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中煤新集刘庄煤矿让职工“安全感”爆棚

时间:2020-06-04 14:20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李占辉
中煤新集刘庄煤矿是两淮煤炭基地开工兴建的第一对特大型矿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核定生产能力1100万吨/年,开采深度近千米。
       中煤新集刘庄煤矿是两淮煤炭基地开工兴建的第一对特大型矿井,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核定生产能力1100万吨/年,开采深度近千米。对于深井开采而言,瓦斯、 水、火、地压、地温等灾害,无一不是涉及到职工安全和身体健康所急需解决的大事。许多人对“下井”感到恐惧,而刘庄煤矿的职工确越来越有安全感,那么千米井下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呢?
 
技术创新保安全
       该矿坚持“向技术要安全”的理念,大力推进安全科技创新,以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的重点、难点为突破口,优化简化生产系统,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全力以赴为矿井顺利实现技术保安提供坚实保障。
       “为调动员工参与“五小”创新的积极性,矿制订了“五小”创新奖励办法,成立“五小”创新评审委员会,对员工提出的建议进行评定,积极推动建议实施。”矿总工程师倪先杰说。
       2017年以来,该矿共收集各类创新成果356项,其中“双创”项目58项,“五小”项目298项,涉及采掘、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专业领域,为矿井节约成本上亿元;组织申请国家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证。
       除此之外,该矿还建立了职工技能培训、“名师带徒”、“党员包保”、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机制,将技术薄弱的职工与技术水平高的职工分配到一个作业组并签订签订师徒合同,由师傅带领工作,共同提高操作技能,让技术成为职工的“安全锁”。
 
“千里眼”时时助安全
       “我们实现了安全信息、生产数据的有效综合利用,为安全生产协调平衡提供了决策依据。并在井下生产关键点安装视频探头,建立了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实时采集视频信息,“电子眼”可直接看到井下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矿长姜文华向笔者介绍道。
       该矿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模式开发建成智慧化矿山综合集成平台,提升矿井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对井下重点生产环节共计600余路视频的监控;对井下区域人员定位及主要生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和安全监察人员进行人员行走的轨迹查询;对矿井供电、提升、通风、排水、运输、工作面生产等24类60个生产子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对井下瓦斯、CO2 、CO浓度、风速、温度、主要设备馈电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当井下安全生产或现场检测数据发生异常时,井下传感器就会即时发出声光报警,地面系统同时以颜色、语音等方式进行报警,并自动记录相关信息,集控中心工作人员就会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使管理更规范,生产更安全,职工更安心。
       据悉,该矿还使用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辨识危险源、危险源风险评价、制定危险源预控标准与措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标准化考核、安全决策分析、辅助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了风险与隐患一体化管理。
 
自动化更安全
       在该矿151105自动化工作面控制台,控制台防爆电脑清晰显示着工作面支架的压力及状态、采煤机的运行参数、液压支架、运输机等视频影像。该工作面已经实现井下泵站、胶带顺槽皮带机、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以及液压支架的设备状态进行监控、告警及集中控制,并通过现场的高清摄像头对设备的实时工作状态进行全程监控。以前需要十几个人相互配合操作,现在仅需1人点动操作按钮,采煤机滚筒迅速打开喷雾,连接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也随之运转起来,随着采煤机的推进,滚滚“乌金”顺着胶带顺槽皮带经主井提升到地面。生产班每班自动化割煤可达6刀以上,曾创日割煤10刀生产原煤2.3万吨、月产36.8万吨的好成绩。
       “现在,只要在现场做一些机械维修保养工作就行,大伙上班没有那么累了,井下工作也更安全更体面了。”综采一队队长周本义自豪地说。
       据悉,该矿采煤机械化、煤巷掘进机械化率均达到100%,井下电气设备均能在地面集中控制和监控,实现井下供电、制冷等要害场所无人值守;生产过程实现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并采取应急情况下的联动指挥。
       正所谓“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对于刘庄煤矿来说,目前正从“减人”向“无人”靠近,让职工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