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科技赋能,让合肥新春文旅活动大放异彩

时间:2025-02-18 20:51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 吴明 张骅
本报记者 彭学英 吴明 张骅 2025年新春佳节,合肥市以创新之城、文化名城为基调,推出了一系列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文旅活动,成功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辐射全国的春节文化盛宴。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庐州年味 合肥市深挖包公故里、三国故地文化基因,将传统非遗技艺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打造出多维度文化场景。在淮河路步行街,非遗大集汇聚了庐州木雕、三河羽扇
本报记者 彭学英 吴明 张骅
  2025年新春佳节,合肥市以“创新之城、文化名城”为基调,推出了一系列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文旅活动,成功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辐射全国的春节文化盛宴。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庐州年味”
 
  合肥市深挖“包公故里、三国故地”文化基因,将传统非遗技艺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打造出多维度文化场景。在淮河路步行街,“非遗大集”汇聚了庐州木雕、三河羽扇等20余项非遗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张云萍现场展示的“微缩版”元宵灯彩制作技艺,吸引游客排起长队体验。包公园内,依托全息投影技术重现的“包公断案”剧目,让游客穿越千年与历史人物互动,日均观演量突破万人次。
  “我们首次尝试将黄梅戏、庐剧经典唱段改编成‘剧本杀’剧情。”合肥市文旅局负责人介绍,位于罍街的“戏曲迷宫”项目,通过AR技术引导游客解密剧情线索,最终在古戏台观看真人演员与虚拟角色同台演绎,这种“传统戏曲+科技+游戏”的模式,受到年轻群体热捧,预约量提前两周售罄。
  量子之城打造“未来中国年”
 
  作为“中国科创新名片”,合肥将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硬核技术转化为文旅新体验。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全球首个“量子通信主题灯光秀”以巢湖水面为幕布,运用量子加密技术实现灯光与无人机编队的实时精准控制,演绎出“墨子号卫星”“九章量子计算机”等科技意象。安徽创新馆推出的“未来实验室”体验区,游客可通过脑机接口设备,用思维控制徽派建筑投影的形态变化,这种科技与文化的碰撞让上海游客李女士直呼“仿佛触摸到了未来”。
  更令人瞩目的是,合肥文旅部门联合中科大研发的“AI文旅管家”系统,基于全市2000个物联网传感器实时数据,为游客动态推荐最优路线。在逍遥津公园,搭载量子加密技术的智能讲解器,不仅能精准识别展品位置,还能根据游客停留时长自动调整解说深度,这种“千人千面”的智慧服务,使传统文化传播效率提升40%。
 
  科技赋能,打造共生共荣创新路径
 
  本届新春活动创新传播策略,构建起“短视频+元宇宙+跨境传播”的立体矩阵。合肥文旅局开展的“我在合肥过大年”话题,吸引数十万条短视频投稿。在“元庐州”元宇宙平台,用户可创建虚拟分身参与线上灯会、领取数字藏品,这种虚实融合的体验吸引全球87个国家用户参与。
  2025年合肥新春文旅活动的成功,源于对“文化本源、科技赋能、民生导向”三位一体模式的深入探索。这座城市既没有在科技浪潮中迷失文化根脉,也未在传统守护中故步自封,而是找到了一条传统与现代共生共荣的创新路径。
 
  正如文旅专家所言:“当量子计算遇见徽派马头墙,当AI技术邂逅庐州木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旅产业的升级,更是一个城市对‘何以中国’的当代回答。”这份新春文旅答卷,正在为全国城市文化创新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合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