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商业发展七十年掠影(上)
时间:2019-08-28 13:15来源:未知 作者:张骅 张晓梅 吴明
编者按: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春华秋实。建国70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在各个时期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惠及民生的方针政策。
向建国70周年献礼
编者按: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春华秋实。建国70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在各个时期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惠及民生的方针政策,合肥商业从百废待兴到凭票供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合肥人的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合肥商业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商业兴,百业旺。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建国70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几个时期,商品供给由凭票供应、计划分配到市场放开,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现代商贸流通网络逐步建立完善发展。
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合肥市居民消费升级,消费结构优化,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合肥百大集团CBD购物中心
一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大力发展连锁店、专卖店和社区店的同时,持续建设高端百货店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形成大型商业网点向中心商圈集聚、特色消费向商业街区集聚、便民消费向社区商业集聚、大型市场向商贸功能区集聚。
二是扩大开放,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品牌和高端百货店,优化我市商业结构,提升消费档次。LV、Gucci、Dior、Armani等国际一线品牌相继进驻,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商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满足居民的高端消费需求。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7亿元,同比增长9.1%,比建国初期增长了近30万倍,是2000年的20倍,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14位。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合肥市消费水平也在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24.6%,较1949年提高了19.1个百分点;合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339元,是1990年的18.9倍,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59元,是1990年的22.6倍,年均增长11.8%。
随着城镇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也更加充实,城镇居民通过购买文娱健康产品和服务来改善精神生活、提升个人品位成为常态,2018年,合肥市市民文化娱乐消费同比增长45%。
商业设施不断健全完善
合肥市商贸流通业态结构趋于优化,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餐饮酒店、社区便利店等各类商业网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现有各类连锁超市12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达120多家。
家乐福、麦德龙、特易购、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以及北京华联、永辉超市、万达集团、华润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国购广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砂之船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设施相继开业。合肥百大、商之都等本地商贸企业也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提升商品质量、优化购物环境等途径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合肥百大集团销售规模达到509亿元,是新世纪初的35倍,位居中国零售百强第15位、安徽企业百强第11位。
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8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38个,城区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到1900多万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11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批发市场35个。全市共有48个市级商贸企业集聚区,面积465.5万平方米,入住企业10796家。
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以便民利民、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打造生活服务业集聚区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创新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规模,推动消费升级,加快构建商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备、服务质量优良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网络。
在总体布局上要求社区商业设施完备、业态齐全,网点布局相对集中,充分体现消费的便利性;在业态配置上要求配齐配好居民日常生活的11种必备性业态,满足居民餐饮、购物、维修、美容美发等多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需求。目前,合肥市创建的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1个,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30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60个。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产业联动、创新发展”的思路,依托产业优势,电子商务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合肥市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6年,获批设立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7年以来,合肥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点建设和电商扶贫工作,电子商务进入全业态发展时期。
据安徽省电子商务监测平台统计,2018年,合肥市累计实现网上零售额683亿元,占全省网上零售额的39%,同比增长55%。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类网络经营载体数约为21万户,其中网店约16万户,独立域名网站约5.18万户。
市场监测和保障能力增强
建立了覆盖流通行业400余家企业的市场监测系统,建立并完善了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市场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确保“菜篮子”产品安全,合肥市打造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并成为全国样板。
2011年,合肥市获批成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第二批试点城市,建成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市级平台包括:1家大型肉类蔬菜批发市场、8家机械化屠宰企业、26家菜市场、45家大中型超市、5家配送中心和48家团体消费单位,形成了覆盖近130个单位的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2018年,合肥市试点企业上报城市管理平台追溯数据超过1500万条,有效数据率达到98.8%。周谷堆批发市场追溯模式被商务部作为可复制推广经验向全国推介。
会展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合肥会展业起步于2002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展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市会展质量不断提升,会展规模逐步增长,会展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迈入了加快发展阶段。
2015年-2018年,四年共举办展会760场,展览总面积781.7万平方米,全国性展会58场,规模达2万平方米以上展会103场。合肥会展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显著增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中国省会城市及地级城市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前十强。
编者按: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春华秋实。建国70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在各个时期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惠及民生的方针政策,合肥商业从百废待兴到凭票供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合肥人的消费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合肥商业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商业兴,百业旺。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建国70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经历了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几个时期,商品供给由凭票供应、计划分配到市场放开,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序推进,现代商贸流通网络逐步建立完善发展。
合肥市商业发展七十年掠影(上)
合肥市商贸消费市场深化改革显成效
作者:张骅 张晓梅 吴明
8月22日,合肥市新闻发言人在“合肥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宣称,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变革,合肥市商品流通繁荣活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流通体系健全完善,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地位基本形成,合肥市商贸消费市场深化改革显成效。合肥市商贸消费市场深化改革显成效
作者:张骅 张晓梅 吴明
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合肥市居民消费升级,消费结构优化,消费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
合肥百大集团CBD购物中心
二是扩大开放,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品牌和高端百货店,优化我市商业结构,提升消费档次。LV、Gucci、Dior、Armani等国际一线品牌相继进驻,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商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满足居民的高端消费需求。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6.7亿元,同比增长9.1%,比建国初期增长了近30万倍,是2000年的20倍,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14位。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合肥市消费水平也在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24.6%,较1949年提高了19.1个百分点;合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339元,是1990年的18.9倍,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59元,是1990年的22.6倍,年均增长11.8%。
随着城镇居民的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也更加充实,城镇居民通过购买文娱健康产品和服务来改善精神生活、提升个人品位成为常态,2018年,合肥市市民文化娱乐消费同比增长45%。
商业设施不断健全完善
合肥市商贸流通业态结构趋于优化,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专卖店、餐饮酒店、社区便利店等各类商业网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现有各类连锁超市12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达120多家。
家乐福、麦德龙、特易购、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以及北京华联、永辉超市、万达集团、华润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国购广场、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砂之船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设施相继开业。合肥百大、商之都等本地商贸企业也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提升商品质量、优化购物环境等途径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合肥百大集团销售规模达到509亿元,是新世纪初的35倍,位居中国零售百强第15位、安徽企业百强第11位。
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8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38个,城区商业网点营业面积达到1900多万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110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专业批发市场35个。全市共有48个市级商贸企业集聚区,面积465.5万平方米,入住企业10796家。
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以便民利民、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打造生活服务业集聚区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创新社区商业服务体系,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规模,推动消费升级,加快构建商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备、服务质量优良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网络。
在总体布局上要求社区商业设施完备、业态齐全,网点布局相对集中,充分体现消费的便利性;在业态配置上要求配齐配好居民日常生活的11种必备性业态,满足居民餐饮、购物、维修、美容美发等多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需求。目前,合肥市创建的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1个,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30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60个。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十二五”以来,合肥市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产业联动、创新发展”的思路,依托产业优势,电子商务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合肥市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6年,获批设立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7年以来,合肥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网点建设和电商扶贫工作,电子商务进入全业态发展时期。
据安徽省电子商务监测平台统计,2018年,合肥市累计实现网上零售额683亿元,占全省网上零售额的39%,同比增长55%。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类网络经营载体数约为21万户,其中网店约16万户,独立域名网站约5.18万户。
市场监测和保障能力增强
建立了覆盖流通行业400余家企业的市场监测系统,建立并完善了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市场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确保“菜篮子”产品安全,合肥市打造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并成为全国样板。
2011年,合肥市获批成为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第二批试点城市,建成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市级平台包括:1家大型肉类蔬菜批发市场、8家机械化屠宰企业、26家菜市场、45家大中型超市、5家配送中心和48家团体消费单位,形成了覆盖近130个单位的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2018年,合肥市试点企业上报城市管理平台追溯数据超过1500万条,有效数据率达到98.8%。周谷堆批发市场追溯模式被商务部作为可复制推广经验向全国推介。
会展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合肥会展业起步于2002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展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市会展质量不断提升,会展规模逐步增长,会展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迈入了加快发展阶段。
2015年-2018年,四年共举办展会760场,展览总面积781.7万平方米,全国性展会58场,规模达2万平方米以上展会103场。合肥会展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显著增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中国省会城市及地级城市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前十强。
- 上一篇:尹同跃:创新者要敢于革自己的命
- 下一篇:皖北煤电在产业链延伸中谋转型
相关文章
- 12-15合肥高新区荣膺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创建单位
- 07-14老车主体验新瑞虎3内饰更时尚配置更丰富
- 08-07瑞虎7伊朗上市奇瑞“国际化2.0”迈向纵深
- 08-26颜控族带你看,瑞风S2的颜值高在哪里?
- 10-26100%匠心奇瑞全球服务技能总决赛洛阳上演
- 05-18安徽省工商联打造政企沟通畅通渠道
- 01-21奇瑞艾瑞泽7成“年度中级车”口碑赢家
- 06-12奇瑞巴西工厂涂装车间安装进入尾声 确保按计划
- 05-29全球质量管理体系擦亮奇瑞品牌
- 06-30合肥园区“出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