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创新创造,芜湖正从产业蜕变中焕发勃勃生机

时间:2022-08-09 11:37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 吴明 彭学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彭学英 8月3日,东数西算的芜湖工程正在炎炎烈日下快速推进。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芜湖集群将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彭学英
  8月3日,“东数西算”的芜湖工程正在炎炎烈日下快速推进。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芜湖集群”将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一起,共筑长三角地区国家算力枢纽。而类似这样的新兴产业的集聚,正在让芜湖市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创新创造,产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在芜湖产业创新馆的展示大厅,一个城市的产业创新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在记者面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年广久的“傻子”瓜子在遭受几度挫折的情况下,依然冲破发展枷锁,成为改革创新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创新变革精神被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所肯定。
 
  奇瑞汽车是芜湖市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是尹同跃一班人,怀着为中国人造车的梦想,在几件毛草屋里创业起家,数十年坚持改革创新,将奇瑞发展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如今,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奇瑞集团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集群,正在全力扬帆向千亿级集团进军。
  一批批创新领军人物涌现,白手起家的商界领袖、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5个人,两年时间从0到10个亿的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28岁上榜福布斯的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
 
  是这些领军人物给芜湖市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目前,芜湖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53.3,连续11年居安徽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达129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521户。六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本地上市企业26家,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居长三角第六位。2021年GDP4302亿元,增速11.6%,长三角第一。城市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芜湖数谷”,加速产业脱变进程
 
  数据信息产业是芜湖市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而“芜湖数谷”项目更是代表中的核心。记者在芜湖市数据经济馆看到,“芜湖数谷”二期项目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芜湖工业基础好,产业全,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自贸区和7个省级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等四大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产值及规模不断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等10大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更有海螺集团、奇瑞汽车等全国知名行业龙头企业;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具备产业基础和示范作用。
  今年,芜湖的数字底将得到进一步加固。其中,由中国电信推动的“芜湖数谷”项目备受瞩目。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负责人表示,“芜湖数谷”二期项目园区内变电站土建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调测和外线施工;数据中心、动力中心大楼土建已于2021年12月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在启动机电配套设备工程建设。根据项目规划,计划将在今年投产运营。
  “项目建成后,将提供约13000个标准数据机柜服务能力,是全国一流、T3+(A级)等级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大幅提升芜湖市云计算基础能力,将奠定芜湖市在全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第一方阵’地位,为芜湖市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悉,芜湖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建成后,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进一步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促进区域内产业高速发展。
  新型轨道车企,带动全产业链走向国外
 
  记者看到芜湖市的轻轨交通与众不同,不仅使用的是橡胶轮胎,而且还是独轮行驶。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大在介绍时说,这是我国首创的轨道交通车辆,具有造价低,使用能耗少,寿命长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
 
  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1月,是国内从事单轨、APM和RRT等中低运量胶轮轨道交通车辆及系统设计、生产、集成与销售的专业公司。公司联合双方母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具备为业主提供规划设计、土建施工、融资、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一揽子交通运输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再次拿下海外订单。新签订了3个新项目,有巴西圣保罗单轨项目、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捷运系统增购项目合以及香港国际机场捷运系统运维合同,约13亿订单。
 
  据了解,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5年内带动产业发展超过200亿元,在安徽省内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胶轮轨道交通产业链集群,成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从芜湖生产的胶轮单轨、APM等胶轮轨道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泰国、新加坡、埃及等国内外市场,带动了数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发展并走出国门。
 
  与此同时,公司注重产业技术联动并践行龙头企业的责任,参与推动成立了“‘一带一路’跨座式单轨系统国际标准联盟”和“胶轮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联盟”,目前两个联盟会员单位已近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