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喜看中煤新集刘庄煤矿矿山生活新变化

时间:2020-11-20 20:54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李占辉
国家和安徽省“十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被中央媒体誉为全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中煤新集刘庄煤矿自2006年10月投产以来,财务利润累计突破百亿元。
        国家和安徽省“十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被中央媒体誉为全国第一对数字化矿井——中煤新集刘庄煤矿自2006年10月投产以来,财务利润累计突破百亿元。近日,笔者走进刘庄煤矿,站在90.8米亚洲第一高主井井塔,喜看“十五”到“十三五”矿山生活新变化。
 
从“前台”走向“幕后”
        回忆起新集矿区初期的煤矿开采情景,在矿井工作30多年的安徽省劳动模范刘庄煤矿综安二队队长陶贵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用了8个字来概括:“打眼、放炮、装车、运输”。
        “2003年,这原来都是荒地,交通闭塞,建设数字化煤矿,谈何容易!一支队伍暂住颍上县古城乡村支部三间瓦房,带上锅、支上灶,睡着大通铺,大干3年终达产!说起年轻时对于工作的感受陶贵感慨道“那个时候每天上班都发愁,一方面是担心安全,另一方面就是工作环境太艰苦。单体木质支柱、单体液压支柱、钢梁支护等工作材料,基本靠人拉肩抗。没办法啊,不干就没法生活,所以每天只能硬着头皮坚持干。”
        “现在井下作业环境更好了,产量更高了。矿井建成智慧化矿山综合集成平台,工作面自动化采煤,开通井下乘人车、安装单轨吊、架空乘人装置,使用掘锚一体机、全液压锚杆钻车等先进机械设备,‘无人值守’‘集中控制’‘远程控制’,高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职工从‘前台’走向‘幕后’。”看着到处郁郁葱葱,一排排高大威武的机械设备,陶贵兴致高了起来,路上哼起了“八公山麓,淝水之滨……”
        在陶贵的眼里,煤矿几十年改变最大的不止安全设备,还有煤矿的建设和工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煤矿产业,矿井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安全得到了保障,工作越来越轻松,工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比起陶贵,80后的通风区监测班班长吴扬要幸福的多。
        “2008年12月,我毕业后,就到刘庄煤矿,成为通风区监测队的一名监测员。本来以为井下七八百米深的地方,一定是一片漆黑、粉尘飞扬,但真正的井下却让他眼前一亮,灯火通明,干净整洁,工人们的状态非常放松,休息区的地面还铺上了地板砖,大巷里还放着音乐。”吴扬回忆起刚到矿工作时说道。
        “现在一点儿也不担心工作和生活问题,‘宾馆’化的职工宿舍,室内健身房、图书馆、公园……只要职工有需要,矿上都为我们做到了,生活好了,谁不愿意好好工作啊。”提起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吴扬很满足,“我是劳模,又是党员,荣获过‘金牌员工’和‘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很感谢矿人才发展政策,让我们青年职工能够充分施展才华,迅速成长并实现个人价值。幸福的日子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努力,为公司煤电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
        据了解,该矿坚持以“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发展战略为抓手,实施“三大”人才工程,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让技术蓝领吃香,让高技能人才受益,让技能人才拿高薪、当专家,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不断引来“金凤凰”。
 
从“筋疲力尽”到“精神焕发”
         华灯初上,在该矿湿地公园、娱乐广场,跳舞的、健身的、弹奏乐器的、打乒乓球的,角角落落围满了职工。
         “以前煤矿工人井下作业又忙又累,休息时间都是宅在家里补觉。如今,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矿采掘、运输等环节全部机械化,对职工的要求也从体力消耗升级为技术水平;大家工作和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休闲时间则越来越多”综采一队职工周本义介绍道。
         近年来,该矿深入推进“十大关爱”工程建设,牢固树立把“职工当亲人待”的服务意识,汇民意、建民生、暖民心,成立书画、文学创作、棋类等多个文化协会,积极开展春送健康、夏送清凉、秋送贴心、冬送温暖等走进基层、走上街头,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把欢乐送到职工群众身边,在全矿上下营造了全员参与文化活动的浓厚氛围,不断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
         “在煤矿干了一辈子了,从上下班靠双脚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到如今开私家车上下班,在五一、国庆长假开车自驾游。更没想到咱煤矿工人能有自己的湿地公园,业余生活还能这么丰富多彩,从‘煤黑子’变成‘煤亮子’,都是党的政策好啊!”周本义竖着大拇指笑的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