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尹同跃:智能化加速,中国本土汽车迎来发展风口

时间:2021-04-28 21:24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 吴明 张骅
4月27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中国(合肥)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表示,这次上海车展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分水岭。智能化加速,中国本土汽车将迎来新的发展风口。
       4月27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中国(合肥)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表示,这次上海车展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分水岭。智能化加速,中国本土汽车将迎来新的发展风口。
       尹同跃说,J.D. Power最近又增加一个指标,叫TSI,它把智能指标作为客户感知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增加了一个维度。汽车评价研究院是推动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组织,奇瑞在智能汽车领域,也一直在积极探索。
       2020年,奇瑞集团全年销售汽车73万辆,全球用户突破900万,连续18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2021年一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售205688辆,同比增长91.6%。销量持续增长背后,是奇瑞通过战略转型,实现了产品开发的平台化、模块化和通用化,使企业硬件迭代速度加快,同时推动企业“新四化”。
       尹同跃认为,汽车“新四化”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汽车智能化。智能化这一块,奇瑞的做法是加速软件的迭代,更好的去迎合“Z”时代的新一代客户,就是90后、95后、00后这些新的客户。这些年轻人的消费特点,是不仅要硬件快速迭代,更要软件快速迭代,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尹同跃感慨,这次上海车展,大家都感觉到,进去以后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有一种各大车厂军备竞赛的感觉,不仅仅是传统汽车企业在拼命转型,造车新势力也是来势凶猛,跨界造车热情也非常地大。所以,这次奇瑞在上海车展发布了“奇瑞4.0时代全域动力架构”,涵盖当下及未来主流动力形式的全领域专业动力解决方案,包含燃油、混动、氢动力多种能源形式,可满足用户所有的出行场景。另外,奇瑞还将这个架构下的燃油及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定名为“鲲鹏动力CHERY POWER”。
       尹同跃说,目前,奇瑞的战略是从过去,“以客户为上帝”这个传统变成“以客户为朋友”,将客户变成我们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客户参与产品定义、产品设计、产品服务、产品升级迭代的全过程,形成一个闭环。
       尹同跃认为,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是大趋势。所以奇瑞现在也是积极拥抱新变化,坚持“双V”技术发展路线,把AV智能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来打造,以大数据定义目标客户,以客户价值定义软件,以软件定义汽车。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方向发展EV新能源,打造自己的电池技术、完整的电芯产业链和氢能源技术,加快拥抱智能汽车时代。同时,奇瑞积极的和BAT、华为、中兴、地平线、科大讯飞合作,很多的产品技术都装车应用了,也促进了产品的销售。
        “奇瑞自己也做了一些感知传感器公司,芯片分创公司等等,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 尹同跃说,这方面更需要行业里面的信息共享,每家都自己干,规模也很小,也不一定做得过别人。最近我们缺芯少屏,说明传统的供应链没有准备好迎接智能汽车时代的快速到来,这也是对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现在传统的国际零部件巨头,他们的动作很快,实力很强,所以我想中国的很多信息企业,更应该做行业整合,行业协同,行业共享。
       再一个,奇瑞公司积极的在跨界对标,跨界学习,最近和海尔紧密合作,家电行业它们的竞争强度要比汽车行业大,家电行业能够走到今天的地位,他们受过的苦要比汽车行业早,它们过了这个坎,所以奇瑞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改变汽车行业的做法,奇瑞现在也在积极地建设灯塔工厂,积极打造更多的面向市场的组成单元,让前台更加灵活,让客户的需求更加的快速响应。
       尹同跃表示,汽车行业的高安全性一定要重视,特别是软件,软件上面BUG的可重复性、可验证性是汽车行驶安全的巨大风险,所以奇瑞希望在这方面要建立行业标准,包括信息安全,我们想想,从汽车行业的角度看这个东西是害怕的,所以这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法规,还是奇瑞在验证过程中,都遇到新的、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挑战,但是标准不能降低。
        “这次上海车展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分水岭,是中国本土汽车的风口,好看性超过了合资品牌。”尹同跃说,很多合资品牌门口都是门可罗雀,没什么人,客户对中国品牌的认可也到了新的高度。中国汽车有一点像过去家电行业的前夜,不仅国内市场自主品牌的份额可能会越来越增加,中国汽车出口也将成为我们巨大的机会。
       尹同跃最后说,从奇瑞当前的发展态也验证了这一趋势,今年一季度,奇瑞集团累计出口53441辆,同比增长101.6%,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奇瑞希望国内的汽车企业抓住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