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合肥市工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过半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张骅 >

上半年合肥市工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过半

时间:2018-09-13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作者:张骅 张晓梅

合肥经开区南艳湖机器人小镇

    9月11日,从合肥市经信委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低开高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继续成为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支柱。上半年,全部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0.2%,较去年同期提升7.4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工业增速稳步上扬。前7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1、0.3和1.4个百分点,创2017年以来新高,高于全国、全省,居全国省会城市第5,较一季度前移5位。
    二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前7个月,战新、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4%,增幅较上半年加快1.4和0.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6.8%。高耗能行业仅增长2.5%,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三是主导产业增长强劲。前7个月,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3.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8.3个百分点。其中,家电产业实现领跑,增长16.6%;家电“四大件”总产量3638.6万台,增长11.8%,产量继续位列全国城市之首,冰洗产量均超全国总产量的1/4。装备制造业持续快增,增长15.8%;叉车、挖掘机、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完成51918台、4980台、392套,分别增长13.5%、6%、9.8%。合力叉车连续27年保持全国同行业第一。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低开稳走”,增长15.8%,增幅较一季度提升3.4个百分点。联宝电子完成产值342.2亿元,同比增长24.1%,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合肥制造;华米科技成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第一厂商。合肥已成为新型显示产业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集聚区域,中国声谷正在积极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三大产业对全市增长贡献率达70.4%。
    四是实物量指标稳健。前7个月,工业用电量10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增幅居全省第3位;其中制造业用电量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制造业实现税收172.03亿元,同比增长9.9%。公路货运量1.9亿吨,同比增长3.6%。
    五是亿元企业支撑强劲。前7个月,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加值增长13.1%,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超10亿元企业66户,同比增加12户;江汽集团、联宝电子、合肥格力、省供电公司4户企业超百亿。
    六是技术创新驱动力增强。前7个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6.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0.3%,高于全市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7%,对全市增长贡献为96.1%,拉动增长5.8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17.2%,较上半年加快6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投资11.2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0.8%,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
    七是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长安整车二期、康宁汽油颗粒过滤器、通威太阳能二期等项目加速建设;长鑫12吋存储项目试生产、京东方10.5代线爬坡量产、江汽大众新能源汽车进入小批量调试阶段,江汽高端轻卡基地、康宁液晶玻璃基板等一批项目已竣工投产或试产。列入调度的413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前7个月累计完成投资666.5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62.74%。
    八是产品创新技术升级。自2016年起已累计公布五批合肥市两创产品目录,523户企业的1325个产品列入,近六成两创产品参与了政府采购和企业间采购。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终端等一批“升级版”产品比重持续提升。中建材粉体、安利股份、阳光电源、长源液压和合力股份等5户企业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和培育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共226户,占全省13.3%,这些企业已成为促进合肥工业发展的“轻骑兵”和“领头雁”。
    九是智能制造动力倍增。在全国首创“百千万”创新工程,目前,全市已认定智能工厂56家、数字化车间470个,从单项应用提升至综合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万力轮胎、客来福家居、奥瑞数控等一批企业已成为行业制造解决方案企业。
    十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前7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622万吨,比2015年同期下降6.2%,减少41万吨,煤炭消费降低总量居全省首位。5家企业63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名单,占全国的25.6%;阳光电源、京东方、安利股份、美菱股份已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联宝电子、合力股份、长安汽车等一批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2018迎峰度夏工作有序推进,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