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新动能”,合肥高新区何以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
时间:2023-12-26 22:16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汪艳 刘俏 彭学英
作者:汪艳 刘俏 彭学英 合肥高新区王咀湖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全国共25个城市和10个园区成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合肥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园区。 何谓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作者:汪艳 刘俏 彭学英
合肥高新区王咀湖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全国共25个城市和10个园区成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合肥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园区。
何谓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旨在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合肥高新区一隅
合肥高新区是中西部首批、安徽省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园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安徽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在全国178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九年位居前十名。在碳达峰试点建设上,园区绿色发展底蕴深厚,机制创新优势明显、产业结构特点突出、政策要素保障到位,有利于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形成高新技术主导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和模式。
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国家级绿色工厂
产业结构绿色升级,避免引入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坚持以“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为导向,着力抓好新增企业准入、存量企业转型和战新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绿色高端发展。
实现绿色高端发展,首先要提高“绿色门槛”。坚持绿色招商和“链式”招商,从源头做好项目选择。研制主导行业生态环境准入判定模板,实施“区域能评+产业能效评价”准入制度,环评和能评提前介入,避免引入高污染、高能耗企业。2022年园区预审招商项目63个,拒绝12个高能耗项目,核减能耗1.5万吨标煤,构建生态工业链项目13个。
除了从源头上进行绿色招商,还要想办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为此,合肥高新区在全国首创“环保鼓励奖”“环保技改奖”“绿色发展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环保低碳技术和工艺实施升级改造,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诊断,编制节能降碳“一企一策”方案,打造一批示范标杆项目,累计兑现奖励资金1亿元。
为了保障企业有充足资金转型升级,还独创金融产品“转型升级贷”,推动企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支持40家企业融资3.2亿元,建成省、市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200余家,多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在布局绿色集群上,高新区重点发展以光伏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全力推进“光伏第一城”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积极推进“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5G通信”等试点示范,依托链通高新品牌,每季度开展供需专场对接活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布局绿色产业集群。累计关停传统制造企业17家,升级改造传统制造企业60余家,传统产业比重由49.9%下降至16.7%,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由28.3%提升至57%。
通威太阳能光伏电站
能源结构清洁转型,企业多项“黑科技”填补国内空白
推动能源体系优化升级来促进减污降碳,这是高新区的独到思路,以节能“双控”为主线,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加强全域能源管理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发力。
在发展新型清洁能源上,合肥高新区强化工业园区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提效升级及共生链接,支持鼓励园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屋顶或车棚等光伏电站,推进大容量高电压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创新突破,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试点建设。2022年,合肥高新区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合计并网达到总装机容量212.4MW,总发电量达2.157亿千瓦时。
为了加强全域能源管理,实施节能降耗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存量企业节能考核、建立增量项目能效评价和建设智慧能源监测体系,推动重点行业转变用能方式,2022年,园区万元GDP能耗0.12吨标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推动园区工业搬运车辆“油”改“电”,鼓励涉及大型物流的企业试点重卡新能源替代。
此外,高新区政府还出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文件,引导区内企业聚焦发展前沿加强技术创新,多项“黑科技”填补国内空白。比如,阳光电源公司获评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年生产清洁电力4711亿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8亿吨;通威太阳能实施节能降碳项目,年减排污水量87万吨,能耗下降1.8万吨标煤,二氧化碳减排超10万吨,成为全省首个“近零碳工厂”。
合肥高新区
城市品质绿色升级,实施一批绿色生态建设工程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升级,实现集约、品质、宜居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有着重要意义。合肥高新区在全国首创“健康体检”和“土地管家”制度,推动产业“腾笼换鸟”,提升空间全域治理能力,近三年共盘活4000余亩闲置和低效土地,按每亩节约100万元计算,节省资金近40亿元。2022年,园区亩均税收(67.8万元/亩)居全省第一。创新发布“亩均贷”,已为19家企业提供授信超1.4亿元。
合肥高新区再生资源基地
如何推动城市高品质建设?合肥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职住平衡”试点,房源比例提高至50%,有效缩短职工通勤时间,公众人居环境满意度超90%。此外,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2022年新增民用建筑可再生资源应用比例达85%,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面积比重达100%。高标准、高品质建设和改造一批城市慢行道、慢行设施等,为市民打造“15分钟低碳生活圈”,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100%,区内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
为实现扩绿降碳,高新区积极谋划实施一批绿色生态建设工程,园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9.8%。推进水体修复净化,2022年累计投入2.3亿元,2023年谋划6个水环境系统治理项目,总投资9.3亿元,园区地表水达标率和水质改善率在全市排名第一。以生态优先理念建设“无废园区”,投资2.8亿元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已达90%,实现垃圾变废为宝。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荒野农田,到安徽创新的前沿阵地,再到如今的绿色发展高地……三十年来,合肥高新区实现高速发展的背后却从未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坐拥“一山两湖”天然优势的合肥高新区,一幅依山伴水、河网纵横、绿树成荫、和谐发展的现代宜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此次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是合肥高新区新的建设起点,接下来将按照“坚持积极稳妥、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安全降碳”的工作原则,细化试点实施方案,把碳达峰试点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抓手,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注入“新动能”。
相关文章
- 12-10合肥市专利转化运用高新区专场供需对接会暨首
- 03-12方西屏:淮南立足禀赋加速城市转型
- 09-11卧龙湖矿扎实开展轨道专项整治活动
- 10-01安徽车展凯翼主场亮相描绘智联用车新生活
- 05-17安徽合肥多措并举助力家电产业稳步发展
- 02-01中国科大先研院获批自然科研职称自主评审权
- 02-15合肥庐阳经开区药企复产助力疫情防控
- 07-11怀宁县为非公企业提供挂牌服务
- 06-30洛河发电厂沉稳应对重大气象灾害保安全促生产
- 01-12全民健身,合肥市以体育强市铸健康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