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路,合肥产业强市战略十年不动摇
时间:2022-07-25 18:30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吴明 彭学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彭学英 7月25日,记者从合肥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合肥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把制造业摆在更突出位置,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12-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2.2%的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国(6.3%)近6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彭学英
7月25日,记者从合肥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合肥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本,把制造业摆在更突出位置,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12-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2.2%的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国(6.3%)近6个百分点。其中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居省会城市第2、长三角主要城市第2、GDP相近城市第1位。今年上半年,该市积极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5%,居长三角8座万亿GDP城市第3位,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显着。
咬定“产业地标”,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合肥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程振革介绍说,十年来,合肥高度重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链长制”“群长制”,“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产业地标”。
产业总体实力显着增强,全市已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9.4%提升到2021年的31.9%,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
集群集聚示范效应显着增强,拥有家电、智能语音、平板显示、新能源汽车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城市前列;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新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列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显着增强,重点打造的16条优势产业链中,集成电路产业拥有存储、驱动芯片2条12英寸生产线,获批“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汽车产量占全国2%以上;光伏产业晶硅组件、逆变器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的6%和31%,装机规模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单日最大发电占比达32%;家电“四大件”产量连续1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市场份额占全国1/10,其中洗衣机、电冰箱占全国近4分之1。
骨干企业竞争实力显着增强,联宝电子成为首个超千亿级制造业企业和全省首家进出口额破百亿美元企业;超百亿企业从2012年的6家增加到2021年的13家;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居省会城市第六位。
树立产投理念,布局全产业链
“十年来,合肥国资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利用国资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布局全产业链出发,力促战新产业发展。”合肥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毅发说,十年来,合肥国资恪尽职守、履责担当,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两千多亿到突破九千亿,接连跨越七个千亿台阶。国有资本累计投入各类产业资金超过1400亿,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4300亿元。
首先是争当政策“实践者”。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把脉世界科技发展趋势,找准赛道,主动围绕国家战略和新兴科创产业重点布局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打造“芯屏汽合”产业地标,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推进,在落实国家政策大局中,实现自身长足发展。
其次是勇当产业“引领者”。“招大引强”打造龙头企业,通过国有资本率先进入和示范引领,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快速稳定发展基本盘。先后组建京东方(合肥)、晶合集成、长鑫存储、维信诺(合肥)、蔚来(中国)、联宝电子等龙头科技企业,将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再者是善当集群“组织者”。坚持全产业链布局,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打造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实缴达880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在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的同时,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节点项目,建立起“从沙子到整机”的新型显示产业链,覆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涉及电池、电子、高端零配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涵盖智能语音、可穿戴设备的人工智能产业链。通过打出“组合拳”,实现合肥战新产业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同时,甘当风险“防控者”。树立“是产投,不是风投”理念。发展产业的同时,牢牢守护国资安全,防范化解投资风险。在资金来源上,创新融资工具,多渠道增加资本金投入,多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确保资金链安全。在合作机制上,建立利益共同体,与合作方签署抵押、担保、优先回购等核心条款,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退出通道上,建立“公开转让、回购、定增装入上市公司、IPO上市等资本市场退出+获取收益+循环再投入”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后续项目滚动投入提供保障。
高起点谋划布局,不断放大政策效应
“聚焦前沿科技和战新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实现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于晓淦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针对“缺芯少屏”痛点,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从技术链的高端嵌入,从产业链的前端植入,把家用电器、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有机串联起来,系统谋篇布局。
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着力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集群梯次培育格局,已形成以3个国家级为引领,7个省级、10个市级为支撑的集群体系。十年来,战新产业产值增速始终快于规上工业,2012-2021年均增长19.2%,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24.4%提高到2021年的54.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由2012年的30.5%提高到2021年的71.6%。
实施政策组合拳,引导发展资源向产业集中。产业政策突出精准有效,每年拿出100多亿元助力产业发展,制定“高质量发展30条”“三重一创”等支持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出台了“中国声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专项政策。
金融政策突出融资服务,构建银行、保险、信托、基金等业态集聚、层次丰富的金融矩阵,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2012-2021年,新增上市企业43家,其中战新企业26家,占比60.5%;科创板上市企业13家,其中战新企业12家,占比92.3%。
人才政策突出招才引智,专门制定重点产业人才政策,累计投入就业创业资金50亿元,每年吸引近10万名高校毕业生来肥就业。土地政策突出优先保障,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亩均投入产出强度安排土地指标,开辟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保障项目及时落地。
- 上一篇:童亭矿三项举措打造高素质班组队伍
- 下一篇:合肥高新区成功举办“争夺标准话语权”讲堂
相关文章
- 06-22皖北煤电智能公司设立分会场参加集团工作会议
- 10-19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召开智慧矿山项目启动会
- 07-08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
- 04-26麻地梁矿“导师带徒”式技术传承当休矣
- 02-08书画家义写春联送合肥市瑶海区一线环卫工人
- 09-23恒源股份任楼矿加减并用算好安全经营两本账
- 01-25朱仙庄矿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 01-22合肥瑶海区实施“薪火永相传、建功新时代”工
- 03-14凝心聚力破难题 刘庄矿久久为功创标杆
- 09-27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将党建引入企业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