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改革开放,“内”与“外”深刻改变合肥

时间:2022-09-01 19:5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吴明 彭学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彭学英 改革开放,是一场内与外的敢为人先,深刻改变合肥,也引领合肥。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开放发展行动计划,开放型经济发展成绩斐然。这十年,合肥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勇闯改革开放新路的
本报记者 张晓梅/吴明 彭学英
  改革开放,是一场“内”与“外”的敢为人先,深刻改变合肥,也引领合肥。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开放发展行动计划,开放型经济发展成绩斐然。这十年,合肥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勇闯改革开放新路的活力之城。
  深化改革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个日夜的风雨兼程,勇于探索、大破大立,放权赋能、攻坚克难,合肥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和广度,取得了重大突破。
 
  “只用跑一趟就能把营业执照和小餐饮备案证一并注销了,天气炎热不用来回跑,真是省时又省力,为‘证照并销’新政策点赞!”7月12日,在经开区从事餐饮行业的焦先生欣喜地说。
 
  自今年7月1日起,合肥全面推进“证照并销”试点工作,申请人(市场主体)在申请注销营业执照时,可以同步申请注销政府部门核发的行政许可证、备案登记证等。通过一窗受理、内部流转、信息共享、并联审批的形式,一次性为申请人办理“证照”注销手续。
  “短短一天我们的项目环评备案就完成了,这个速度是我们之前不敢想的。”让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点赞的是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政策,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审批两个事项同步办理,同时拿到批准文件,大大压缩了办证时间,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改革‘不停步’,服务‘无止境’”,中国市场监管学会商务理事廖政表示,“合肥利用制度创新和技术手段支撑,让老百姓依规办事不求人,真正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
 
  强化“办好现有的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意识、改革项目要素保障机制、深化节约集约用地改革……十年来,合肥坚持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围绕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以政府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使合肥始终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任涛既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人员,也是合肥中科普瑞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有科学家与企业家双重身份的他,自称是“沾了制度改革的光”。
 
  20多年前,科研人员想创办企业,只能从院所辞职。而如今在合肥,他非但不用辞职,院所还对他的科研考核也从论文、专利,转向产品研发、公司运营管理。不仅如此,公司注册、人才招聘、政策对接等,合肥都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合肥,这样的创新激励机制,给一线科研工作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的步步深入,真的让人才都‘抢着来’!”任涛说。
 
  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依托安徽创新馆推动科技成果“三就地”、提高投资基金风险容忍度……十年来,合肥咬定创新不放松,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今年夏天,八百里巢湖,风光秀美,令人欣喜的是,置身岸边,基本看不到蓝藻堆积,闻不到蓝藻异味。为坚决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合肥建立市级巡查督导机制,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科学预警、及时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控体系。
 
  成立巢湖综合治理指挥部、改革环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创新湿地保护修复机制……十年来,合肥坚持以巢湖综合治理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奋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打造“合肥样板”。
 
  2021年,“合肥市教育考试院考务管理系统”上线,通过划分4个分考区,允许考生自主就近选择考区,考生及家长一致叫好。“穿城跑”变“就近考”,短了距离,暖了民心。
 
  改革一、六、八中学联合招生方式,学生就近入学从“靠运气”变成“靠志愿”、创新停车泊位供给模式缓解“停车难”、打造“12345”热线服务品牌……十年来,合肥坚持以“微改革”惠及“大民生”,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此外,聚焦大城市治理抓改革,合肥坚持由人力为主向人机交互转变、由经验判断为主向数据分析转变、由被动处置为主向主动应对转变,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品位。聚焦激励干事创业抓改革,合肥坚持层层压实主体责任,把每年“出没出新招数、有没有新改革”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激励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当前,合肥正处于“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关键阶段,深化改革,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善于在多重目标中统筹兼顾,在多种挑战中难中求成,“我们将多做创新性探索、多出制度性成果,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在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中打头阵、挑重担、当主力、作贡献。”合肥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外贸进出口保持高位增长
 
  2020年12月29日晚,随着载满3025台笔记本电脑的最后一辆物流车从合肥经开区综合保税区顺利发货,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度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标志着合肥首家“千亿企业”的诞生。
 
  这十年,合肥这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一路驰骋,千亿企业作为强劲“引擎”提供动能。
 
  2011年,合肥联宝科技落户合肥经开区,2012年12月正式投产,在2020年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后,联宝科技于2021年跨越两个百亿台阶,全年营收达到1227亿元。同时,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成为安徽第一家百亿外贸企业。
  “得益于合肥市前瞻性的‘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布局、省市区各级政府提供的‘管家式’服务造就的营商环境,让联宝在专注业务打拼的时候拥有优质又丰富的配套资源。这些都是造就‘千亿联宝’的强大支持,是外部引入的源源动力。”回顾在合肥的十年发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联宝科技的成绩单,映射着合肥日益增强的外贸主体活力。通过对外开放,合肥获得了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和机遇,不断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在进博会“东风”的吹拂下,去年11月,一家家合肥企业在黄浦江边尽情感受进博会的活力,同时也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从2018年的初次见面,到2021年的惊艳相约,国盾量子从“幕后”走到“台前”,作为中国率先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国盾量子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了“换卡不换号”就能畅享高等级安全的量子安全通话产品、在超导线路上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验室模型等一系列中国量子科技成果,格外引人瞩目。
 
  相约进博会,书写新篇章,推动更高水平开放。自2018年举办以来,进博会一直都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合肥前三届参会成果显着,进口额接连创历史新高,有力推动合肥相关产业的发展。
 
  观察合肥的经济,外贸是重要的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外贸规模大幅迈进:
  ——进出口总量突破500亿美元。十八大以来,在国际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合肥市进出口逆势上扬,进出口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44.8%提升至2021年的48.1%,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2012年的第9位提升至第8位。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76.4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514.6亿美元,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12.6%。今年1-7月,进出口32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高新产品出口占比翻番。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4倍以上,同比增长29.9%,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14.1%提高到2021年的46.9%,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进出口总额过亿美元企业达70家。积极培育外贸主体,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外贸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提升。2021年合肥进出口实绩企业达3435家,其中: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由2012年的29家增加至70家,过10亿美元企业由0家增加至12家。
 
  ——全球贸易伙伴超210个国家地区。2021年与合肥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10个,形成了以欧盟、东盟、美国三大市场为主体,非洲、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广阔国际市场。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RCEP协定的深入推进,合肥与“一带一路”、RCEP国家贸易也在不断增长,2021年,对“一带一路”、RCEP国家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27.3%、27.9%。
 
  “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10年间,合肥开放型经济成绩斐然,对外开放名片更加靓丽,充分显示出合肥经济及供应链的韧性。”合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潮涌长三角,奋楫正当时。
 
  回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之一,合肥市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完成了从长三角“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身份转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破解了许多多年想解而没有解开的难题,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当好“上进生”,争当“优等生”。
 
  合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科技和产业规模快速集聚,国家级战略性新产业集群总量、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长三角省辖市第1名;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位居长三角城市第4名;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GDP总量位居长三角城市第7,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与宁波并列长三角8个万亿城市第1。
 
  8月下旬,新合肥西站建设正酣。今年10月份,这里将完成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年底钢桁架屋盖将吊装完成。预计2025年年底全部建成后,从合肥通往长三角城市又添一大重要枢纽。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合肥不断发力,跑出“加速度”,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上作贡献。
 
  目前,合安高新建成通车,合新高铁、新合肥西站、铜陵港江北港铁路等加快建设,合肥新桥机场S1线、沪渝蓉高铁合肥段今年启动建设。合肥目前建成铁路884.6公里(快速客运铁路524.3公里),铁路网密度772.9公里/万平方公里,铁路通车里程和高铁里程均居长三角主要城市首位。
  与此同时,合宁、合芜、合安高速“四改八”、滁淮高速已建成通车,有序推进明巢、德上、岳武、合六叶等重点公路项目建设,“2环13射”高速路网正在加快构建中。
 
  作为长三角机场群的重要区域枢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于2021年11月15日正式开工。建成后,到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能力将达到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万吨。
 
  交通基建,让城市距离彼此更近,跨省通办让服务距离市民更近。
 
  新人领证结婚,再不用多地跑、多次跑,在家门口就能把证领了,很方便。”合肥新站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窗口工作人员介绍。自去年6月起,合肥市范围内开展的内地居民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试点,打破原先的户籍区域限制,方便市民自主就近选择。
 
  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行政壁垒,合肥加快数字长三角建设。目前,合肥已与长三角41个城市实现“一网通办”,长三角公积金跨省提取正式上线,推动实现交通出行等“同城待遇”。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截至2021年底,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1.6万人次,医疗总费用超4.56亿元。
 
  树牢“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合肥努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等生”。
 
  ——打造科创产业协作平台。深入推进上海张江和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规划建设“科大硅谷”,汇聚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联合布局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加强与沪苏浙优势产业集群对接,高水平建设省际产业园区等经济合作园区,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级战新产业集群。
 
  ——打造设施互联中心枢纽。合力打通高铁通道,加快建设合肥—新沂高铁,推进建设沿江高铁武汉—合肥—上海段,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加强合肥江淮联运中心等与沿江上下游港口合作,推动与宁波港江海联运,加快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
 
  ——打造跨区连片广阔市场。对接服务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联合打造多层次消费中心城市矩阵,协力构筑一批重点商圈。协同实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项行动,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深化合肥与宁波片区合作共建,参与组建长三角国际商会联盟。共同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继续组团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合力打造重大展会品牌。
 
  ——打造城市联动坚强纽带。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深化与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协调联动。开展合六经济走廊、合淮产业走廊专项建设行动,实施一批一体化工程,加快形成空间联系紧凑、功能高度协同的发展格局。
 
  ——打造绿色共保美丽家园。共同建设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推进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强化巢湖流域水生态修复治理和联防联控,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骆岗公园、城市雨污分流等重大工程。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并肩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
 
  招商引资实现提质增效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2年6月30日,位于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下塘产业园的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一期,迎来了第一辆整车下线。
 
  2021年7月,比亚迪与合肥签约,规划建设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从开工建设到整车下线仅10个月,再次刷新“合肥速度”。
 
  合肥自然资源禀赋有限,不沿边、不靠海,正是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了资金、人才和创新资源等要素汇聚,形成了合肥的竞争新优势。
 
  十年来,合肥始终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不动摇,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城市功能的不断跃升。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约70%的存量企业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来的,60%的固定资产投资、50%的地方税收增量、70%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量、60%的新增就业岗位由外来投资企业创造。
 
  不仅如此,十年来,合肥聚焦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2797个,到位资金超1.3万亿元,新引进开工(运营)大项目超1100个,涉及总投资超7780亿元,京东方10.5代线、维信诺6代线、晶合集成、蔚来汽车、大众安徽、比亚迪、华米科技、量子创新研究院、离子医学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为合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抓手,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十年来,合肥始终坚持产业为纲,通过建链补链强链为合肥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产业招商。通过“无中生有”“小题大作”“补链建群”,推动了合肥战新产业的崛起。
 
  十年间,合肥引进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战新产业龙头项目近80个,新建十大新兴产业省外亿元项目1600个,总投资超6800亿元,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4.4%提高到54.9%,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由30.5%提高到71.6%,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获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合肥产业发展既不是‘弯道超车’,也不是‘换道超车’,以国家规划为引领,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主动扛起旗帜,引领产业发展,自己‘创造新赛道’,提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对接一批新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潜力项目。”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