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口孜东矿员工记忆】崇尚节约伴我成长

时间:2020-08-19 13:16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高闯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持续在全网刷屏。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持续在全网刷屏。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一特殊背景下,节约粮食,不仅仅是风尚和美德问题,更关乎人民生活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


 
        崇尚节约,让你懂感恩,可以积米成箩;崇尚节约,让你明事理,可以聚沙成塔。崇尚节约是一种信念和传承,耳濡目染,代代相传,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我总感觉他们有忙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闲不下来的身。由于他们的忙忙碌碌,无拘无束的我整天像小马驹一样尽情的玩耍,每天从村东头野到村西头,爬沟渠、穿树林、趟苇塘,经常衣服不是这块被刮破,就是那处被撕开,记不得为此被母亲嗦啰过多少次。在母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念叨中,在是懂非懂中,接受着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在母亲眼里,什么都是宝。不管是瓶瓶罐罐,还是一块烂布、一根毛线、一根钉子……,她总爱收藏起来,而且,每每会发挥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姐姐到县城上学,她会把吃过的罐头瓶找出来,熬上满满一瓶酱豆带上;农忙时节扎口粮袋,她会找出一根根线绳;甚至在我需要玩打纸卡的时候,她也能拿出一张张废纸和旧报纸来……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母总是起床很早,特别是夏秋收获季节。天没亮,他们就跨着篮筐到收割后的田地里捡拾落在地里的谷穗,每次回来肩都扛上一大筐,然后满院子摊开,晚上父亲用制作好的木棒一捆捆的捶,一个收获季节下来能积攒几大袋。那时候,家里食用的豆腐、豆皮、馓子都可以用粮食换,甚至理发都可以用粮食交易。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虽说家庭生活不够宽裕,全家每年的伙食还可以维系。
        在我的家庭里,大哥从小身体就不太好,听说是很小的时候闹肚子留下的病根。隔三差五的遇到可口的饭菜,大哥经常会因为盛饭多,又不能吃的太饱,留下碗底。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母亲都会把大哥吃剩下的饭端起来吃下,甚至不留下一丁点汤水。他常说“不会算,不会省,就等于跨了个漏底的筐”。
        不仅如此,每年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偶尔会看到家中人口多的乡亲到我家来借粮。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但到这个时候他们总会尽量的给予帮助,无论多一点少一点,从来都不拒绝。有一次,姑姑家的两个老表赶在饭前来了,本来家中的饭就不够吃,母亲盛了满满一大碗饭让我端给邻居孩子吃,那时候我特别不理解,甚至有些生气。回家嘟着嘴,一脸的不高兴的说“我都吃不饱,还要送人”。母亲安慰我说“邻居家孩子爸爸生病住院了,大人都不在家,他比你更需要温暖,明天一定给你做更多好吃的”。我渐渐地长大了,成熟了,也才明白原来妈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勤俭持家也是对社会贡献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上世纪70年代那种艰辛困苦的日子,虽然离我们已经远去,但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教会了我崇尚节约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也正是先辈们这种崇尚节约精神的不断发扬光大,才铸就了今日民族复兴的基业;才换来了万家灯火,走向了小康生活的阳光大道……(作者单位:中煤新集口孜东矿党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