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吴明 >

布局全产业链 合肥市国资引领带动战新产业发展

时间:2021-01-22 08:45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吴明 张骅 张晓梅
“十三五”期间,国资国企迎来高速发展期。截至2020年11月底,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989.48亿元,净资产2892.11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87.7%和70.1%,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5.9 %,资产总
【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
 
        “十三五”期间,国资国企迎来高速发展期。截至2020年11月底,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989.48亿元,净资产2892.11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87.7%和70.1%,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5.9 %,资产总量接连跨越5000亿、6000亿、7000亿元三个台阶。资产规模100亿元以上达20家。
 
        “在国资、国企的引领和带动下,合肥市通过布局全产业链,发展战新产业,加速工业经济转型。”1月4日上午,合肥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高明,在“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介绍了该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合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速发展,“无中生有”实现“弯道超车”,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取得了规模增加、产业集聚和技术突破的“三合一”成果。
 
持续改革 国资国企迎来最好发展期
        合肥市国资委成立于2007年7月,为市政府直属特设机构,受市政府委托代表其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负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对经市政府授权的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合肥市国资委所属重点监管企业25户,其中投资运营类9户(建投集团、产投集团、兴泰控股、滨投公司、文旅集团、引江投资、合肥通航、工业科技、交投控股);充分竞争类7户(百大集团、丰乐种业、合肥城建、国风塑业、科技银行、合肥城改、合肥客运);公益公用类9户(燃气集团、供水集团、热电集团、公交集团、轨道集团、报业集团、文广集团、交易集团、大数据),全面布局“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设”三大战线。
        “十三五”时期,合肥市国资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合肥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企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
——国有资本布局历经深刻调整期。成立了引江济淮、大数据、乡村振兴、房屋租赁等业态企业,交投控股、工业科技升格为重点监管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注销“僵尸企业”39个,清算破产庐江矾矿,马钢(合肥)冶炼区域设备关停,“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完成约6.1万名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
——战新产业跨过成长培育期。产业链不断延伸,京东方10.5代线、晶合、长鑫、维信诺、双子COF卷带、视涯、欧菲光、蔚来汽车等一批重大战新产业落地生根,先进计算中心、大数据产业示范园等数字经济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声谷”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离子医学中心交付运行。畅通资本退出通道,资本压力有效释放,在引领战新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了丰厚收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本投资战新产业模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监管体系迈入全面深化期。国资监管和改革“1+N”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并持续完善。构建起权力事项、责任事项、追责情形“三位一体”的权责体系,“管资本”为主职能深刻转变。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编制内管干部五年轮审规划,率先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创新开展“内控提升年”“制度执行年”活动,突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国资国企闯过艰难改革期。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和功能界定与分类方案,实施分类监管、分类改革和分类考核。两类公司试点稳步推进。联宝、奕斯伟、维信诺等一批混改企业顺利运行。合肥城建收购工业科技100%股权,丰乐、国风成功实施定增,资产证券化水平逐步提升。职业经理人试点改革有序推进,有效制衡、运转协调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
——党的建设步入全面加强期。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全部纳入企业章程,完善企业党组织研究前置程序,建立国企党建“1+6+N”制度体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讲重作”专题教育和十九大学习集中轮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讲严立”警示教育, “清风”廉洁文化品牌深入人心,“三不”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此外,合肥市属国资、国企在城市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日益彰显,水、气、热、公共交通等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并且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灾后重建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创新模式,布局全产业链投资战新产业
       在推动战新产业项目落地的过程中,合肥国资聚焦“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产业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撬动社会投资,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并获得收益回报,实现了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双赢,探索打造出广为关注的国有资本引领战新产业发展模式。
       战新产业投资的成功,靠的是细致的研究论证:通过科学的分析研判,从产业方向、竞争环境、发展空间等细分层面,多维度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靠的是顺畅的决策机制: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统筹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靠的是健全的配套服务:出台一系列产业、招商政策,给予激励支持,解决后顾之忧;靠的是专业、担当的人才队伍:市直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锻炼出了一批懂产业、通政策、熟悉市场、擅长谈判,精于资本运作的人才队伍;靠的是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在方案论证的同时就已预留国有资本安全退出通道。在此基础上,看准项目后,就能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大胆决策,战略必争的气势抢抓机遇,一脉相承的执着持续推进。归纳来说,在合肥战新产业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合肥国资主要找准了以下角色定位:
(一)投资龙头企业,当好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吸引先进技术和人才团队,积极招引行业领先龙头企业。先后引入京东方、台湾力晶、兆易创新、维信诺、蔚来汽车、欧菲光、联想、启迪控股等国内外龙头科技企业,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推动项目落地达产,将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在投资上,坚持以快制胜,集中力量强力推进,一旦项目决定,国有资本即快速跟进,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达产,迅速做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先后推动了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吋晶圆、长鑫12吋DRAM存储器、维信诺第6代柔性屏、双子COF卷带、视涯硅基OLED 、蔚来中国,还有近期的启迪控股、神州数码信创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战新产业项目在合肥市落地生根并成长壮大。国有资本的率先进入和示范引领集聚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进而“无中生有”地打造出一个个产业集群。初步估算,截至“十三五”末,合肥国资累计向战新产业项目投入资金超过12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过45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投资近5000亿元。通过辐射带动,打造形成两千亿级的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下一步将依托蔚来中国、江淮大众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再造新的产业增长极。作为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得益于这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创举,合肥方能实现战新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巨大跨越。
(二)布局全产业链,当好协同发展的“牵引绳”。
       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合肥国资坚持全产业链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和协同效应,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灵活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通过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以“基金+产业”模式,实现“四两拨千斤”。打造总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国有基金丛林,在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的同时,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重点项目,覆盖产业链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在新型平板显示领域,投资并引入彩虹、康宁、联宝、三利谱等企业,延伸覆盖上游原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和下游智能终端,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在集成电路领域,通过基金直投、跟投等方式聚集颀邦封测、通富微电、芯碁微装、恒烁半导体、联睿微电子等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的全产业链条。在人工智能领域,围绕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尖端企业,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 “中国声谷”获批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
合肥市属国有平台公司发挥牵引带动的重要作用,建投集团发起设立的总规模近300亿元的芯屏基金,全部投向合肥市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储备项目、在投项目和退出项目并存的良性投资生态。兴泰控股管理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产投集团管理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等三只母基金目前合计规模达65.3亿元,参股设立的子基金共40只,实际到位规模达210.1亿元,资本放大倍数达1:6.2,投资各类项目430个,覆盖了位于合肥市战新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通过打出“组合拳”,合肥战新产业实现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的协同发展。
(三)实现保值增值,当好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合肥国资形成“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一进一退”之间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产业项目落地。在谋划项目之初,就预留国有资本安全退出通道,在投资完成既定目标后,通过市场化方式安全退出。在引领战新产业发展的同时,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后续项目滚动投入提供保障。目前,正在积极做好部分具备上市潜力的优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前期准备工作,未来将争取继续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为合肥市战新产业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增强抗风险能力,当好稳定发展的“护航员”。
       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重大风险的防范预警。首先,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陆续出台或修订了投资、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损失核销等40余项制度,强化制度执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预防,及时纠偏,严肃追责。其次,实施动态运行监测,重点掌握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质量、盈利结构、存在的风险点等,及时发现问题,堵住漏洞。针对合肥市属国有企业特别是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压力较大的情况,市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实施意见》和《防范化解市属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工作方案》,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对企业资产负债率及负债预算水平进行压降调控,对标行业资产负债率,形成管理闭环。第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创新融资工具,加快资金融通,加强低成本资金筹措,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通过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争取多渠道增加资本金投入,积极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截至目前,合肥国资系统企业(不含科技银行)综合资产负债率为59.8%,处于合理水平,整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第四,坚持依法治企,落实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和合法性审查工作制度,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建立健全第三方风险评估制度和专家论证制度,防范投资风险和违法违规问题发生。通过多措并举,进一步增强国资国企抗风险能力,防止在快速推进中被意外“绊倒”,实现稳定发展。
 
“十四五”开局,未来产业发展可期
       今年市“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国资国企将按照“五高地一示范”的要求,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战新产业投资力度,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谋篇布局5G、物联网、云计算、大健康等战新产业。抓好在建在投项目的建设、运营,推动谋划一批战新项目建设,推进优质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助力合肥市“五高地一示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