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营孜矿内部市场化建设释放大能量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钱营孜矿内部市场化建设释放大能量

时间:2018-02-04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微”市场释放“伟”力量
作者:李继峰 李唐明
 
    皖北煤电钱营孜矿推进内部市场化建设中,在“微”字下真功夫,将全年目标进行“微预算”分解,在源头上控制了材料费用“微支出”,精细“微考核”,实施“微兑现”,让“微”市场释放巨大能量……
 
打造“微预算”
    这个矿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考核到“分”的预算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预算职能部门的管控职能,强化各职能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调整、差异分析及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制定内部市场化建设工作详细的月度、年度计划推进表,明确责任清单。
    修订完善2017年度材料费用、修旧利废、加工维修、关联交易等配套管理办法。形成“矿为一级市场”主体,在整个市场化运行中处于核心位置,对下与基层各单位、机关科室进行交易。矿对各单位下达各项经营预算指标,通过全面预算方式,向各职能科室及科区分解;矿与科区以及科区与科区。矿基层单位、机关科室为“二级市场”主体,在矿井整个内部市场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臵,对上与矿进行交易,对下与班组(车间、队)进行交易,横向在科区之间进行交易。
    科区之间按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数量、质量状况,根据内部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结算。班组与岗位(个人)以及班组与班组。班组(车间、队)为“三级市场”主体,班组(车间、队)之间按照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数量、质量状况,根据内部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结算。班组(车间、队)通过对生产经营指标和成本费用指标的分解确定考核预算指标。实现岗位货币化,让每名员工切身感受到”“成本是工资,工资即成本”。
 
严控“微支出”
    该矿严格做到“指标刚性倒逼”,指标层层分解,压力逐级传递,将下达的指标倒逼分解、锁口管理;实施重点物料全程管控、动态督查和定期通报。
    重新修订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将与利润有关的产量、质量、成本等指标层层分解,逐项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部门,细化落实到单位、班组和岗位;统筹调剂使用各类闲置物资和设备,最大限度发挥存量资源效能;严控外委加工维修和内部关联交易,减少各类费用投入;高效运用招标和比价采购信息平台,进一步降低采购支出。
    该矿推行内部市场标准工序建设,实现全成本要素管理,构建电力、物资供应、加工维修、地面车辆租赁、资金和洗选等要素市场;加强班组、岗位市场主体建设和绩效考核,实施物资消耗与班组工资捆绑考核,促进岗位增值、员工增收、矿井增效;对工作能量化的全部进行量化,考核结算,对工作不能量化的岗位,实行岗位竞拍或整体承包经营,切实达到减人提效、岗位增值;建立与内部市场化、全面预算、绩效考核无缝对接的工资分配机制,突出向艰苦重点岗位、风险较大专业、价值创造群体倾斜,真正发挥好经济杠杆“调节器”作用,走好内部市场化建设之路,真正实现集聚人才、创效发展。
 
盯实“微考核”
    这个矿通过“物资超市”,减少储备资金的占用,加快物资周转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物资“零库存”。严格落实避峰填谷分时用电管理制度,推行变频技术,优化供电线路,合理集中生产,杜绝设备空运转,杜绝无序用电、浪费用电。为适应物联网,这个矿材料使用的审批都在网上进行。在井下建了材料配送中心,存放着常用材料。使用多少领多少。配送由专业队伍,集中护送至工作地点指定位置,并交接给使用单位。
    该矿在物流数据管理的基础,建立完善了设备管理、市场化、日常考核等五大子系统,各单位每天的材料数据及时录入相应版块。
“以前区队材料费用节支、产量完成情况都是简单的数据,现在经系统分析形成走势图及柱状对比图,直观形象。”开拓区信息员李建波说:每天上班,第一项任务就是打开数据分析图库,像查看“股市大盘”一样研究曲线图、柱状图,过去是干后算,现在算着干。信息以直观、简洁的图表形式展现,根据历史数据可预测自身发展及兄弟单位的管理差距,达到过程控制、成本预警、及时管控的目的。
    “过去是‘大河里有水小河干’,有效益大家得不到,干劲也不大。现在矿上出台新政策,奖罚细化到队到人,员工增效就是增收,热情能不高吗?”据掘进二队队长王奎介绍,用旧皮带加工的钢带,工序多,出力大,员工都不愿意用,现在使用一条钢带,矿上补助45元。
    “以往一二线干部员工对经营二字的认识十分模糊,矿上的考核奖励也是‘肉烂在锅里,谁都吃不到’。现在,分蛋糕到人,职工们都学会了算细账。有的员工主动建议,多使用新技术,让自己的口袋再鼓些。”王奎说。
 
做实“微兑现”
    据该经营科市场考核负责人尚冬介绍,2017年,通过给各单位增加挖潜指标,仅修旧利废一项就增效3060万元,创出了近3年来的新高。考核奖励达到230余万元,扣罚兑现达50余万元
    这些真真切切的数字,让职工们看到了“干”与“不干”的区别,也为一些区队降成本提供了新动力。
    “以前总觉得抓好安全,带好队伍,工作干好就可以了,不承想这次在市场化中被罚款,收入少了,脸上也有点挂不住!”提到在经营管理中被“扣分”,该矿开拓机电队长马龙直摇头。
    据介绍,11月份,该队材料费超支6600元,按照该矿有关规定,他们不仅要拿出6600元,为这次超支“买单”,而且,该队的主要负责人还将因此受到通报批评和经济兑现。
    这次“赔工资”的经历,让开拓机电队的每名职工都印象深刻,虽然每人只扣了160多元,却切身感受到“经济杠杆”打屁股的痛。
“以前是看到油瓶倒了,自己不去扶;现在是罚钱到人头,就是从口袋里掏出去,下次谁不小心做呀。”开拓机电队职工丁春雷说。观念变了,措施实了,员工对公与私的认识都融合在一起,推动管理水平和效益双提升。
    “微”市场无处不在,让员工实实在在感到压力。通过职工薪酬与岗位职责、个人贡献和生产经营成果等挂钩的考核体系,员工由“发工资”向“挣工资”的思维“质变”。
    这个矿还把文印费、办公费、通讯费等可控费用以及各职能科室负责考核的修旧利废、安全等各项奖惩,全部纳入内部市场化绩效考核体系,扩宽了内部市场化绩效考核范围,实现考核兑现的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