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全球,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指数2021近日发布
时间:2022-09-15 00:09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梅骅
作者:明梅骅 近日,合肥高新区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编制的《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指数2021》发布。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指数报告于2021年开始编制发布,今年是该专项报告持续发布的第二年。 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指数着眼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目标,以国际化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构建指标体系,共包括经济融通力、产业发展力、创新竞争力
作者:明梅骅
近日,合肥高新区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编制的《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指数2021》发布。“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指数”报告于2021年开始编制发布,今年是该专项报告持续发布的第二年。
“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指数”着眼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目标,以国际化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构建指标体系,共包括“经济融通力”、“产业发展力”、“创新竞争力”、“开放交互力”和“环境支撑力”五个一级指标和36个二级指标,通过总指数和各分项指数的变化,持续监测和全面评估合肥高新区国际化发展态势,支撑高新区科学判断园区国际化发展水平,发现问题与短板,并精准施策。以下是《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指数2021》的重点揭示。
合肥高新区全景
1.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国际化发展总指数持续增长,进入“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新阶段,以2017年为基期(指数设定为100),2017年至2020年四年间,合肥高新区国际化总指数保持持续提升态势,2020年达到169.57,相比基期增长了69.57个点。显示出合肥高新区在30年发展积淀基础上,着眼世界领先园区的新发展目标,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持续努力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彰显了合肥高新区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极具韧性的园区生态和极具潜力的国际化发展基础。
在五个一级指标中,创新竞争力增幅最大,比基期(2017年)提升了162个点,说明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主体、活动和成果具备高质量特征,对园区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经济融通力和环境支撑力显著提升,比2017年分别提升52.11点和79.99点,说明合肥高新区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下依然实现了国际化经济贸易活动的扩大发展,同时,有利于吸引和整合全球高端创新要素的园区环境也在持续塑造。
2.国际贸易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国际贸易规模提升,国际市场扩张。四年来,合肥高新区进出口总额实现了大幅增长,2020年达到1441.81亿元,是2017年的1.88倍,且出口总额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例也得到了提升,2020年占比达到16.37%(2017年为15.66%),说明合肥高新区通过发展国外市场实现经济规模提升的效果明显。其中,光伏、家电、生物医药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显著。
合肥高新区企业实现国际市场拓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合肥高新区是全省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2020年光伏产业企业以自主创新能力为依托,不断抢占东南亚、南亚、欧美市场,成为园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光伏逆变器已批量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储能系统集成、储能变流器的全球出货量在中国企业中连续多年均稳居榜首;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组件出货量全球排名第3位,近70%的组件产品出口海外市场。
国际贸易结构优化,高质量内涵凸显。合肥高新区的国际贸易结构也实现了优化。一是高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比例扩大,2020年,园区出口总额中技术服务出口占比达到28.11%(2019年为21.86%),位居十家一流园区第一名;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90%,是2017年的5.36倍。二是数字贸易实现发展,数字贸易规模提升,2020年园区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的12.73%。2020年,合肥高新区还被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三是“一带一路”贸易持续提升,2020年园区“一带一路”贸易额45.64亿美元,2017-2020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6.99%。
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建设正式启动
3.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质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一是在未来产业培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量子产业为例,园区量子领域的创业活动频繁发生,截至2020年底,合肥高新区量子领域科研人员创办企业数达到41家,以量子产业产值、企业数、专利和标准数拟合的复合指数显示,2017年-2020年,复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55.39%,显示出极强的发展潜力。2021年,合肥高新区结合新形势,进一步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发布了《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以打造“世界量子中心”为目标,推动未来产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链全流程整合,进而构筑“1+3+X”未来产业体系。二是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区已聚集数字领域省市领军人才38人、国家级人才10人,企业院士6人;拥有数字服务企业340家;数字产业相关企业营收2017年-2020年合肥高新区呈现稳步提升态势,2020年达到2313亿元。总的来看,合肥高新区的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健康等新兴产业均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园区产业向高质量的转变,为产业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和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模型
中国声谷量子中心
量子实验室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
人工智能研究院
产业价值链升级,产业效率突出,为园区产业参与高水平全球竞争构筑基石。一是园区产业经济产出的知识产权密度和产业创新层级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合肥高新区每100亿元营业收入所含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注册商标数达到439件,比2017年提高了26.51%;2018年-2020年,园区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保持在40%以上。二是合肥高新区保持了高水平的产业效率,2020年园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6.36万元/人,企业增加值率从2017年到2020年整体保持在30%以上,2020年两个指标均位居十家一流园区第一名。表明合肥高新区企业附加值创造能力突出,优势明显,为园区提升国际化竞争力构筑稳固基础。
中国声谷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4.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创新企业不断壮大,奠定参与全球创新竞争基础
具有高质量和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一方面,合肥高新区在校师生和科技研发人员年度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至2020年年均增幅19.85%,反映出合肥高新区学术成果产出逐年增加,基础研究能力稳步提升,更多知识的积累为园区带来更显著的溢出效应,为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园区当年境外授权发明专利+当年PCT专利申请量+当年制修订国际标准数持续增长,复合指标2017年-2020年年均增长13.66%,说明合肥高新区正在努力开展专利、标准的全球布局,更加深度地融入全球创新链。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高水平新产品创造加速。2017年-2020年间,合肥高新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园区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7.21%,2020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48.60%,在十家一流园区中排名第二。这其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产品。如,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是首个获批的国产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2022年,园区企业必欧瀚生物技术(合肥)有限公司的抗原产品在澳洲、欧洲及其他国家销售达到3000万测试,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园区企业安徽深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2020年第一批通过欧盟CE认证,进入商务部出口白名单。
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是首个获批的国产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
安徽深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销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2.3亿人份
必欧瀚生物技术(合肥)有限公司的抗原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在澳洲及其他国家销售达到3000万测试
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为园区参与全球创新竞争提供了条件保障。一是合肥高新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成长企业群体快速发展,2017年至2020年间,“爆品”、“深科技”、“双五”、“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每年至少净增几十家;在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也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累计在境内外上市企业(不含新三板)27家。合肥高新区还专门成立全国开发区首个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近两年推动超过国内光刻设备第一股芯碁微装等10家企业上市融资。二是合肥高新区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内资控股企业数和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均保持增长,截至2020年底,园区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内资控股企业数达到16家,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数达到72家,在十家一流园区中位居第二。反映出合肥高新区具有国际创新竞争力的高质量企业规模持续扩大。
合肥高新区代表性企业
5.积极建设国际开放平台,提升全球化链接水平
国际化人才吸引持续推进。合肥高新区从业人员中外籍常驻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占比稳中有进,年均增长率达到3.29%,位居十家一流园区第二,彰显了合肥高新区在我国园区中对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但从国际高层次人才数量来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规模总量较2019年有所下降。
企业国际化交互在困难中前行。在中美贸易、科技合作受限等背景下,合肥高新区企业的国际化交互活动受到制约,2020年园区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经费支出总额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例,以及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含境外孵化器)的内资控股企业数均较2019年显著下降。但合肥高新区也在积极采取对策,破除障碍,增进交互。如2021年,园区企业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亚太区域高级别会议发起的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与乌兹别克斯坦祖拉贝克实验室有限公司就重组新冠疫苗合作进行线上签约;园区企业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专利布局,当年获得境外注册商标或境外发明专利授权的内资控股企业数在逐步增加,2020年为54家,年均增长率达50%;2020年园区企业申请马德里商标20件、累计超过80件,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祖拉贝克实验室进行重组新馆疫苗合作生产签约
国际化研发和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合肥高新区一是充分利用园区科教资源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国际合作研发平台,开展国际研发合作。如,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了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实验室、重大研发平台的作用和优势,积极对接海外校友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二是建设国际化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先后建设了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欧美同学会海创中心、侨梦苑、中德创新中心、中德基地、天翅创基地和留学生创业园等一批国际合作科技园区、孵化器,参与合作的国家和地区20余个,并建立了匈牙利欧侨产业园、巴特恩(美国)平台公司等境外国际孵化器,促进了园区全球化节点的布局。
其中,合肥国际人才城可为各类国际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服务,设有6大服务专窗,累计办理咨询1.3万人次;依托中德国际创新园建设,德资企业在合肥高新区累计投资已达50亿元;匈牙利欧侨产业园是全省首个内资企业收购境外产业园项目,截至2020年底,入驻企业已达151家,产值约1亿欧元。三是举办国际交流活动,虽然受疫情影响,各类会议和交流活动举办受阻,但合肥高新区充分利用线上等各种渠道举办以双创为主题的国际化会议和活动,如合肥网络安全大会、类脑智能高峰论坛、中欧生命科学论坛等活动,并探索搭建“合肥高新-美国硅谷”的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联动机制,聚焦海外优质双创项目,开展线上路演、科技成果转化研讨等活动。
合肥高新区国际合作科技园区、孵化器以及境外孵化器分布图
合肥中德创新中心-上海欧美同学会考察交流会
2021安徽(合肥)侨梦苑海外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6.推进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建设,积聚国际化创新要素
营商服务水平提升显著。2020年合肥高新区发布营商环境“领跑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精简高效”、“开放融通”、“公正公平”的行动。一是以数字技术提升服务效率,2020年线上一网通办理比例为100%。从2017年到2020年,合肥高新区当年平均政务办理时长持续缩短,2020年年平均政务办理时长为1.5小时,年均改善率为40.61%。二是以经济大脑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利用经济大脑实现了对区内企业的精准画像,企业服务的精准推送、一网通达,特别是在为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方面卓有成效。截至目前,共为800余家企业匹配对接37家金融机构,累计获得60亿元贷款。
合肥高新区全力打造区域经济大脑
宜居环境稳步提升。一是从2017年到2020年,合肥高新区高水平教育、医疗、旅游、酒店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场所数量指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20年底,园区拥有高水平教育、医疗、旅游、酒店等公共服务场所数38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合肥加拿大国际学校等一批优质医院、学校机构落户高新区。二是园区绿化覆盖率接近50%,远远高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定的大于15%。三是低碳发展成效显著,2020年园区园区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较2019年显著下降,为0.097吨标准煤/万元,远低于国家高新区0.451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水平。优越的居住环境为高新区吸引和服务创新人才、企业和国际化服务机构创造了条件。
合肥高新区砂之船奥特莱斯
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合肥高新区将以世界领先园区建设为目标,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构建良性循环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建设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拓展国际市场,支撑国家在新时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爱心助力圆梦,安庆市怀宁县情暖莘莘学子
相关文章
- 04-26麻地梁矿“导师带徒”式技术传承当休矣
- 03-14凝心聚力破难题 刘庄矿久久为功创标杆
- 10-19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召开智慧矿山项目启动会
- 09-27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将党建引入企业发展中
- 01-22合肥瑶海区实施“薪火永相传、建功新时代”工
- 01-25朱仙庄矿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 02-08书画家义写春联送合肥市瑶海区一线环卫工人
- 09-23恒源股份任楼矿加减并用算好安全经营两本账
- 06-22皖北煤电智能公司设立分会场参加集团工作会议
- 07-08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