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从“试验田”到“样板间”,合肥柏堰科技园的十年蝶变

时间:2022-08-12 20:51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韩喻 余经晓
作者:韩喻 余经晓 园区柏堰湖周边正在迎来新面貌 时间是一个时代变化的创造者,也是亲历者,更是记录者。2005年,在合肥大发展、大建设的浪潮中,高新区和肥西县顺势而为、优势互补,共建了安徽省首个跨区域合作园区柏堰科技园。时光如梭,又一个十年过去,这十年,柏堰科技园紧跟时代步伐,应势而动、乘势而上,迈入了从产业园区向科技新城转变的新阶段,成为全
作者:韩喻 余经晓

园区柏堰湖周边正在迎来新面貌
 
  时间是一个时代变化的创造者,也是亲历者,更是记录者。2005年,在合肥大发展、大建设的浪潮中,高新区和肥西县顺势而为、优势互补,共建了安徽省首个跨区域合作园区——柏堰科技园。时光如梭,又一个十年过去,这十年,柏堰科技园紧跟时代步伐,应势而动、乘势而上,迈入了从产业园区向科技新城转变的新阶段,成为全省首家且唯一一家达到收支平衡、收益分享的合作园区,实现了从“试验田”到“样板间”的蝶变,交出了一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答卷。
 
  乘风而起,区县合作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场“大考”始于2005年,新世纪的春风正盛,时代发展浪潮滚滚,作为一个“弄潮儿”,柏堰科技园通过建立前瞻性的合作共赢、利益共享合作机制,持续发挥区县各自优势,以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劲头和勇往直前的势头,奋力开新局,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双双跑出了“加速度”。
 
  2006年,园区第一条道路开工建设,拉开了大建设序幕;同年,格力电器合肥生产基地破土动工;一年后,随着合肥美的工业园建成投产,家电行业两大巨头聚首园区。2009年,园区规上企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到了2011年,“百亿”变成了“四百亿”。从2005年到2011年,柏堰科技园用短短几年时间,厚积薄发,用一个又一个“第一”和“突破”不断刷新纪录,展示了“柏堰速度”,完成了量变的积累。
 
  2012年,量变开始转向质变,园区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2018年,税收收入突破20亿元,园区实现收支平衡,2019年区县双方收益分成,柏堰科技园由此成为全省首家且唯一一家达到收支平衡、实现收益分享的合作园区,为区县经济发展贡献了“柏堰力量”。从2012到2022,这个十年,园区砥砺前行,招商引资下真功,为企服务出真招,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得源头活水来,让企业愿意来,来了大有可为。
 
  有心引水,水也未负人!如今,园区企业突破700家,其中世界五百强投资企业4家、中国五百强投资企业5家,外资企业9家,规上工业企业97家。一个个亮眼的数字,构筑起了产业柏堰、活力柏堰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弄潮儿”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闯出了一番天地。也用实践证明了柏堰科技园在“统一领导、分工合作、收益分享”的区县合作模式下,探索走出的特色发展道路是一条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区县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发展之路、创新之路和幸福之路。

工投高新智谷正在建设中
 
  长风破浪,创新驱动打造“科创柏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里科气”的合肥,科技创新已成为这座大湖名城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作为冠以“科技”之名的园区,柏堰科技园肩负经济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的使命,也深知要在转型升级、追赶超越中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就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此,园区坚持创新驱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将创新活力化作前行动力。
 
  在此过程中,园区充分整合资源,建设科技实业园、明珠产业园、星梦园三大孵化平台,为创客打造真实的“造梦空间”。其中,星梦园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喜添“国字号”名片。作为科技成果的“催化剂”和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孵化器的发展,不仅为企业成长提供了摇篮,也助力园区形成了更加浓厚的科创氛围。
 
  “十三五”期间,园区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252.78亿元,年均增长6.8%。园区创新水平也实现了新突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5家,较“十二五”末增加4倍以上,产业园区逐步向科技新城转变。2020年,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这也是园区自主培育的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也频频“闪亮登场”。2020年,在疫情发生后,位于明珠产业园的安徽深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联合安徽省疾控中心科技攻关团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并获得大批国际市场订单,让“安徽造”再次登上国际舞台。
 
  2021年,坐落于园区的工投高新智谷开工建设,大数据产业园项目竣工投用。围绕柏堰湖周边的科研、生态等业态正在全力规划、建设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园区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色激光投影显示系统,让科技感满满的“雪屏幕”在赛场上“惊艳亮相”,也让“合肥智造”在这场全球瞩目的运动盛宴中“大显身手”。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也推动园区高位谋划科创高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科创柏堰”正在款款走来。

园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动工
 
  春风化雨,发展有“温度”民生有“厚度”
 
  在聚力打造由“产业柏堰”迈向“科创柏堰”的同时,柏堰科技园还在着力打造“幸福柏堰”,一手抓经济发展提档升级,一手抓民生保障提质增效,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宜居宜业的活力园区、幸福园区。
 
  2006年,园区落下征地拆迁第一锤,首批安置小区香樟花园、柏堰雅苑一期开工建设。香樟花园社区征迁安置1400余户,户籍人口4215人;柏堰雅苑社区首批安置392户、1128人,圆了群众“安居梦”。
 
  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园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按下了“加速键”。园区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城市阅读空间、综合性体育健身公园、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商业综合体等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并基本形成城乡医疗网络格局,覆盖群众衣食住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在教育方面,园区完成了一所中心校、五所幼儿园“一小五幼”的建设布局。作为科技产业园区,为解决企业人才后顾之忧,柏堰科技园为企服务持续在线“不打烊”,积极与上级教育部门对接沟通,开辟企业员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从2010年至今,已累计为1100余名企业员工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破难点、解痛点,打造安心、舒心的就业氛围。2021年,园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中心校改扩建项目,年增加学位近300人,有效缓解区域就学供需紧张矛盾,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功能品质在提升,园区基层治理也在不断完善。2021年,园区柏堰湖社区正式成立,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2022年,园区智慧城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下“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高效的跨部门协同,迎来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为园区基层治理注入了“智慧力量”。

联创电子车载光学产业园项目开工奠基
 
  趁东风再扬帆,全力打造科技新城
 
  由产业园区迈向科技新城,既是向“新”而行,也是由“新”到“兴”。在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成贵看来,这个“兴”既包含经济发展兴,也包括民生服务兴,“我们要不断为企优环境,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主动靠前服务,当好‘金牌店小二’,还要为群众办实事、谋福祉,做好‘百姓贴心人’。”在园区2022年工作部署座谈会上,范成贵如此勉励各部门和四个社区。
 
  十余年间,柏堰科技园由设园之初的城市边缘渐渐融入城市中心,新的面貌、新的使命,转型升级大势所趋,产城融合势在必行。为此,园区多管齐下,一方面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并立足实际,推进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让“活水长流”;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亩均论英雄”行动,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让“底子”厚起来。同时打响“碧水保卫战”,成立派河流域河长制专项行动专班,全力守护绿水青山,让“面子”靓起来,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面向“十四五”,园区将抢抓安徽自贸区建设优势,围绕千亿产值“一个目标”;紧抓一体化、高质量“两大关键词”,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产业创新向高端引领转变、功能布局向产城融合转变、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可持续转变的“三大转变”;明确区县合作发展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样板区、安徽省合作园区改革创新试验区、长三角产业升级新标杆“四大定位”。持续优化存量,狠抓传统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做大增量,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高端、打造终端、形成集群。并进一步深入细化,补齐民生事业短板,完善园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一张网”的基础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树立国际化科创社区新坐标。
 
  过去的十年,柏堰科技园迎改革春风、借发展东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如今,园区秉承着“柏堰一家人、发展一盘棋、干事一条心”的理念,上下一心,再次扬帆起航。2022年,总投资2亿元的顺开电气智能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和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联创电子车载光学产业园项目先后在园区破土动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这片创业的热土和“养人”的沃土拔地而起,园区也在围绕生产、生活和生态,探索全方位打造“产业+创新+生态”的城市型生态科技园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