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皖北煤电朱集西矿职员随笔】年味

时间:2022-02-10 21:33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阮峰
现在人们总是抱怨年味不足,感受不到过年的氛围了。

现在人们总是抱怨年味不足,感受不到过年的氛围了。

如果往前推进三十年,恐怕做梦也不敢想象,年味是如此变迁吧!

记得小时候,皖北农村比较贫穷,物质匮乏,平时吃不饱穿不暖,更吃不上肉了,农村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到了过年时节,再穷的人家,也要蒸白面大馍,杀鸡,烀肉,穿新衣服,拿压岁钱,走亲戚,放鞭炮……

过年是有节奏的。农历腊八节之后,农村集镇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有钱没钱,集上看看”“腊月集”熙熙攘攘,卖菜的,卖鱼的,卖鸡鸭鹅蛋的,卖牛羊肉的,卖佐料的,卖花生的,卖甘蔗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人们把过年的物品买回家之后,就进入了过年的节奏了:祭灶,蒸馍,包包子,炸麻花馓子,如此这般一套程序走下来,年关也就到了。

真正的年,是从年三十开始的。皖北农村的年俗是,年三十一大早,家里的主人即开始摆放神位神像,先是上香敬神祭祖。之后,开始贴春联,农村叫“门对子”,“门对子”上的内容,多是平安、发财、健康、丰收之意,表达的是农家人的美好希冀。“门对子”贴妥当了,要燃放三个炮。晌午时分,爷爷奶奶会把孙子孙女们喊到跟前,一毛两毛地发压岁钱。

年三十的晚上,皖北除夕的习俗叫“起五更”。大概在夜里十一点左右即“起五更”,下水饺,放鞭炮,敬神祭祖,给长辈拜年。“起五更”是大人先起来,放“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是三个,三声炸响,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农村孩子最喜欢“起五更”了,三五成群,相互结伴不睡觉,玩游戏“捉迷藏”,满村满院地到处躲藏,打打闹闹,好不热闹。遇到谁家开始“起五更”放鞭炮了,一群群孩子一家一家去捡拾没有爆炸的鞭炮。

天亮就是年初一了,年初一是“拜大年”的日子。皖北地区的习俗是,大年初一天蒙蒙亮,家里的男人先到祖坟上去“上贡”,给逝去的长辈们拜年贺岁。返回家之后,再挨家挨户到村里健在的长辈们家里拜年。农村人实在,拜年不光是说好听的“拜年话”,还要下跪磕头。传统的做法是,家家都准备了香烟、小糖、花生、大枣、炸的点心等,大人来拜年,坐下抽只香烟,拉拉家常;小孩子们来拜年,抓把花生小糖放兜里,多少不空手。

儿时的记忆总是美好,年的回味总是甜蜜,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已成为乡愁的一部分。然而,一到年关,尽管现如今吃不愁穿不愁,物质丰富,娱乐活动也多姿多彩,但是,一提到过年,满脑子依然是过去的时光,小时候的年味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