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郑万全(77):心聚芳香志四方

时间:2025-11-07 17:53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明骅英
作者:明骅英 当郑万全提笔蘸墨,写下赴澳门参会的诗句时,笔尖流淌的不仅是平仄韵律,更是一位医者对健康事业的赤诚、一位诗人对产业发展的洞见。 2025年10月14日清晨6时12分,晨光刚漫过团队启程的车窗,他便以两首配图诗定格下中国芳香产业走向国际的重要瞬间字里行间,既有心聚芳香的温情共鸣,更藏志在四方的壮阔格局。 幸随明主赴澳门,又添春花芳香行。天下归
作者:明骅英
  当郑万全提笔蘸墨,写下赴澳门参会的诗句时,笔尖流淌的不仅是平仄韵律,更是一位医者对健康事业的赤诚、一位诗人对产业发展的洞见。
 
  2025年10月14日清晨6时12分,晨光刚漫过团队启程的车窗,他便以两首配图诗定格下中国芳香产业走向国际的重要瞬间——字里行间,既有“心聚芳香”的温情共鸣,更藏“志在四方”的壮阔格局。
 
  “幸随明主赴澳门,又添春花芳香行。天下归属四方者,我方团队心更明。”首句落墨,便将行程与情怀相融。“芳香行”三字轻巧点题,道尽此行“赴世界精油研讨会”的核心;“心更明”则藏着团队的笃定——这份笃定,源于脚下澳门这片特殊的土地。
  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桥头堡”,澳门早已成为中外芳香产业交流的枢纽:澳门科技大学学者深耕精油活性成分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搭建起产学研协同平台,无数技术转化、理念碰撞在此发生。郑万全诗中“赴澳门”三字看似平实,实则暗合中国芳香产业借力区域优势、打通全球链路的战略布局;而“天下归属四方者”的开阔,更像是对产业打破地域壁垒、拥抱国际合作的生动预言。
 
  另一首诗则将目光聚焦于产业协作的内核:“展示天下者,齐聚尽精英。合成一双手,所向都光明。”“齐聚尽精英”并非虚言——正如2025年国际中医药芳香健康研讨会汇聚院士、企业家、科研人员那般,这场澳门之约亦是全球芳香领域的“智慧盛宴”,是技术、资本、人才跨界融合的舞台。最妙的是“合成一双手”的隐喻:它既贴合精油研发中“多方配比、精准调和”的技术场景,又象征着中国团队与全球同行攥指成拳的协作力量。这份“合成”的力量,正是产业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应用边界的关键,也是“所向都光明”的底气——从实验室里的成分萃取,到市场端的产品落地,唯有携手,方能照亮产业前行的路。
 
  这两首诗的价值,早已超越文字本身,成为解读中国芳香产业“传承与创新”的密钥。从技术维度看,精油疗法本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分支:枫香精油超临界萃取技术的突破,让千年“香疗”智慧有了现代表达;传统方剂与精油载体的结合,让中医药养生理念走进全球日常。郑万全诗中“春花芳香行”的意象,恰是这种融合的诗意转译——“春花”关联植物精油的天然本源,呼应中医药“取法自然”的内核;“芳香”则承接千年“以香养身”的文化根脉,让技术创新始终锚定传统、不失本心。
  若从文化传播视角审视,这两首诗更延续了芳香产业“以文化赋能发展”的创新路径。近年来,“二十四节气药膳”以时令为纽带传递中医智慧,“香文化嘉年华”用沉浸式体验激活传统香道,而郑万全以“图文结合”的题诗形式,将一次国际研讨会转化为文化符号——配图定格团队风采,诗句传递产业精神,既让从业者在文字中找到文化认同,更让世界透过平仄韵律,读懂中国芳香产业的人文温度。这种“以诗为媒”的表达,让原本冰冷的技术交流有了情感共鸣,让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记。
 
  回望中国芳香健康产业的成长历程,正是无数个这样的“瞬间”,构筑起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天香使者”基地将中医药香文化带向海外,中医药芳香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本土中医药植物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每一次国际交流,每一次协作创新,都是产业向上生长的年轮。郑万全的诗,恰是这些“年轮”的诗意镌刻——它记录的不只是一支团队的澳门之行,更是中国芳香产业从“对话全球”到“深耕本土”的转型缩影,是从业者对事业的赤诚、对协作的坚守。
 
  如今再读这两首诗,看到的不仅是文字的韵律之美,更能触摸到产业前行的脉搏。“所向都光明”这句诗,早已不是简单的愿景——在国际交流的碰撞中,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里,中国芳香健康产业正以更自信的姿态站上全球舞台,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而郑万全的笔,便如同一枚温暖的注脚,将这段征程里的热爱与坚守,永远留在了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