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质”“量”并重,大建设,造就大合肥
时间:2022-08-10 19:59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 吴明 彭学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彭学英 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公园、广场、绿地让人赏心悦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显着提升,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城市路网内外兼修 这次施工速度太快了!前段时间还在施工,没想到今晚就能在桥上行驶了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彭学英
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公园、广场、绿地让人赏心悦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显着提升,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城市路网“内外兼修”
“这次施工速度太快了!前段时间还在施工,没想到今晚就能在桥上行驶了!一路畅通!真是要为合肥的大建设点赞!”2022年7月25日晚11时,市民王艳丽率先体验了一把刚刚放行的主线桥高架,到家后随即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一段话。
十个月前,龙川路和望水路还隔着半个合肥市区。如今,一座“天桥”跨立之间,连通了南北。7月25日晚22:00,金寨路(龙川路-方兴大道)工程主线桥高架比原定工期提前2个月放行通车,为合肥市交通版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顾过去,2021年,畅通北二环高架通车,极大改善北部城区交通;畅通二环西南环通车,“超强战队”经过289天的持续推进这一群众迫切期待、施工难度巨大的城区最大交通堵点改造工程,以全新面貌和市民重逢,城市最大“堵点”成最大“亮点”。
“目前,除了已建成高架系统,畅通二环的最后一环西二环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桥梁主体结构已完成,预计10月份主线高架桥具备通车条件。作为合肥东部的主干道,包公大道高架主线桥结构已完成,预计年底放行部分路段。文忠路高架、桥头集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有序推进,“高快一体”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合肥市重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从畅通一环到畅通二环,从金寨路高架到包公大道高架,畅通的是路网,更是民心。
十年来,郎溪路(裕溪路-明皇路)、淮海大道(文忠路-祥和路)、金寨路(绕城高速-方兴大道)等快速路相继建成,快速路里程从2011年底的31.1公里增加至目前的192公里;和平路、大众路、习友路、兴业大道等一批主次干道路相继通车,城市道路长度达3029.07公里,累计增长37.3%,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提升至5.95公里/平方公里,累计增长18.1%,形成了依托高架系统+环状路网结构,横跨南北,纵贯东西的通达路网,“高快一体”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
每天早晨,杨建宇都会跟许多市民一样,搭乘地铁去单位上班,既方便又快捷。6年前,他作为合肥轨道交通第一条线路——1号线首列车的发车司机,驾驶着0101号地铁列车,开启了合肥市民的“地铁时代”。
2022年7月26日下午,合肥轨道交通线网总客流突破10亿人次,这一数次相当于自1号线开通运营至今,合肥946.5万市民平均每人乘坐过105.7次地铁出行。而在2022年6月,合肥轨道交通在合肥公共交通出行中分担率首次过半,已达到51.25%。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在全省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市民圆上了憧憬多年的“地铁梦”。
2022年8月4日,随着蒙城路站至北二环路站区间右线最后一个钢轨接头焊接完成,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北段(官塘车辆段至桐城南路站)顺利实现长轨贯通。这是继7月20日全线“短轨通”后,5号线北段取得的又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距离5号线北段开通运营又近了一步。
十年来,合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从零突破156公里,正式迈入网络运营时代,形成如今“五线运营、十线共建”蓬勃局面。
对外交通方面,市民出行也更加便捷。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徽州大道庐江段顺利建成开通。对于这条全新开通的公路,周边居民充满期待,争相驾车体验。
作为连接合肥市区与庐江县的快速通道,徽州大道庐江段线路全长47公里,该路段开通后,进一步拉近合肥市区与庐江之间的距离,推动合肥“南大门”联动发展,对完善交通路网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合肥铁路营运里程800公里,铁路网密度699公里/万平方公里,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米”字型铁路网络基本成形。合肥公路总里程2.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快速加密,分别达到1823公里、1.86万公里,公路枢纽初步成型。同时,以新桥机场为枢纽、省内支线机场为支撑、通航机场为补充的航空运输网络初展英姿。从内河航运到通江达海,内陆重要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逐步构建。
重点工程“热气腾腾”
眼下,备受关注的骆岗公园眼下建设正酣,在高温天气持续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在保持进度的同时,按照抗旱专项方案和养护工作计划,重点加大保绿护绿力度。
作为骆岗公园内建设进度相对较快的区域,从空中俯瞰园博园一标段,大片草坪和倚地势而栽的乔灌木一片绿意盎然,生态景观效果初步显现,目前一标段的绿化工程已经完成了70%,共栽植乔灌木约1万株、地被草皮30万平米。
据悉,目前骆岗公园共有10个项目在建,同时39个城市展园邀展工作已全面完成,34个城市已完成展园方案设计。景观绿化、地下停车场、航站楼加固和立面改造、水生态及配套等工程正在快速推进,计划今年12月底基本完成。
建成米字型高铁网、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骆岗公园、东部新中心、新桥科创示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运河新城等五大片区全面建设,全面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南淝河干支流历史性实现全面达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长期不足问题得到解决……十年来,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不断推进相继建成,城市污水处理能力长期不足问题得到解决,“高快一体”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十年蝶变,见证“城”长。与此同时,合肥文教卫体民生工程建设也快马加鞭,不断擦亮“人民城市”底色。
5月25日,安徽省美术馆正式开馆。从此,填补了我省没有省级美术馆的空白。坐落于合肥滨湖新区,面朝八百里巢湖,与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为邻,这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专业公共美术馆。
6月8日天气晴好,工人们正在为安徽省科技馆安装玻璃幕墙。作为省市共建的重大文化场馆项目——安徽省科技馆项目主体结构和钢结构已经完成,将力争在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单位布展装修。
从合肥一六八中学陶冲湖校区二期、新四中、六中新校区项目到市图书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工人文化宫,从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市智慧养老中心到王小郢污水厂提标改造、十五里河水质达标应急工程,从安徽创新馆、量子创新研究院再到合肥先进计算中心、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十年来,合肥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校园、医院、生态环境、服务惠民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由市重点局建设各类文教文体民生工程从211万平方米,增长至1763万平方米,增长了7倍有余。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十年来,合肥大建设共建成3667项工程,大建设年度投资从2012年的418亿元增长到2021年715亿元,且力争在2022年完成大建设投资千亿目标,建筑业产值从2012年的2270亿元增长到5081亿元。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建成,“高快一体”城市路网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通达度显着提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夯实。
城市治理“步步为营”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这真是个利民惠民的好事!以前15分钟送个东西或者办个事真的不够用,超时了就得收费,现在延长到30分钟,这样的举措更加人性化!”家住合肥瑶海区美晨雅阁小区的方程感慨。为更好满足群众临时停车需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合肥将免费停车时间由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计时收费标准保持不变。
“违法建设侵占公共资源,损害群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合肥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1月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违法建设治理专项行动在合肥展开,一处处侵占公共场地、影响公共安全、损害公共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被集中拆除。截至目前,合肥共拆除违法建设8.8万处,其中住宅小区内违建5.41万,占比61.4%,在建工地、厂区违建1.31万起,占比14.9%,公共道路、公共场地违建0.93万起,占比10.6%,其他违建1.15万起,占比13.1%,拆除违建面积共计1225万平方米。
城泊免费停车时间延长至30分钟、占用城市空间的违法建设不断消失、困扰市民出行的堵点一个个疏通……至微至显,善作善成。十年来,合肥用实际行动回应着每个小小“我”的日常诉求,这座奋进中的城市也因此荣膺多项殊荣——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法治合肥建设全国先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六年“双提升”。
城市骨架在拉伸,主动脉在加速建设,毛细血管也在不断疏通。“合肥持续推进打通断头路、治理拥堵点和公共停车场建设三项专项行动,通过统筹打造动静交通和‘靶向治疗’,让群众从更多‘小改善’中,获得‘大受益’。”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打通断头路方面,经全面梳理,市区内共有断头路286处,自2019年断头路专项行动计划后,截至目前合肥市区已打通断头路36处,正在实施21处。其中2022年续建断头路项目25项,计划开工断头路项目27项。截至7月初,共打通涡阳路下穿(跨)铁路立交工程、广德路(巢湖南路-桃花潭路)等9个断头路项目,固镇路(大房郢路-凤淮路)、凤台路等21个断头路项目在建,潜口路、休宁路等22项断头路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治理拥堵点方面,自2018年开展拥堵点治理工作以来,合肥已累计完成53处拥堵点治理工作,2022年计划治理15处,目前已完成6处,在“交通健康指数”排名中,合肥交通健康指数由2018年的41名升至2021年的23名,拥堵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公共停车场建设方面,合肥以市民反应集中的停车难区域为突破口,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并强力推进。2017年以来,合肥市区共建成公共停车位5.5万个,建成各类新能源充电桩6.5万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区停车难问题。
城市“智”治,塑形铸魂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近年来,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努力打造智慧城市标杆城市,先后在智慧社区、城市治理、城市安全、交通出行、应急指挥、生态环保等领域,开展了一批智慧城市重点领域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用“智”给城市塑形,用“数”给城市铸魂,精雕细刻,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品位,努力让市民感到智慧城市建设的明显进步和可喜变化。
刷脸核验健康码、监控定位高空抛物、手机一键报修……这是合肥市智慧平安示范点滨河家园的寻常一幕。截止目前,合肥统筹建成3376个智慧小区,90%小区实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合肥市智慧社区建设列入全国10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在小区入门处,居民通过一体化门禁可实现一秒进区;在单元门门禁处,楼栋居民可通过业主小程序管理访客入楼;在小区内,如出现高空抛物,高清摄像头能够锁定抛物楼层,全程记录抛掷物下落情况。
合肥建设的城市交通“最强大脑”,总体上让通行延误时间减少约20%;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市部件信息收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等闭环式运行。
“我们始终将‘城市大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抓手,实现海量数据便捷共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合肥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智慧城市治理理念和影响已经渗入合肥这座城市的血脉深处,推动着城市发展深刻变革。”
水、电、气以及交通等设施,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因为它们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城市生命线的管理、监测、动态预警等方面,合肥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7年起,合肥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逐步搭建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平台。目前,合肥市已完成两期工程建设,布设100多种、8.5万套前端监测设备,覆盖822公里燃气管网、760公里供水管网等,涉及2.5万个城市高风险点。目前,合肥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正在推进,未来将实现主城区和新建城区监测预警全覆盖,进一步织密城市生命线风险防控网。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
焕新回归的逍遥津公园游人如织;改造提升后的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勤劳巷相继成为市民最爱逛的街区;桐城路、益民街等6条道路架空线“入地”……入夏后漫步合肥街头,既有让人一见倾心的颜值,更有令人回味的优雅气质。
为做好老城更新,提升基础设施,传承城市文脉,延续新老居民对历史人文的记忆,2012年,合肥市启动了小街巷改造工作。通过对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呈现,把有特色人文典故的小街巷打造成精品。
自2012年启动小街巷改造工作至今,合肥通过修复破损路面、改建雨污水管线、更换照明路灯、提升街头绿化、增设景观小品等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共改造小街巷149条,扮靓了距离居民家门口“最后一公里”。同时,在改造中深入挖掘历史典故,赋予小街巷以新的内涵,让整个城市记得住乡愁,促进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南淝河畔,生态绿廊初现雏形。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的南淝河码头公园建设进入尾声,即将对外开放。昔日尘土飞扬、车来车往的新港砂石货场码头正“变身”为舒适、便捷、智能、活力的滨水城市空间。该公园在尊重原码头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打造了一个亲水休闲且优美的滨水景观带。
“十年来,对城市品质的追求,合肥从未停歇。在城市版图外延扩张的同时,合肥更加注重城市‘里子’的精耕,不断破旧立新为城市功能和品质升级注入新动力。”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前,小区道路破损、污水漫溢、车位僧多粥少。现在小区改造后,楼变新了,车位也多了,绿化美了,小区换新颜,住着特别舒心!”家住畅园新村的居民杨女士说。作为合肥城区规模较大的老旧小区之一,畅园新村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不佳。如今,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不仅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提升,居民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
“十年来,我们坚持把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顺应群众期盼,尊重群众意愿,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进棚户区改造方面,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241个、29.74万套,基本建成236个、23.89万套,20万户家庭“出棚进楼”。2019年以来,合肥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棚户区改造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合肥充分征求居民意愿,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都由群众说了算,目前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265个,改造总建筑面积3804余万平方米、14113栋、48.71万户,惠及136.79万余人。
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方面,开工建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938部,解决了412个住宅小区、809栋、12260户、3.5万人的“上下楼”难问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着提升。
“十年来,合肥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人居环境,塑造特色魅力,全面提升合肥市城市品质。注重对城市格局、空间环境、建筑尺度和总体风貌的精细化设计,推动合肥市城市面貌、精神风貌的提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优质优良生态高地。”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总规”层面,合理规划布局居住用地、产业用地,促进“产城融合”,实现“职住平衡”,防止“大城市病”现象。在“详规”方面,高标准配建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体育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提供“可阅读的建筑、可漫步的街区、最宜休憩的绿地”。
此外,合肥聚焦群众需求,在规划建设逐步探索出“市政设施综合,配电房入公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连续性健身步道”等有益做法。创新做好“一老一小”两类特定人群的规划服务工作,科学做好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以及幼儿园的规划布局工作。
相关文章
- 10-19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召开智慧矿山项目启动会
- 09-27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将党建引入企业发展中
- 03-14凝心聚力破难题 刘庄矿久久为功创标杆
- 04-26麻地梁矿“导师带徒”式技术传承当休矣
- 01-22合肥瑶海区实施“薪火永相传、建功新时代”工
- 09-23恒源股份任楼矿加减并用算好安全经营两本账
- 06-22皖北煤电智能公司设立分会场参加集团工作会议
- 02-08书画家义写春联送合肥市瑶海区一线环卫工人
- 01-25朱仙庄矿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 07-08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