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智能便民,高科技提升合肥市轨道交通管理品质

时间:2022-08-19 15:5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张骅 彭学
本报记者 张晓梅/张骅 彭学英 近期,安徽省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智慧安检系统建设已全面建成,智慧安检系统建成,让乘客安检越来越便捷。一位技术人员说,对比以往的安检模式,智慧安检系统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和可视化两个方面。智能便民是合肥市轨道交通管理品质的最好体现。 安检和检票系统更加智能便捷 这位技术人员解释说,智能化表现为系统可自动识别通过
本报记者 张晓梅/张骅 彭学英
  近期,安徽省合肥市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智慧安检系统建设已全面建成,智慧安检系统建成,让乘客安检越来越便捷。一位技术人员说,对比以往的安检模式,智慧安检系统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和“可视化”两个方面。智能便民是合肥市轨道交通管理品质的最好体现。
 
  安检和检票系统更加智能便捷
 
  这位技术人员解释说,“智能化”表现为系统可自动识别通过安检机的包裹,根据包裹内物品成像形状、颜色等辅以数据库智能识别,实时在原图上用文字提示出疑似危险品的种类或名称,同时进行声光报警。可识别违禁物品包括刀具、剪刀、斧子、枪支、压力容器罐、液体瓶、易拉罐、打火机、打火机油等各类违禁品。
 
  “可视化”则表现在系统可实现全线路安检设备联网,对违禁品的光学图像、安检机X射线图像以及全程监控视频同步存储,存储时间不小于90天,日后可对应检索相应历史记录,实时查看,实现安检过程的全程可视化。另外,该系统还兼顾客流统计、安检员状态监控、报警处置、电子地图、远程巡检及安检设备运维管理等功能。
  2020年初,合肥轨道集团便着手探讨自主建设新一代互联网票务平台的可行性,经过内部论证、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后,最终在2020年底确定了新平台的设计方案,并于2021年正式启动了新一代互联网票务平台的项目建设。
 
  由专门的研发团队一项项测试,完成了二维码购票、二维码过闸功能、二维码乘客事务操作功能、与第三方的接口对接功能的实验室研究,初步形成了整套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开发,同时优化老平台使用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2021年10月底,该系统顺利完成了实验室功能验收,前后共历时240多天,标志着合肥轨道自主建设新一代互联网票务平台研发任务圆满完成,成为该项目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实验室研发顺利通过的基础上,合肥轨道乘胜追击,立马部署开展工程阶段的各项工作,建设初期,项目管理团队根据系统特点,结合当前合肥客流发展趋势,在系统设计中确定了更高的设备配置,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新技术应用,如首次使用了云计算技术,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加入智慧运维,可以更加智能的推送包括系统设备和机房的各种参数,提高维护效率。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团队紧盯质量关,制定了严格而细密的安装和测试计划,从设备的安装、到设备基础功能的具备,再到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网络测试、安全测试,严控时间点,如期完成了系统上线的各项联调工作,并最终保证了新平台于2021年12月20日顺利上线。
 
  新平台最直观的便民功能将新增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第三方APP扫码乘车功能。未来在乘车时,除了可以使用既有的合肥轨道APP进行扫码乘车外,还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银联云闪付第三方APP开通地铁乘车码功能扫码进站。
  智慧客服系统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合肥轨道集团根据2020年第十八次总经理办公会会议纪要要求,推进赛为试点应用项目实施。
 
  智慧客服系统以便捷高效、创新驱动为原则,实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为目标,其新颖的外观、优美的曲线和科技感十足的配置,提高了票务系统的运维效率,为乘客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智慧客服系统提供了科技智能化自助查询服务,在4号线科大先研院站率先采用了“智慧客服”,为乘客提供票务、线路查询、车站导向、周边信息、乘车指南、失物招领、列车时刻等功能,“一站式”解决乘客问询。
  节能减排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坚持节能有限、降低能耗”。
 
  合肥轨道在金寨路站实施通风空调风水联动节能控制策略,优化模块化空调机组,相比与原设计方案,节省机房面积58%;采用双层立体、双层水力输配模块产品,较多采用45°倾斜管路,采用平滑的管路结构,减少水阻,节省占地面积,减少管路和控制线缆铺设长度。预计综合能效约可以提高30%,大约每年可节约电费25万元。
  高科技的全面应用,保障安全运行
 
  合肥轨道应用科大智能“创新大道主变电所巡检机器人试点应用项目”,实现了主变电所内设备及表计的视频监控、红外测温、有害气体识别、局放测量、表记识别等巡检作业任务,实现了主所的无人化、智能化巡检;智能巡检机器人、分布式监控、环境感知系统产品在运行稳定性、巡检覆盖率、识别准确率等方面均达到了协议要求;能够有效取代目前的人工巡检作业,达到了减员增效的目标。
 
  《基于数字孪生的隧道智能巡检技术研究与应用》。合肥轨道在1号线“金斗公园-塘西河公园”,“望湖城站-葛大店”站,5号线“合肥南站-盛大”“滨湖竹园站-云川公园”站进行试点试验。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文件中提出“建立轨道状态寿命及维护关键参数评估体系,推进建设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为建设智能隧道监测平台,合肥轨道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隧道结构检测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对隧道变形状态参数进行评估,建立隧道立体的防护和感知空间域,实现隧道巡检业务从传统凭借经验的粗放型管理向以数据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实现基础设施的运维数字化和智能化。
 
  合肥轨道应用隧道全断面巡检机器人技术,提升巡检效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单条线路隧道检测完成周期从当前两至三个月降低至一个月,从传统人工特定断面埋点监测向隧道连续性结构检测进行转变,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与精度。将隧道形变与病害数据与孪生模型深度融合,建立三维数字化健康档案,实现数据可视化共享,极大的提高隧道检测管理效率,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符合可持续化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