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魏臻:统筹大科学装置带动本土科研仪器产业发展
时间:2020-05-28 14:2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大科学装置是高端科研仪器发展的重要牵引之一,大科学装置的顺利运转更是离不开众多高端科研仪器的‘保驾护航’。”5月26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建议
全国两会专稿
“大科学装置是高端科研仪器发展的重要牵引之一,大科学装置的顺利运转更是离不开众多高端科研仪器的‘保驾护航’。”5月26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建议,要统筹大科学装置集群,带动本土科研仪器产业快速发展。
魏臻
安徽合肥,是一座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城市,是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五大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的城市,是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已在建成“人造太阳”、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的基础上,再谋划建设合肥先进光源、聚变工程实验堆、大气环境综合探测与实验模拟设施、超导质子医学加速器等一批大科学装置,高度集聚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魏臻表示,重大科学突破,科研仪器先行。现代科技发展实践表明,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往往是以科研仪器和技术手段上的突破来驱动。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曾指出,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往往是从认识世界开始的。科研仪器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被称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和“奠基石”,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和“助推器”,同时也是大国博弈的一个有效的“政治筹码”。作为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强大先进的科研仪器,越来越成为大科学装置建设中的必要条件,已成为科技界的共识。如果科研仪器受制于人,不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好比“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楼越高风险越大”,容易动摇发展的根基。
魏臻说,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依赖于国际最前沿技术,对制造工艺有着极严苛的要求,对培育提供配套支撑的科研仪器企业也是一个难得的提高技术水平的契机。依据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大科学装置建设带来的人才集聚、技术溢出等效应,能够大大提升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对本地高端制造业和仪器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例如:日本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引领了筑波科学城的崛起。目前,全日本40%的国家级研究所聚集于此,汇聚了2万多名顶尖科研人才,成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知识中心和人才聚集地,是日本在先进科技方面敢于向美国等大国挑战的重要砝码,吸引了大批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企业。
上海光源自2009年5月试运行以来,截至2016年底,已执行通过专家评审的课题申请8638个,累计为用户提供实验机时超过22.9万小时,吸引了全国422家高校、研究所、医院、公司2111个研究组的15245名科学家开展研究和实验,涵盖结构生物学、凝聚态物理、化学等十几个学科领域,支撑产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且在2016年承担的项目中,超过50%的项目都是由上海地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其联合开展的,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如今,上海光源已成为世界级光子科学中心,并被作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核心部分。
魏臻认为,大科学装置,是吸引和凝聚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大平台,是科学家们开展原创性重大科学研究的载体。作为发展的追赶者、创新的领先者,合肥要充分将大科学装置集聚优势和成果转化能力优势进行高度融合,积极发挥大科学装置建设带动本地科研仪器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作用,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技术供给,提升并奠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仪器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为此,魏臻建议:
1、重点培育具有解决卡脖子能力和具有特色的本土中小科研仪器企业,鼓励并支持其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
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契机,从配套仪器、关键零部件抓起,推动本土科研仪器产业的发展。按照国家“培育一批高端科研仪器制造企业”发展战略要求,营造创新环境、制定创新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培育具有特色的本土中小科研仪器企业,支持其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行业高端仪器品牌;并鼓励产学研合作,支持具有解决卡脖子能力的本土仪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大科学装置建设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院”,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做好高端仪器产业链的打造,形成产业与科研平台的良性互动。
2、制定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仪器设备目录,在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采购中,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合作权或采购权。
科研仪器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对振兴科研仪器制造业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很多可应用于大科学装置上的科学仪器,尤其是高端仪器,在推向市场之初很难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需要被给予更多‘容错’‘试错’的机会,如果国产仪器制造单位得不到反馈,很难继续改进和完善,更别说研制高端仪器。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层面上给予引导和倾斜支持,针对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仪器设备建立目录,设置配套仪器和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专区,在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采购中,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合作权或采购权,扶植本土高端仪器企业提升能力、做大做强,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仪器制造集群,推动“安徽制造”向高精尖迈进。
3、建立协力建设机制,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筹划中,统筹本土仪器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紧凑机构提升装置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国际上,全球科研仪器市场上基本是由少数几个国家的企业主导,美国化学会旗下《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公布的2018年度全球仪器公司TOP20排位榜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选。由于科研仪器研制周期长、难度大、投入高,科研仪器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科研器,已成为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要充分发挥我省大科学装置的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引导和支持本土仪器企业共同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建立协力建设机制,促进多主体融通创新,通过碰撞、切磋、融合,形成合力,与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实力的仪器企业联合,更便于沟通协调和服务支持,以保证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
全国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建议
统筹大科学装置带动本土科研仪器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统筹大科学装置带动本土科研仪器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大科学装置是高端科研仪器发展的重要牵引之一,大科学装置的顺利运转更是离不开众多高端科研仪器的‘保驾护航’。”5月26日,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工大高科董事长魏臻建议,要统筹大科学装置集群,带动本土科研仪器产业快速发展。
魏臻
魏臻表示,重大科学突破,科研仪器先行。现代科技发展实践表明,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往往是以科研仪器和技术手段上的突破来驱动。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曾指出,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改造世界往往是从认识世界开始的。科研仪器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被称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者”和“奠基石”,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和“助推器”,同时也是大国博弈的一个有效的“政治筹码”。作为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强大先进的科研仪器,越来越成为大科学装置建设中的必要条件,已成为科技界的共识。如果科研仪器受制于人,不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好比“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楼越高风险越大”,容易动摇发展的根基。
魏臻说,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依赖于国际最前沿技术,对制造工艺有着极严苛的要求,对培育提供配套支撑的科研仪器企业也是一个难得的提高技术水平的契机。依据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大科学装置建设带来的人才集聚、技术溢出等效应,能够大大提升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对本地高端制造业和仪器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例如:日本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引领了筑波科学城的崛起。目前,全日本40%的国家级研究所聚集于此,汇聚了2万多名顶尖科研人才,成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知识中心和人才聚集地,是日本在先进科技方面敢于向美国等大国挑战的重要砝码,吸引了大批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企业。
上海光源自2009年5月试运行以来,截至2016年底,已执行通过专家评审的课题申请8638个,累计为用户提供实验机时超过22.9万小时,吸引了全国422家高校、研究所、医院、公司2111个研究组的15245名科学家开展研究和实验,涵盖结构生物学、凝聚态物理、化学等十几个学科领域,支撑产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且在2016年承担的项目中,超过50%的项目都是由上海地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其联合开展的,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如今,上海光源已成为世界级光子科学中心,并被作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核心部分。
魏臻认为,大科学装置,是吸引和凝聚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大平台,是科学家们开展原创性重大科学研究的载体。作为发展的追赶者、创新的领先者,合肥要充分将大科学装置集聚优势和成果转化能力优势进行高度融合,积极发挥大科学装置建设带动本地科研仪器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作用,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技术供给,提升并奠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仪器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为此,魏臻建议:
1、重点培育具有解决卡脖子能力和具有特色的本土中小科研仪器企业,鼓励并支持其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
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契机,从配套仪器、关键零部件抓起,推动本土科研仪器产业的发展。按照国家“培育一批高端科研仪器制造企业”发展战略要求,营造创新环境、制定创新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培育具有特色的本土中小科研仪器企业,支持其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打造行业高端仪器品牌;并鼓励产学研合作,支持具有解决卡脖子能力的本土仪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大科学装置建设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院”,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做好高端仪器产业链的打造,形成产业与科研平台的良性互动。
2、制定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仪器设备目录,在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采购中,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合作权或采购权。
科研仪器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对振兴科研仪器制造业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很多可应用于大科学装置上的科学仪器,尤其是高端仪器,在推向市场之初很难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需要被给予更多‘容错’‘试错’的机会,如果国产仪器制造单位得不到反馈,很难继续改进和完善,更别说研制高端仪器。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层面上给予引导和倾斜支持,针对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仪器设备建立目录,设置配套仪器和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专区,在大科学装置建设项目采购中,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合作权或采购权,扶植本土高端仪器企业提升能力、做大做强,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仪器制造集群,推动“安徽制造”向高精尖迈进。
3、建立协力建设机制,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筹划中,统筹本土仪器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紧凑机构提升装置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国际上,全球科研仪器市场上基本是由少数几个国家的企业主导,美国化学会旗下《化学与工程新闻》杂志公布的2018年度全球仪器公司TOP20排位榜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选。由于科研仪器研制周期长、难度大、投入高,科研仪器依赖进口,尤其是高端科研器,已成为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要充分发挥我省大科学装置的区位优势、规模优势,引导和支持本土仪器企业共同参与大科学装置建设,建立协力建设机制,促进多主体融通创新,通过碰撞、切磋、融合,形成合力,与本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实力的仪器企业联合,更便于沟通协调和服务支持,以保证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
相关文章
- 06-26合肥市瑶海区95个西瓜临时销售点“开市”
- 04-16中铁四局建筑装饰安装公司一项目开设安全质量
- 07-31钱营孜矿“两学一做”让党建活力四射
- 09-06祁东矿大力推进四化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 11-04安徽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宣讲
- 01-22孙疃矿奔涌“后浪”们的高光时刻!
- 01-27合肥市2020年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十大亮点”
- 12-16青东煤业“七项举措”为年底安全生产再添新力
- 12-10合肥市庐阳区回迁居民喜领不动产权证书
- 11-06合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工信部120万项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