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创建:怀宁县“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过程

时间:2021-11-22 21:05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钱续坤
为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和顺应农村居民新期待,实现农村社区“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2017年12月,民政部批复同意将怀宁县作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以期通过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建设,探索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提供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典型示范。
以“五劲”强赋能 重“五度”提质效
创建:怀宁县“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过程
作者:钱续坤
 
       为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和顺应农村居民新期待,实现农村社区“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2017年12月,民政部批复同意将怀宁县作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以期通过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建设,探索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提供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的典型示范。
       面对机遇和挑战,该县紧紧围绕“健全农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农村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这一实验主题,以“完善组织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延伸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为创建重点,立足政策理论指导,注重基层方法提炼,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做好典型示范引领,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构建起“覆盖城乡、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服务网格管理体系,创建的措施有的放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发挥的成效有口皆碑。
 
“刚劲”上持续发力,“关注度”近乎爆表
       怀宁县创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实验时间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历时3年。为此,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刚劲”为抓手,快速破题,持续发力,让全县自上而下都来关注新时代这块全新的“试验田”。
       一是领导层面突出“高”。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21个城乡社区建设部门参与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实验区创建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加强督促督办,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部署相关工作。
       二是协同层面突出“联”。实行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层层压责任,强化信息共享、多方协商配合,指导各农村社区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三是引导层面突出“专”。按照创建工作需要聘请专家指导要求,最终确定了安徽大学吴理财教授作为怀宁县创建工作指导专家,研究出台了《怀宁县创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了22项重点工作,逐项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进度要求,分类逐步实施。四是取经层面突出“广”。
       充分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农村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经验做法,由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带队前往浙江平湖市、德清县,芜湖市繁昌县等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五是发动层面突出“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广大群众更是热情高涨,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县上下处处呈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可喜局面。
 
“实劲”上抓铁留痕,“精准度”毫厘不差
       确定了创建目标,就必须以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的工作作风,卯足抓落实的劲头,提高抓落实的能力,研究抓落实的方法,凝聚抓落实的力量,将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往实里做,往深里做。
       一是搭建网格“全覆盖”。按照“亲缘相近、地缘相连、规模适当、管理方便”的原则,以农村社区所辖的地域范围为基础,结合既有的联系点点长、包片片长等做法,综合考虑自然地理位置、道路河流走向、日常生活习惯和自然村落分布等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划分农村社区网格,并将辖区内人、物、地、事、情、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协同、上下联动的网格化体系,实行“一格多元、多元联动”的服务机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二是人员配置“广发动”。在科学设置网格的基础上,按照“一格一员、专兼结合、多方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三级平台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工作融合的优势,在试点工作中着力构建“镇—居—组”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指派1名乡镇驻点干部担任网格督导员,负责督促、指导、协调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明确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每个党小组的组长为网格主任;并且创新举措,指派1名乡村振兴专干为专职网格管理员,全县共下派有243名专职网格管理员。此外,还广泛组织动员辖区居民,特别是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入党积极分子、离退休干部、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以及志愿者等,参与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担任中心户长。目前,试点社区区域内的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等全部纳入了网格。
       三是平台打造“立体化”。倾力打造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万村万页系统、全国党员信息系统、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乡村医疗一体化服务系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平台、计生村级直报系统、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村级办事平台及移动终端APP“皖事通”等信息化平台,已全部延伸到村(社区),可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透明的立体式服务,农村社区服务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巧劲”上善作善为,“认可度”显著提升
      “巧”就是事半功倍,“巧”方能“吹糠见米”。一是实施“三下工程”,治理手段显得更加科学。在服务下沉方面,试点社区根据农村地广人稀、管理力量有限的现状,科学编制服务下放清单,赋予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网格长更多的服务管理权限,同时按照“人随事转、人在网中,信息集合、一网打尽”的宗旨,全面推动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力量下沉,使社区干部和村组网格员成为服务群众的“代办员”、党群互动的“联络员”、矛盾化解的“调解员”、公共安全的“监督员”、收集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居民群众了解政策的“宣传员”。
       在资源下沉方面,积极引导更多的治理资源下沉到村组,通过继续深化“上级补一点、政府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方式,以较小的公共资金投入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的参与。在自治下沉方面,试点社区按照“地域相近、利益相关、文化相连、规模适度”的原则,把自治机制下沉到村组和网格之中,在各村组或网格内成立村民理事会,完善相关理事规则,确保小矛盾小纠纷都能由网格员解决,解决不了的再逐级上报。
       二是统筹“三规协同”,网格治理实现功能互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总要求,充分发挥“法律法规、民约村规、家训家规”在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不同作用,积极探索建构“三治结合”、功能互补的农村社区治理新模式。司山网格在2018年成立理事会之初就制定了村规民约,以朗朗上口的文字、条目式列出村民基本行为规范;李墩网格在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立了《家禁十条》、《家训十一条》、《家规》若干条,并张贴在显眼之处,与全体居民共勉。
       三是打造“三亮品牌”,示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试点社区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在全体党员队伍中倾力打造“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的“三亮品牌”。社区为所有居住在本社区的党员家庭挂上“党员之家”标牌,将其党员身份的公开,让广大党员有了紧迫感和归属感。结合社区党员老龄化特点,设立“党员中心户”,为党员量身定做信息收集员、环境卫生员、治安巡逻员、纠纷调解员、政策宣传员、文体活动员、爱心帮扶员、纪律监督员等8大岗位,采取党员自我推荐或支部民主推荐的方式,让每名党员认领适合的岗位。在“亮成效”上,社区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每月一星”工作要求,全面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开展星级评比,晒党员成绩,让党员在开展服务、履行义务中体现自身价值,激发了党员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
 
“闯劲”上敢为人先,“创新度”活力四射
       闯劲,不仅意味着先行先试、敢为人先,而且蕴含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在农村社区网格化治理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打破常规,勇破善立:一是党小组嵌入。根据社区治理网格划分情况,在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小组,党小组组长一般由担任网格员的党员兼任或由网格中的先进党员担任。每个网格党小组设立一个活动中心,一般设在党小组组长的家中。乡镇党委和社区党支部两级组织并非将党小组一划了之,而是各安排1名党员干部兼任网格党小组的指导员,主要负责联系、指导社区网格党小组的日常工作。网格党小组组长列席村(社区)支委会议,学习了解相关政策,领受村(社区)党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党小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活动,组织党员学习政策要求法规,安排党员联系群众和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等。这种管理模式能够以片带面、以面带块、上下联动,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村居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二是积分制激励。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绩效考核下的行为引导机制,给予热衷于社区公共事务的居民以正向激励,平山镇大洼社区司山村民组探索建立的“道德银行”,内嵌积分制的运行逻辑,主要以家庭为基本激励单位,围绕“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5项内容,制定村民道德指标体系,并对其中的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赋值。每月每家庭道德积分的基础分为50分,在此基础上实行加分和扣分,将评定结果计入道德积分卡,并对全体村民公布。“道德银行”实行一月一评比、季度一兑现、年终一表彰,道德积分还将成为评选各级年度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户、五好文明家庭、推荐“怀宁好人”等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
三是大数据驱动。建立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将综治、公安、司法、教育、民政、社保和社区等多部门的信息数据库,整合为统一的大数据库,推进数据归口采集、数据信息互联和数据资源共享,实现农村社区服务和管理“一网式联动、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务进家庭、管理到门口、信息到个人。四是文化性增能。不断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以文化活动和文明创建为主要形式,发挥德治的深层涵养功能,持续推进民风家风村风文明,尤其是如火如荼开展的“好婆婆”“好媳妇”“好母亲”“好丈夫”“文明家庭”等“五评选”,以及《村规民约》修订和《家风家训》制定等活动,极大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潜移默化提升着社区居民的审美能力与文明素养。
五是理事会联动。村民理事会秉承“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情商量办”的理念,坚持民主决策,做到“事经大家议”,不断增强居民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内生动能;坚持民主监督,做到“钱由大家管”,严格社区事务经费监管制度,推进村务、财务等全程公开;坚持民主管理,做到“事情商量干”,支持居民参与社区各项事务,真正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效果。
 
“奔劲”上两轮驱动,“满意度”不断提升
农村产业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坚实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前提。只有加快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培育出契合自身条件的各种经济产业类型,才能增加农村社区集体和农民群众的收益,才能不断提升获得感与满意度。为此,县委、县政府坚持“两轮驱动”:一方面发展产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设立品牌建设专项奖励资金,重点打造怀宁农产品地域名片,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并申报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成功创建稼仙大米、皖山食品、张晓毛食品、润香植物油、科林人造板等5件中国驰名商标,“顶雪贡糕”“龙凤贡面”获评“安徽老字号”,怀宁贡糕、龙池香尖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打响“怀宁蓝莓”品牌,发展长三角优势蓝莓供应基地,在黄墩镇建设一个具有特色明显、业态丰富、效益聚集的蓝莓产业综合体——蓝莓特色小镇。
重点在蓝莓种植核心区乡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高标准的规划,通过“EPC+O”的形式,吸引社会化投资,建设一个以蓝莓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怀宁样版”。
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共享,建设美丽家园。以“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示范引领、全域推进”为宗旨,认真抓好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前,20个乡镇政府驻地均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所有村组垃圾做到了应收尽收,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村庄整治由点到面、梯次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取得实效,截至2020年底,怀宁县共建成省、市、县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32个,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重点示范村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