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不惧高温 怀宁县骄阳底下“救”文物

时间:2021-08-13 20:15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钱续坤 操春
眼下虽然已经立秋,可是骄阳依然毒辣如火。在怀宁县马庙镇琚新屋大墩遗址现场,有一群坚守工作岗位的考古工作者,用汗水与时间赛跑,尽可能多地抢救出埋在地底下的文物。
       眼下虽然已经立秋,可是骄阳依然毒辣如火。在怀宁县马庙镇琚新屋大墩遗址现场,有一群坚守工作岗位的考古工作者,用汗水与时间赛跑,尽可能多地抢救出埋在地底下的文物。
       88日下午3点半,避开正中午的高温天气,考古工作者和当地民工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尽管现场搭了遮阳棚,可在体感温度近40℃的作业区内,热浪依旧滚滚,考古工作人员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琚新屋大墩遗址,位于安徽省怀宁县境内大沙河流域,面积约1500平方米。“暑期野外考古,天气热,但急躁不得,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据带队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何晓琳介绍,考古工作按照土质土测的颜色,逐层逐层地揭露,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从晚到早地把古代文化遗存清理出来,一直到发掘到黄土,就是没有古代人生活痕迹的深土,才到此为止。
       “能挖出很多东西,很有成就感,比如我今天挖出个几千年前的房子,就非常激动,这是一般人可办不到的呀!”在考古现场,研究生张鑫宇负责统筹技术工作,他要在各个探方之间穿梭,皮肤晒得黝黑。在他看来,流汗换回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这处遗址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其主题堆积的年代在西周至春秋时期,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被作为墓地使用。目前,已发掘出陶器、石器、铜器、原始瓷器、铁器等1000多件。
       “在皖西南这一线,基本没有见过大量的西周遗址,通过这次发掘,我们了解到这个地方在西周时期,就有人生活、生产、居住的一些情况,其实还是很有科研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何晓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