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转型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创新运行模式

时间:2019-12-13 18:50来源:未知 作者:胡云峰
轻击按钮,智能化采煤机自动启动割煤程序,滚滚乌金沿煤流线欢快地涌向地面。
        轻击按钮,智能化采煤机自动启动割煤程序,滚滚乌金沿煤流线欢快地涌向地面;利用“智慧检修+远程会诊”系统,短时间就可对井下设备故障进行排除;仓储物流机器人上线,自动执行货物转移、搬运等操作……
        近年来,皖北煤电智能公司麻地梁煤矿创新模式,换道超车,推动智慧矿山与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从相“加”到相“融”,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智慧矿山建设的生动案例。
        从数字到数据,把智慧植入矿山基因。在智能公司,一串串数字通过设备传感器变成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对应设备正常运行数值,实时反映着井下设备的情况变化。“地面人员通过观测电脑数据变化就能对设备运行情况精准研判分析,利用视频和话筒就可以直接指挥井下生产。”
        10月26日上午,智能公司采煤区技术员孙磊坐在智能采煤检测系统前,正在对井下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据采煤区党支部副书记朱胡涛介绍,不但公司能够实时掌握井下设备运行数据,设备制造厂家也能对数据实时共享,通过大数据三方共享,为设备运行上了双保险。
        “我们不但有数据库,还有专家库,成员主要由公司采煤‘专家’和设备厂家‘专家’组成,通过视频,远程就可直接对井下故障排除进行指导。”一旁的采煤区区长郝虎补充道。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徐辉介绍,对应成本管控和本质安全目标,该公司正在着手建立成本数据库,届时,智能化前后成本数据对比、月度、年度成本投入等情况都会以数据形式直观呈现,真正用数据引领矿山智慧发展,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从机械到智能,把智慧嵌入生产运营。“传统灯房至少需要投入人员10人以上,通过引进智能化矿灯系统,现在灯房变成了无人化车间,人员实际投入为0。”为精准掌握各岗位人员投入情况,10月26日,智能公司劳资科副科长王奎正在对各岗位实际在岗人数进行统计。据王奎介绍,像传统煤矿地面、井下变电所这样需要人员循环作业的场所,现在在该公司全部成为了无人化车间,极大降低了人员和随之产生的资金投入。
        智慧运营、智慧决策,不但体现在人员减少上,更体现在人员利用上。据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谭廷军介绍,目前该公司除消防救护楼和综采设备库主体工程由外委施工单位承负,其它像修建子母湖、山顶公园等计划外包工程全部转为自营工程。“你看,这地砖铺得多像样,要不对你说,你能想象这是我们职工自己铺设的吗?”该公司土建科副科长张飞笑着对笔者说。按照“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和谐矿山”三同步的建设思路,该公司千方百计在利用现有人员上动脑筋,保证了人员智慧投入,效果高效释放。
        从跑跑颠颠到轻触指尖,把智慧融入经营管理。“过去领个料,要报告批复,开单领取,多跑路不说,不知道因为哪个领导不在家签不了字就卡了壳,现在从申请、批复、利库、发放在手机上实时就能看到,公司打造的1小时物流圈就是好。”该公司机运科职工王海洲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公司物联网+快递服务系统的方便快捷。
        据该公司供应科科长赵前进介绍,为方便基层物料领取,提高物料运输效率,该公司优化软件设计,实现了物资供应一条龙,机器人配合机运科运输队的“快递”车装货,1小时内就可将生产所需物资运到井下工作场所。“机器人运货就是方便、安全,省了我们这些‘快递小哥’的装卸气力,集中精力将装载好的货物运到地点就行了。”该公司机运科运输队一名司机打趣道。据机运科运输队副队长沈友均介绍,“物流”的每一步不但会在供应科库房屏幕实时显示,运输司机、货物接收单位负责人都能够在手机上实时查看进展,谁影响、谁负责,不给跑冒滴漏的“猫腻”留一点空间。
        全视频调度通讯系统,不但可实时对井下生产进行指挥,还为职工在井下开通了“千里眼”“顺风耳”,地面井下,职工都不再“失联”。智慧沙盘实时展示煤炭生产全流程,哪个环节出问题了都亮“红灯”,极大缩短了设备故障判断时间。三道门禁把好副井门,几道防护确保行车无忧……谈起一桩桩、一件件智慧发展成果,该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吴劲松都难掩心中的骄傲和自豪。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智慧矿山示范试点单位,准格尔旗唯一一家绿色矿山准试点单位,循着高质量发展目标,智能公司一路智慧前行、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