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特大洪水 合肥市抗洪救灾推进恢复重建
时间:2020-08-04 18:2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骅 张晓梅
8月4日,在合肥市打赢“巢湖保卫战”新闻发布会上,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合肥市财政局、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三部门,就抗洪抢险应急物资和救灾物资保障.
8月4日,在合肥市打赢“巢湖保卫战”新闻发布会上,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合肥市财政局、合肥市农业农村局三部门,就抗洪抢险应急物资和救灾物资保障,全市各级财政统筹安排防汛救灾方面资金和农业农村系统灾后生产恢复及灾后重建等方面情况进行了发布。
依然坚守在防汛一线的恒泰公司党员干部(闫莉 摄)
合肥市应急管理局:抗洪抢险保障救灾物资供应
今年,合肥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巢湖及其主要干支流持续高水位运行,造成全市84.4万余人受灾、23.8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积极作为,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应急物资和救灾物资保障任务,为打赢“巢湖保卫战”、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一、统筹“两条战线” 。6月23日合肥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之后,市应急管理局针对雨情、水情和灾情发展趋势,在新冠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的基础上,又及时抽调了10余人,组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专班,统筹做好抗洪抢险、灾害救助两条战线的物资保障工作。
二、满足“两个需求”。 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将满足“抗洪抢险需求”和“应急救灾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通过紧急采购,及时补充防汛抢险应急物资。另一方面在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所、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安置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多方力量补齐短板,努力提高转移安置群众生活质量。例如个别安置点离厕所较远,及时送装10座移动厕所,部分老年人不习惯睡铝制帆布软床,又组织调拨钢制木板床等。
三、严把“两个关口”。一是严把质量关。特别紧急的物资如折叠床、被褥等,在保证商品质量和手续规范的情况下,采取货比三家、询价留样的方式采购,非特别紧急的物资如水泵等,采取邀标的方式组织专家评选。二是严把时间关。规范合同,确保物资及时足量供应,对于协议代储的砂石料,指派专人到企业进行蹲点号料,督导企业按时按量做好储备,确保随时调拨。
四、确保“两个及时”。一是采购及时。汛期之前,市应急管理局对原有防汛物资、救灾物资库存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召开汛前灾情会商会,预估形势,对库存物资进行科学调配。随着汛情发展,应急物资需求剧增,7月22日市财政局紧急预拨了4500万元专项资金,我局立即开展紧急采购。截至目前,共采购50万平方米编织布、45万条编织袋、12万平方米防浪帆布、6585件(台、套)应急灯、水泵等抗洪抢险物资以及1000顶帐篷、1.84万张折叠床、13.3万床各类被褥等其他生活物资。二是调拨及时。组成运送专班,简化程序,接到申请报告,15分钟内下发调拨令,及时将应急物资送往一线,如7月25日中午,市防指启用肥西县蒋口河联圩蓄洪,紧急征用经开区168中学作为临时安置点。我局仅用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安置1000人所需的各类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任务。截至目前,共下拨编织布193万平方米、防浪帆布11万平方米、编织袋105万条及照明等其他设备2458台(套、组)抗洪抢险物资;累计下拨帐篷430顶、折叠床9448张、各类被褥28665床以及食品、洗漱用品等65万元的其他生活物资。
五、接受“两个监督”。一是纪委全程监督。市纪委派驻市应急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安排专人全程参与采购和谈判,确保采购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审计结果监督。由市审计局牵头,财政、市场监督等部门组成监督检查组,对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购买和发放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审计。
下一步,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将在继续做好抗洪抢险应急物资、转移安置人员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下拨物资的监督管理,最大程度发挥物资使用效益。同时,科学测算退水排水情况,积极采购排涝设备,为抢排补种做好准备。
合肥市财政局: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审核拨付资金
面对百年不遇的汛情,合肥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通过预算安排、动支预备费、整合上级专项资金等渠道,保障防汛救灾资金落实到位。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全市各级财政统筹安排防汛救灾方面资金20.67亿元,其中市本级9.56亿元,县(市)区、开发区11.1亿元。
为支持县区抗洪抢险,市财政开辟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紧急拨付抗洪抢险资金3900万元,支持县(市)区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坚持把受灾群众转移安置作为重中之重。根据转移群众和集中安置情况,迅速下达县(市)区2045万元,用于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集中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费用,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医疗保障”。
与此同时,合肥市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有序展开。7月31日,市政府下发恢复农业生产指导意见。市财政已预下达补助资金5000万元,用于5个县(市)种植业、设施农业恢复生产改种补种所需种子、化肥等农资购置,以及畜牧业、渔业等恢复生产支出。
在县(市)区财政资金投入情况上,各县(市)区财政通过年初预算安排、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整合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等渠道,统筹各类资金安排11.1亿元,重点保障防汛抗洪应急抢险、群众撤离安置,以及排水防涝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防汛应急抢险安排2.37亿元,群众撤离、安置安排0.57亿元,排水防涝等建设项目安排8亿元,其他项目安排0.14亿元,保障防汛救灾工作资金需求。
在防汛救灾资金监督管理方面,合肥市委市政府及市财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办法,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7月24日,市财政、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印发《防汛应急物资采购资金保障管理办法》,规范防汛应急物资的保障范围、资金拨付,以及物资的采购、储备、调拨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以满足防汛救灾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对应急物资采购等防汛救灾资金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审核拨付资金。相关部门或单位建立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拨和资金管理台账,完善物资调拨程序,严格开支使用范围和标准,并在汛情解除后1个月内按照规定完成资金清算。
同时,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挤占、挪用或改变防汛救灾资金用途,违者将依法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坚决打赢农业灾后生产恢复攻坚战
汛期以来,合肥市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截至8月3日17:00,全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1.4亿元,其中,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受灾256.11万亩,成灾184.49万亩,绝收94.0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8.6亿元,其中庐江县、巢湖市、肥西县受灾严重。损毁棚舍面积11.13万平方米,家禽死亡36.5万只,经济损失2062万元。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4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受灾面积21.1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农田水利建设田间道路、灌排沟渠、桥涵闸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4.6亿元。
灾害发生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动员和带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扎实推进抗灾救灾及灾后生产恢复建设工作,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截至8月3日,全市农作物应补改种面积79.4万亩,已补改种面积27.56万亩,占需补改种面积34.7%,受灾田块灾后田管面积162.8万亩次;畜禽棚舍恢复23家、1.8万平方米;水产养殖恢复3万亩。
当前,合肥市灾害时间持续长、农业基础受损严重、农业主体经济实力弱、抗灾自救能力不足等问题非常突出。面对严峻的形势,农业农村系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以“抗大灾、担大任、有大为”为己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抓好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突出“准”字,统计核查灾情。全方位准确核查登记受灾农作物面积、受损畜禽饲舍和鱼塘、农田水利设施等受损情况,及时上报灾情信息,争取政策支持。
二是突出“快”字,恢复农业生产设施。广泛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抓好水毁设施修复和农田排涝降渍,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条件。
三是突出“抢”字,调度生产恢复。抢抓季节节点,争分夺秒抢种补种,做到“水退一块、抢种一块、补种到位”,确保“适地适种、适时适种”。要及时修复受损畜禽养殖饲舍、渔业塘口,加强生猪产能恢复项目建设复工复产服务。积极谋划秋冬农业生产,力争大灾之年农业生产稳产增产。
四是突出“足”字,保障要素供应。加大种子、畜禽水种苗调配调运力度,严厉打击查处经销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
五是突出“惠”字,协调保险理赔。积极对接保险机构,做到“边勘查、边验标、边出单、边理赔”,帮助受灾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尽快恢复生产。
六是突出“跟”字,助力产业扶贫。千方百计尽快恢复扶贫产业园运营,针对特色种养业扶贫户要做到“逐户上门、精准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脱贫任务。
七是突出“防”字,稳定生产生活。强化种植业病虫监测预警,做好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强化畜禽养殖疫情监测、全面消毒、免疫治疗和无害化处理,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强化农村卫生环境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八是突出“效”字,多元资金投入。要充分用好各级财政拨付的农业灾后恢复生产资金,积极发动社会力量,集中支持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九是突出“合”字,优化生产服务。8月3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灾后生产恢复及灾后重建视频会,要求农业农村部门干部、行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力量,汇众智聚众力,坚决打赢农业灾后生产恢复的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做出农业农村部门的贡献和力量。
依然坚守在防汛一线的恒泰公司党员干部(闫莉 摄)
今年,合肥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巢湖及其主要干支流持续高水位运行,造成全市84.4万余人受灾、23.8万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积极作为,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应急物资和救灾物资保障任务,为打赢“巢湖保卫战”、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一、统筹“两条战线” 。6月23日合肥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之后,市应急管理局针对雨情、水情和灾情发展趋势,在新冠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的基础上,又及时抽调了10余人,组成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专班,统筹做好抗洪抢险、灾害救助两条战线的物资保障工作。
二、满足“两个需求”。 市应急管理局始终将满足“抗洪抢险需求”和“应急救灾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通过紧急采购,及时补充防汛抢险应急物资。另一方面在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住所、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个别安置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协调多方力量补齐短板,努力提高转移安置群众生活质量。例如个别安置点离厕所较远,及时送装10座移动厕所,部分老年人不习惯睡铝制帆布软床,又组织调拨钢制木板床等。
三、严把“两个关口”。一是严把质量关。特别紧急的物资如折叠床、被褥等,在保证商品质量和手续规范的情况下,采取货比三家、询价留样的方式采购,非特别紧急的物资如水泵等,采取邀标的方式组织专家评选。二是严把时间关。规范合同,确保物资及时足量供应,对于协议代储的砂石料,指派专人到企业进行蹲点号料,督导企业按时按量做好储备,确保随时调拨。
四、确保“两个及时”。一是采购及时。汛期之前,市应急管理局对原有防汛物资、救灾物资库存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召开汛前灾情会商会,预估形势,对库存物资进行科学调配。随着汛情发展,应急物资需求剧增,7月22日市财政局紧急预拨了4500万元专项资金,我局立即开展紧急采购。截至目前,共采购50万平方米编织布、45万条编织袋、12万平方米防浪帆布、6585件(台、套)应急灯、水泵等抗洪抢险物资以及1000顶帐篷、1.84万张折叠床、13.3万床各类被褥等其他生活物资。二是调拨及时。组成运送专班,简化程序,接到申请报告,15分钟内下发调拨令,及时将应急物资送往一线,如7月25日中午,市防指启用肥西县蒋口河联圩蓄洪,紧急征用经开区168中学作为临时安置点。我局仅用了4个小时,就完成了安置1000人所需的各类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任务。截至目前,共下拨编织布193万平方米、防浪帆布11万平方米、编织袋105万条及照明等其他设备2458台(套、组)抗洪抢险物资;累计下拨帐篷430顶、折叠床9448张、各类被褥28665床以及食品、洗漱用品等65万元的其他生活物资。
五、接受“两个监督”。一是纪委全程监督。市纪委派驻市应急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安排专人全程参与采购和谈判,确保采购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审计结果监督。由市审计局牵头,财政、市场监督等部门组成监督检查组,对抗洪抢险、救灾物资购买和发放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审计。
下一步,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将在继续做好抗洪抢险应急物资、转移安置人员生活物资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下拨物资的监督管理,最大程度发挥物资使用效益。同时,科学测算退水排水情况,积极采购排涝设备,为抢排补种做好准备。
合肥市财政局: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审核拨付资金
面对百年不遇的汛情,合肥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通过预算安排、动支预备费、整合上级专项资金等渠道,保障防汛救灾资金落实到位。据统计,截至7月31日,全市各级财政统筹安排防汛救灾方面资金20.67亿元,其中市本级9.56亿元,县(市)区、开发区11.1亿元。
为支持县区抗洪抢险,市财政开辟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紧急拨付抗洪抢险资金3900万元,支持县(市)区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坚持把受灾群众转移安置作为重中之重。根据转移群众和集中安置情况,迅速下达县(市)区2045万元,用于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集中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费用,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所、有医疗保障”。
与此同时,合肥市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有序展开。7月31日,市政府下发恢复农业生产指导意见。市财政已预下达补助资金5000万元,用于5个县(市)种植业、设施农业恢复生产改种补种所需种子、化肥等农资购置,以及畜牧业、渔业等恢复生产支出。
在县(市)区财政资金投入情况上,各县(市)区财政通过年初预算安排、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整合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等渠道,统筹各类资金安排11.1亿元,重点保障防汛抗洪应急抢险、群众撤离安置,以及排水防涝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防汛应急抢险安排2.37亿元,群众撤离、安置安排0.57亿元,排水防涝等建设项目安排8亿元,其他项目安排0.14亿元,保障防汛救灾工作资金需求。
在防汛救灾资金监督管理方面,合肥市委市政府及市财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和办法,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7月24日,市财政、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印发《防汛应急物资采购资金保障管理办法》,规范防汛应急物资的保障范围、资金拨付,以及物资的采购、储备、调拨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以满足防汛救灾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对应急物资采购等防汛救灾资金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审核拨付资金。相关部门或单位建立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拨和资金管理台账,完善物资调拨程序,严格开支使用范围和标准,并在汛情解除后1个月内按照规定完成资金清算。
同时,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挤占、挪用或改变防汛救灾资金用途,违者将依法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坚决打赢农业灾后生产恢复攻坚战
汛期以来,合肥市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农业生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截至8月3日17:00,全市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1.4亿元,其中,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受灾256.11万亩,成灾184.49万亩,绝收94.0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8.6亿元,其中庐江县、巢湖市、肥西县受灾严重。损毁棚舍面积11.13万平方米,家禽死亡36.5万只,经济损失2062万元。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4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受灾面积21.1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农田水利建设田间道路、灌排沟渠、桥涵闸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4.6亿元。
灾害发生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动员和带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扎实推进抗灾救灾及灾后生产恢复建设工作,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截至8月3日,全市农作物应补改种面积79.4万亩,已补改种面积27.56万亩,占需补改种面积34.7%,受灾田块灾后田管面积162.8万亩次;畜禽棚舍恢复23家、1.8万平方米;水产养殖恢复3万亩。
当前,合肥市灾害时间持续长、农业基础受损严重、农业主体经济实力弱、抗灾自救能力不足等问题非常突出。面对严峻的形势,农业农村系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以“抗大灾、担大任、有大为”为己任,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抓好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突出“准”字,统计核查灾情。全方位准确核查登记受灾农作物面积、受损畜禽饲舍和鱼塘、农田水利设施等受损情况,及时上报灾情信息,争取政策支持。
二是突出“快”字,恢复农业生产设施。广泛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抓好水毁设施修复和农田排涝降渍,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条件。
三是突出“抢”字,调度生产恢复。抢抓季节节点,争分夺秒抢种补种,做到“水退一块、抢种一块、补种到位”,确保“适地适种、适时适种”。要及时修复受损畜禽养殖饲舍、渔业塘口,加强生猪产能恢复项目建设复工复产服务。积极谋划秋冬农业生产,力争大灾之年农业生产稳产增产。
四是突出“足”字,保障要素供应。加大种子、畜禽水种苗调配调运力度,严厉打击查处经销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
五是突出“惠”字,协调保险理赔。积极对接保险机构,做到“边勘查、边验标、边出单、边理赔”,帮助受灾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尽快恢复生产。
六是突出“跟”字,助力产业扶贫。千方百计尽快恢复扶贫产业园运营,针对特色种养业扶贫户要做到“逐户上门、精准施策”,确保如期实现脱贫任务。
七是突出“防”字,稳定生产生活。强化种植业病虫监测预警,做好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强化畜禽养殖疫情监测、全面消毒、免疫治疗和无害化处理,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强化农村卫生环境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八是突出“效”字,多元资金投入。要充分用好各级财政拨付的农业灾后恢复生产资金,积极发动社会力量,集中支持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九是突出“合”字,优化生产服务。8月3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灾后生产恢复及灾后重建视频会,要求农业农村部门干部、行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力量,汇众智聚众力,坚决打赢农业灾后生产恢复的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做出农业农村部门的贡献和力量。
相关文章
- 09-151-8月安徽省投资总量居全国第9位
- 11-26奇瑞双11销售成功破万同比增长156%
- 09-29安徽(合肥)侨梦苑十项政策助力华侨华人双创
- 01-10捷途X95购车手册开启高品质生活
- 03-12合肥高新区企业研发出新冠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
- 05-21安徽省税全力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
- 05-27安徽省重大行政决策将听取公众意见
- 09-24奇瑞再次荣获全国质量管理代表大会最高奖
- 02-15奇瑞集团1月销量成功实现“开门红”
- 04-27“五一”节前合肥市将派送亿元消费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