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个人力“蓄水池”项目合肥经开区启动
时间:2019-06-25 11:51来源:未知 作者:朱磊 张骅
6月19日,安徽首个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在合肥经开区启动。该项目以校企区合作为主线,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院校人才培养,通过技能人才定向、双向、定制培养和储备。
6月19日,安徽首个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在合肥经开区启动。该项目以校企区合作为主线,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院校人才培养,通过技能人才定向、双向、定制培养和储备,形成区域人力资源“蓄水池”。将更快更优质地为企业智能制造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持,同时有效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学校端培养技能人才这两大“痛点”。
蓄水池的动议从何而来?
企业的需求是管委会解决问题的方向。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区人社部门就企业用工问题多次进行调研分析,区内重点用工企业普遍的用人难点是:一线员工的缺口是短期(近三五年)的突出问题,企业精工储备更是未来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而目前企业一线员工主要来源为学校实习生。企业认为,以政府牵头搭建校企区合作平台,着重一线技术人才培养、引进是当前最为有效且迫切需求的用工解决方案。
蓄水池的“水”从哪里来?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技工人才培养等政策。如2018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中中职教育就将占据半壁江山,培育技术人才队伍在不断扩大。
今年两会,“高职扩招”首次被写进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提出让更多年轻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高等职业教育是 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大批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
在此大背景下,合肥经开区把人力资源蓄水池的“水”定为从全国区域内各类本科、专科职业院校及中职、高职、技工学校院校而来,是顺势而为、大势所趋。
蓄水池的“水”怎样蓄起来?
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局长刘干介绍说,“企业最清楚智能制造的走向,企业的师傅最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没有比企业更适合培养技能型人才了,所以我们的‘蓄水池’方案,主要思路就是以校企区合作为主线,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院校的人才培养,通过技能人才定向、双向、定制培养和储备,形成区域人力资源蓄水池。”具体形式是以精工培养带动普工输送。
(一)精工培养计划
目标:该培养计划主要针对有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企业,采取企业定向培养的模式,在学校设立“精工班”,其主要目的是做技能型人才培养储备(每班规模50人)。
形式:精工班培养形式,主要通过第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让学生除了掌握教育部门规定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程,还能掌握企业专门为其定制的企业文化和社会实践课程,此外还能学习以提升其职场软实力的职业意识课程。精工班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到企业的高质量技能岗位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二)普工输送计划
目标:以“精工班”绑定其他岗位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及就业生,解决招聘难问题(每个精工班绑定普工实习或就业生100人)。
蓄水池计划蓄多少“水”?
“蓄水池”项目整体计划,用三年时间与100所学校建立合作,“蓄水池”储备人力到2021年达2万人。
第一年度合作学校20所,精工班20个,蓄水池人力储备3000人。第二年度合作学校50所,精工班50个,蓄水池人力储备1万人。第三年度合作学校100所,精工班100个,蓄水池人力储备2万人。(精工班每班标准人数为50人,蓄水池人力储备含精工班)
蓄水池的创新在哪里?
校企合作已经做了很多年,各级政府也花了不少资金,但是学校抱怨学生高质量就业难,企业抱怨职业院校孩子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制造企业更是常年抱怨 “招工难”。合肥经开区政府每年都要花大量资金鼓励社会各界给区内企业送人,但是还是解决不了企业特别是旺季用工难的问题。此次蓄水池项目,就是想尝试改“撒胡椒面”的方式为“精准”储蓄人力。通过打通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痛点,来解决职业学校学生高质量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困局。
另外,政府在其中是引导为主,具体引入哪些学校由第三方运营机构按市场规律来办,不具体指手画脚干涉学生的培养,具体怎么培养,还是企业和学校说了算,只要学校和企业都说培养的好,我们就投入资金,政府只为结果买单。
但政府不是甩手不管,“蓄水池”项目建设运营跨度三年,政府补贴计划总投入636.5万元,第一年度不超过79万元、第二年度不超过187.5万元、第三年度不超过370万元。经开区会成立由人社部门、经贸部门、财政部门组成的审查考核委员会,对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的建设运营情况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一年一付。
企业的需求是管委会解决问题的方向。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区人社部门就企业用工问题多次进行调研分析,区内重点用工企业普遍的用人难点是:一线员工的缺口是短期(近三五年)的突出问题,企业精工储备更是未来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而目前企业一线员工主要来源为学校实习生。企业认为,以政府牵头搭建校企区合作平台,着重一线技术人才培养、引进是当前最为有效且迫切需求的用工解决方案。
蓄水池的“水”从哪里来?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技工人才培养等政策。如2018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中中职教育就将占据半壁江山,培育技术人才队伍在不断扩大。
今年两会,“高职扩招”首次被写进了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提出让更多年轻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高等职业教育是 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大批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
蓄水池的“水”怎样蓄起来?
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局长刘干介绍说,“企业最清楚智能制造的走向,企业的师傅最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没有比企业更适合培养技能型人才了,所以我们的‘蓄水池’方案,主要思路就是以校企区合作为主线,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院校的人才培养,通过技能人才定向、双向、定制培养和储备,形成区域人力资源蓄水池。”具体形式是以精工培养带动普工输送。
(一)精工培养计划
目标:该培养计划主要针对有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企业,采取企业定向培养的模式,在学校设立“精工班”,其主要目的是做技能型人才培养储备(每班规模50人)。
形式:精工班培养形式,主要通过第一、二、三课堂有机结合,让学生除了掌握教育部门规定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程,还能掌握企业专门为其定制的企业文化和社会实践课程,此外还能学习以提升其职场软实力的职业意识课程。精工班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到企业的高质量技能岗位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二)普工输送计划
目标:以“精工班”绑定其他岗位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及就业生,解决招聘难问题(每个精工班绑定普工实习或就业生100人)。
形式:以精工班带动社会实践及就业,形成人力储备“蓄水池”。依照企业生产的淡旺季,灵活调配学生至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建立弹性用工机制。实行“忙工闲学”,建立弹性工作机制。
蓄水池计划蓄多少“水”?
“蓄水池”项目整体计划,用三年时间与100所学校建立合作,“蓄水池”储备人力到2021年达2万人。
第一年度合作学校20所,精工班20个,蓄水池人力储备3000人。第二年度合作学校50所,精工班50个,蓄水池人力储备1万人。第三年度合作学校100所,精工班100个,蓄水池人力储备2万人。(精工班每班标准人数为50人,蓄水池人力储备含精工班)
蓄水池的创新在哪里?
校企合作已经做了很多年,各级政府也花了不少资金,但是学校抱怨学生高质量就业难,企业抱怨职业院校孩子素质不高,不能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制造企业更是常年抱怨 “招工难”。合肥经开区政府每年都要花大量资金鼓励社会各界给区内企业送人,但是还是解决不了企业特别是旺季用工难的问题。此次蓄水池项目,就是想尝试改“撒胡椒面”的方式为“精准”储蓄人力。通过打通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痛点,来解决职业学校学生高质量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困局。
另外,政府在其中是引导为主,具体引入哪些学校由第三方运营机构按市场规律来办,不具体指手画脚干涉学生的培养,具体怎么培养,还是企业和学校说了算,只要学校和企业都说培养的好,我们就投入资金,政府只为结果买单。
但政府不是甩手不管,“蓄水池”项目建设运营跨度三年,政府补贴计划总投入636.5万元,第一年度不超过79万元、第二年度不超过187.5万元、第三年度不超过370万元。经开区会成立由人社部门、经贸部门、财政部门组成的审查考核委员会,对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的建设运营情况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一年一付。
相关文章
- 11-06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工信部120万项目资金
- 11-04安徽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宣讲
- 09-06祁东矿大力推进四化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 01-27合肥市2020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十大亮点”
- 12-10合肥市庐阳区回迁居民喜领不动产权证书
- 07-31钱营孜矿“两学一做”让党建活力四射
- 06-26合肥市瑶海区95个西瓜临时销售点“开市”
- 12-16青东煤业“七项举措”为年底安全生产再添新力
- 01-22孙疃矿奔涌“后浪”们的高光时刻!
- 04-16中铁四局建筑装饰安装公司一项目开设安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