河湖问题顽疾。
        同时,组织开展了固体废物排查、水库垃圾围坝整治、河湖采砂整治、河湖“清四乱”、河湖违法建设问题排查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全市河湖水质持续向好,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