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晓梅 >

【合肥五年看点】坚守生态底线,合肥市致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间:2021-09-08 20:05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张晓梅 吴明 张骅
“五年来,我们见证了一幅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合肥画卷。”9月3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贾良清,在向“合肥五年看点”集中采访媒体介绍合肥市环境保护成效和创新举措时说,五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艰苦、光荣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和责任担当,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
       “五年来,我们见证了一幅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合肥画卷。”9月3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贾良清,在向“合肥五年看点”集中采访媒体介绍合肥市环境保护成效和创新举措时说,五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艰苦、光荣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和责任担当,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成绩。
 
空气质量“双降一升”,赢得了群众点赞
       良好的空气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合肥市不断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始终围绕的是民生痛点、民心堵点,着力解决了餐饮油烟呛人扰民、烟花爆竹随意燃放、“冒黑烟”车辆违规行驶、工地扬尘落灰积灰等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赢得了群众点赞。
       合肥市坚决向雾霾宣战,狠抓“五控”(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措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科学治理大气污染。过去,每逢午季、秋季秸秆禁烧就是乡镇干部的头等大事,实行人海战术,现在全市建立304个热成像视频监控点,发现火点即可自动报警,告别了“死看硬守”的方法。秸秆焚烧监控只是“天地人车”空气质量监测监控平台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新建乡镇(街道)大气小型标准站121个、微观空气监测站277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位22个,并运用走航监测车、激光雷达等手段,探测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全方位准确掌握大气污染状况。污染治理工具包的不断扩充,为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支撑。
       经过努力,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从2013年到2020年连续7年保持“双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从115微克/立方米下降至5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浓度从8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6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49.6%、59.1%,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低值。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达到85%,较2015年提升1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首次清零,较2015年减少16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27.9%,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合肥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十佳城市。今年1-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3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空气质量优良率86.0%。

 
水污染防治,让巢湖重现碧水蓝天
       坚决向污水宣战,按照治河先治污、治水先治岸的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重污染河流也逐步达标。今年1-7月,全市20个国控断面中19个达标,其中4个断面优于考核标准,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人民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随着环巢湖地区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湿地斑块碎片化加强,核心面积也急剧下降,阻隔了生物迁移,湿地生态功能也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巢湖湿地的生态系统的干扰愈加强烈,导致巢湖水体和环巢湖地区水系的水质不断下降,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数量急剧下降,高等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衰退,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巢湖流域面临河湖污染、岸线崩塌、水系萎缩、湿地消失、生态退化等突出问题,成为全国水污染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



碧水蓝天的巢湖
 
       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环湖办主任高斌友说,近几年,巢湖综合治理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合肥市成立高规格的议事协调机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担任巢湖总湖长,压实各级责任、调动各方资源。重新修订《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研究出台《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巢湖治理的顶层设计。投入360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治污项目和生态修复工程,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5座、处理规模292万吨/日,新增环湖建湿地6.2万亩。聘请院士、专家组建巢湖研究院,深入研究科学治巢、科学治藻的最佳方式。蓝藻大规模爆发一直是巢湖的顽瘴痼疾。
       过去,在高温期间合肥市实施“人海战术”,每天出动百余只船、千余人打捞蓝藻。现在,采用综合运用科技、生态、工程等措施防治蓝藻,已建成藻水分离站5座,蓝藻深井处理装置3座,蓝藻磁捕船4艘、其他各类打捞船只146艘、推流器等控藻设施300余个、建成阻藻围隔(围堰)97 千米,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闻到变化。近10年来,巢湖流域经济总量翻了近两番、常住人口快速集聚,但巢湖水污染和富营养化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轻。与2011年相比,2020年巢湖全湖、西半湖水质类别由Ⅴ类改善为Ⅳ类,东半湖保持Ⅳ类,全湖主要污染物总磷浓度下降37.1%,湖区水质创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记录。


巢湖岸边成为人们的打卡地
 
       今年巢湖首次出现蓝藻时间较去年同期推迟56天,发生次数减少78.3%,累计面积减少84.4%,藻密度下降58.9%,基本做到巢湖蓝藻无异味。越冬的候鸟数量、种类也逐年不同程度增加,连续三年,素有“国宝”之称的东方白鹳翱翔在巢湖半岛湿地。巢湖这张最好名片,正熠熠生辉,发出夺目光彩。巢湖综合治理正在从“一湖之治”向“流域治理”转变、从“污染防治”向“生态修复”转变,水清岸绿景美的巢湖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城一湖”共荣共生的新征程已稳步开启。
       十八联圩湿地修复项是巢湖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该项目旨在恢复近自然湿地,以鸟儿高兴鱼儿高兴为主,待项目全部建成后,生物多样性将更加丰富,鸟类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近50种,鱼类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近13种,特殊时期可蓄滞洪水1.3亿立方,年净化入巢湖污染水量近3亿立方,氨氮和总磷消减率可达30%以上。建成后的十八联圩湿地将成为“百鸟之巢、巢湖之肾、洪水之库”。

 

春天的巢湖一片生机

 
重点污染地块修复,守护土壤生态环境
       合肥市以土壤安全利用、危险废物强化监管与利用处置为重点,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全市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详查,基本完成耕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及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整治完成500个建制村环境,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
       南七叉车厂地块修复完成,中盐红四方祁门路地块修复主体工程完工,马合钢、氯碱等重点污染地块修复工作有序推进。排查整治32家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2020年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减少10%。启动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尾矿库污染防治,全市18家尾矿库按照“一库一策”完成治理。



十八联圩湿地修复工程所在地场景

 
       开展“清废行动”,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明显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考核连续2年全省第一。实施“绿盾2020”行动,有力守护全市23个自然保护地。
       合肥市原红四方化肥厂是由中国盐业总公司控股,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参股组建的大型化工企业,公司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位于合肥市祁门路12号,主营业务为农用肥料、基础化工和轻工原料,2010年红四方化肥厂停产,并开始拆迁搬迁至合肥市肥东县循环经济园区,2014年,合肥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回了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其原址场地拟规划为商住用地。



红四方原址修复项目

 
       场调与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场地内存在污染土壤约11.43万方,最大污染深度10m,涉及地层为人工填土层(0~7.5m)和粘土层,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多环芳烃和重金属。
       在土地环境修复上,采取常温解吸修复工艺主要包括土壤预处理、土壤机械翻抛和尾气收集处理,这些艺措施均在密闭负压大棚内完成。目前,过程跟踪效果评估显示,本地块修复后的土壤满足《合肥市原红四方化肥厂原址场地(石台路地铁站风亭建设范围)治理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备案稿)》的修复目标值,修复效果满足地块未来规划要求。已要求参建各方继续强化管理责任,做好项目收尾工作,并持续开展地下水修复效果长期监测和重金属阻隔回填效果长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