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晓梅 >

【合肥五年看点】“你选书、我买单”合肥人文化消费新体验

时间:2021-09-07 07:25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 吴明 张骅
每到深夜,路过三孝口的合肥人都能看到灯火通明的新华书店,这里24小时不间断服务成为合肥文化消费的宿影。合肥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江丽在接受“合肥五年看点”媒体集中采访时
 
       每到深夜,路过三孝口的合肥人都能看到灯火通明的新华书店,这里24小时不间断服务成为合肥文化消费的宿影。合肥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江丽在接受“合肥五年看点”媒体集中采访时表示,合肥市通过城市阅读空间扩展,重构文化消费新模式。


 
 
创新模式,实现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
       “建设城市阅读空间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六句话,即馆店一体,两业融合,功能多元,双轮驱动,构建网系,便民惠民。” 陈江丽进行了详细阐述。

馆店一体。即“图书馆+书店”,使城市阅读空间拥有强大的书源支撑,实现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根据读者需求,对图书结构动态调整优化,图书馆每月更新图书100册左右,书店每周更新图书100册左右。共安排经费500万元,连续两年在城市阅读空间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促进文化消费。



 
       两业融合。即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城市阅读空间融合发展,在丰富业态、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培育造血功能。目前,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均实现创收。其中悦融书房、半亩方塘、罍街悦书房、圩美书吧、拾光书屋等10个城市阅读空间通过销售书籍、文创产品、饮料简餐和举办培训等多种方式,月均营业额5至10万元,基本达到盈亏平衡点,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功能多元。即城市阅读空间具备“4+X”功能,即阅读、活动、展示(交易)、休闲等4个标配功能,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四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X”个特色功能,并通过设计具体落实到空间布局上。



 
       双轮驱动。即政府主导力和市场配置力双轮驱动,政府投资建设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包括设计装修、软硬件设备配置等)费用由政府承担,所需资金由市、区(开发区)财政按1:1比例分担;建成后零成本交给企业运营,场租费、物业费、水电费、网络费等运营费用由各区(开发区)承担;政府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图书购置费、市图书馆统一配送费由市财政承担,分期分批纳入“你读书、我买单”服务范围;企业可以有偿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人员全部由企业养活,政府不养一个人。目前,共有15家市场主体运营110家城市阅读空间,从业人员600多人。这些运营机构既有本地的,又有外地的,既有书店,又有非书店,既有国有的,又有民营的,其中有两家上市公司。每年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600万元,对年度管理服务绩效考核良好以上的运营单位实施以奖代补。


 
       构建网系。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纵向贯通的管理体系和横向互动的服务网络。运用统一的在线服务平台和图书管理软件,纵向实现市图书馆对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公共图书的借阅管理和有效配送,横向实现所有运营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图书馆对城市阅读空间公共服务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每年对从业人员开展两批次培训,公共图书在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实现通借通还。制定了《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考核方案》,实行第三方测评,已连续实施三年。

       便民惠民。即全方位、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选址、设计、建设、服务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切实体现,把更大的便利、更多的实惠送给群众。这是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运营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实际成效的主要标尺。


 
 
城市阅读空间运营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花钱又挣钱
       游园影梦·悦书房位于合肥市新站区玉皇山路与大禹路交叉处家天下·北郡小区,上下两层,面积约640平方,是以“电影文化”为主题的城市阅读空间,于2020年11月底开放至今,由安徽保罗的口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

       游园影梦名称源于《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空间风格曲径通幽,色彩运用以王家卫电影为灵感,格调鲜明。馆内藏书10000余册,主要服务附近社区居民、168中学及京东方等科技企业。

       开办仅7个月,总客流87183人次、总借阅量为14360本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91场,其中打造了“成长影院”,推出“最适合与孩子一起看的100部电影”系列;创办“艺术之家”、组建“光影俱乐部”,为喜爱阅读、艺术和电影文化的人群提供文化交流平台,也通过活动与服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悦书房公共文化教育阵地的作用,为合肥打造阅读城市名片贡献了力量。

       陈江丽说,合肥城市阅读空间模式选择和制度安排的核心要义是“三个合”。一是政府和市场统合。把政府的服务、管理作用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合起来,既注重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市场监管,又善于发挥市场功能,引导市场力量,让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运营的取向更加精准、资源更加丰富、主体更加多元、动能更加强大。

       二是事业和产业融合。事业、产业都是保障文化产品供给的载体,城市阅读空间运营实行事业和产业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并举,既输血又造血。

       三是公益和商业结合。公益和商业都是文化实现服务功能的手段,城市阅读空间运营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花钱又挣钱。
 
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市民文明素养进一步提升
       2017年初,合肥委市、市政府决定,到2020年建设100个左右城市阅读空间。2017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2018年,按照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将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拓展到五县(市)。

       近年来,合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3亿多元,建成开放政府主导的城市阅读空间110个,在全国省会城市位居首位,形成了引领优势。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入选2018年中宣部创新案例。2020年建成开放的城市阅读空间共接待读者692万人次,外借图书137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7013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2018年至2020年共接待读者1895.6万人次,外借图书378.2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17695场。)合肥市多年荣登亚马逊中国发布“最爱阅读城市”排行榜榜首,2019年合肥位居城市阅读指数排行榜第八、省会城市第三,荣获2019年、2020年“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

       陈江丽说,随着城市阅读空间拓展,不仅促进了合肥市民文化消费,更重要是提升了市民的整体素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流阵地“强”了,城市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大街小巷,建在老百姓家门口,以正能量、高品位、强功能成为我市重要的主流文化新阵地。

       文化设施“活”了,城市阅读空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注入了活力,通过业态和功能多元增强了引力,作用发挥和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文化活动“热”了,城市阅读空间是一种新型文化综合体,活动丰富多彩,群众参与度高,部分活动甚至“一座难求”。

       参与力量“多”了,坚持“三个合”,为公共文化服务注入了新的力量。市纪委监委、市妇联等单位和部门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近年来社会力量共投资1亿多元,改建、新建20多个市场主导的城市阅读空间。

       市民素质“高”了,周边群众在书香浸润下,文明素养悄然提高,走进城市阅读空间大声喧哗的少了,低声细语的多了,平时打牌赌博的少了,借书看书的多了。

       社会影响“广”了,北京、上海、重庆以及蚌埠、淮南等地先后来肥考察学习。新华社、人民日报、央广网、澎湃新闻等40多家中央和外地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实践充分证明,建设城市阅读空间是一项顺民意、惠民生、得民心的德政工程,是一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市民文明素养的希望工程,是一项推动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的引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