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已成合肥经济升级主力军
时间:2017-02-15 11:17来源: 作者:看安徽
作者:本报记者张晓梅/吴明张骅
“合肥市在经济总量上虽然不能与发达省会城市相比,但新兴产业却是它们无法相比的。”2017年2月7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媒体座谈会上表示:“仅2月6日,合肥新站高新区就集中签约45个项目,总投资305亿元,其中大部分为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已成为合肥市经济升级主力军。”
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合肥市新兴产业主要聚集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新区)、合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开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区(新站区)和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合巢经开区)。
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经开区的家电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正在引领工业发展;新站区的液晶面板、新兴电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组成了新的工业骨干;而合巢经开区微型然汽轮机、生物医药谷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据合肥市市长凌云在座谈会上介绍,新兴产业已成为合肥市产业升级主力军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发展试点建设区域集聚,新型显示已成为全国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基地。首批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绩效评估位居全省前列,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意文化入选第二批省级基地,6个省级基地集聚重点企业406家、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
在合肥市4大园区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一些新项目不是在洽谈、签约,就是在兴建和竣工投产之中。目前,35MW燃气轮机研发和产业化、龙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落地;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康宁10.5代玻璃基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车轨道交通车辆造修基地、惠科液晶电视机及配套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服务一流宜商宜居
虽然主政合肥市时间并不长,但宋国权深感合肥市发展环境之优。与合肥签约的行业巨头纷纷对他表示,合肥市不仅人好,行政环境和商业环境更好。
为助力辖区企业发展,合肥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允许企业先办营业执照后补材料;区经贸局实施“全员包联服务园区五上企业制度”;区招商局成立了七个专业招商小组对项目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等,仅2016年合肥高新区就端出一系列为企服务“大餐”。2016年,合肥高新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000余户,完成招商引资263亿元。
合肥高新区语音产业招商小组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招商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投资者并不仅仅关心你给他多少优惠政策,更关心的是贴心的服务和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在乎的是长远发展。
合肥市发改委一份材料显示,2016年,合肥在行政权力由19项精简为10项、核准事项由14项精简为8项基础上,扎实推进“放管服”体制改革,强力推行“7+20”限时审批模式,企业投资类项目核准前置条件全部实行“2项半”。
由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方合资建设的合肥晶合晶园制造项目,合肥新站高新区从洽谈、签约到一期建设竣工投产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这都得益于合肥市的行政环境。为了解决外商宜居问题,新站区不仅新建了一批住宅小区,而且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康桥国际学校项目,有效地解决了技术、管理人员孩子上学问题。
创新元素引领全局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宋国权认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标志着安徽省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安徽省创新发展进入新的起点。
记者从合肥科技局提供的材料发现,2016年合肥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总产值5500亿元、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12%。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1%,居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约4600件、增长35%,居第7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件、增长4.7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20亿元、增长15.4%。
其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中科大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率先开通。微小型燃气轮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一批科技专项取得重大突破。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超导核聚变中心、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等七大平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已开工建设,超导核聚变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规划设计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蓝图初现。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在合肥高新区无处不闪烁着创新的光芒。世界先进的人体安检扫描设备研制、领先同行水平的显示芯片设计制造、一直走在前沿的量子通信技术、会听话的智能鼠标、能抓药的智能系统、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小米手环等等。这仅仅是合肥高新区的一小部分创新成果,它们同大合肥相比,只是合肥市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小巨人”成就了合肥市今天的新兴产业格局,塑造着合肥的未来。
主编视点
2016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的这一战略布局与合肥发展机遇期高度契合,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创新型城市,国家很多创新政策在合肥汇集叠加,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发展之源;二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市不仅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兴产业,而且为新兴产业的生存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商业环境;三是合肥市已到了大发展的机遇期,自合肥市行政区划扩展后,合肥市建设可谓突飞猛进,新机场的建成使用,地铁一号线的开通,滨湖新区的展翅振飞,无不预示着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而新兴产业正是合肥市发展的支撑,二者高度契合。
宜居宜业的合肥高兴区
“合肥市在经济总量上虽然不能与发达省会城市相比,但新兴产业却是它们无法相比的。”2017年2月7日,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媒体座谈会上表示:“仅2月6日,合肥新站高新区就集中签约45个项目,总投资305亿元,其中大部分为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已成为合肥市经济升级主力军。”
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合肥市新兴产业主要聚集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新区)、合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开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区(新站区)和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合巢经开区)。
高新区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经开区的家电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正在引领工业发展;新站区的液晶面板、新兴电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组成了新的工业骨干;而合巢经开区微型然汽轮机、生物医药谷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据合肥市市长凌云在座谈会上介绍,新兴产业已成为合肥市产业升级主力军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发展试点建设区域集聚,新型显示已成为全国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基地。首批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绩效评估位居全省前列,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意文化入选第二批省级基地,6个省级基地集聚重点企业406家、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
在合肥市4大园区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一些新项目不是在洽谈、签约,就是在兴建和竣工投产之中。目前,35MW燃气轮机研发和产业化、龙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落地;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康宁10.5代玻璃基板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车轨道交通车辆造修基地、惠科液晶电视机及配套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
服务一流宜商宜居
虽然主政合肥市时间并不长,但宋国权深感合肥市发展环境之优。与合肥签约的行业巨头纷纷对他表示,合肥市不仅人好,行政环境和商业环境更好。
为助力辖区企业发展,合肥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允许企业先办营业执照后补材料;区经贸局实施“全员包联服务园区五上企业制度”;区招商局成立了七个专业招商小组对项目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等,仅2016年合肥高新区就端出一系列为企服务“大餐”。2016年,合肥高新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000余户,完成招商引资263亿元。
合肥高新区语音产业招商小组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招商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投资者并不仅仅关心你给他多少优惠政策,更关心的是贴心的服务和优良的产业生态环境,在乎的是长远发展。
合肥市发改委一份材料显示,2016年,合肥在行政权力由19项精简为10项、核准事项由14项精简为8项基础上,扎实推进“放管服”体制改革,强力推行“7+20”限时审批模式,企业投资类项目核准前置条件全部实行“2项半”。
由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方合资建设的合肥晶合晶园制造项目,合肥新站高新区从洽谈、签约到一期建设竣工投产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这都得益于合肥市的行政环境。为了解决外商宜居问题,新站区不仅新建了一批住宅小区,而且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康桥国际学校项目,有效地解决了技术、管理人员孩子上学问题。
创新元素引领全局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宋国权认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标志着安徽省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安徽省创新发展进入新的起点。
记者从合肥科技局提供的材料发现,2016年合肥市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总产值5500亿元、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12%。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1%,居第2位。发明专利授权量约4600件、增长35%,居第7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件、增长4.7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20亿元、增长15.4%。
其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中科大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率先开通。微小型燃气轮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一批科技专项取得重大突破。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超导核聚变中心、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等七大平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合肥离子医学中心已开工建设,超导核聚变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规划设计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蓝图初现。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在合肥高新区无处不闪烁着创新的光芒。世界先进的人体安检扫描设备研制、领先同行水平的显示芯片设计制造、一直走在前沿的量子通信技术、会听话的智能鼠标、能抓药的智能系统、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小米手环等等。这仅仅是合肥高新区的一小部分创新成果,它们同大合肥相比,只是合肥市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小巨人”成就了合肥市今天的新兴产业格局,塑造着合肥的未来。
主编视点
国家战略与合肥发展机遇期高度契合
2016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国家的这一战略布局与合肥发展机遇期高度契合,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创新型城市,国家很多创新政策在合肥汇集叠加,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发展之源;二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市不仅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兴产业,而且为新兴产业的生存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商业环境;三是合肥市已到了大发展的机遇期,自合肥市行政区划扩展后,合肥市建设可谓突飞猛进,新机场的建成使用,地铁一号线的开通,滨湖新区的展翅振飞,无不预示着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而新兴产业正是合肥市发展的支撑,二者高度契合。
- 上一篇:安徽未名:与世界巨头比肩
- 下一篇:2015安徽国际车展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相关文章
- 05-26【全国两会】杨军:产业发展走活扶贫乡村振兴
- 12-20淮北矿业借传统根基谋求改革转型先机
- 02-10科大讯飞助力冬奥会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
- 08-23安徽省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 03-10钢铁企业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
- 04-28尹同跃:智能化加速,中国本土汽车迎来发展风
- 10-18淮北矿业重组更名荣登A股市场
- 02-10合肥瑶海:以“三大行动”全面推进高质量转型
- 03-09加速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 08-04上半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