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大周村--走转改皖北行记之二
走转改皖北行记之二
幸福的大周村
本报记者 吴明 / 文
12月3日下午4时50分,记者在亳州市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看到一群农民正在田地里忙活着,走近了才发现,他们是在采摘田里的红椒。这是“走转改”皖北大型采访团今天采访的第二站。
村民邢广森正在将采摘来的红辣椒装包,据他说,种辣椒蔬菜之类的农产品,一亩田收入可达5000元,种麦菜的收入仅1000多元,相差近5倍。大周村党支部书记杨华顺着邢广森的话解释说,大周村的收入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土地流转的收入,一部分是种蔬菜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是外出打工的收入。杨书记说,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了一部分有资金、技术和市场的能人进来经营土地,既解决了50岁至70岁中老年人的就业,也带动了有土地农民的蔬菜种植积极性,农民靠土地也能过上小康生活。
下午5时多,记者来到大周村居住地,这里已一改往日农村的面貌,整个村进行了规划,全住进了小二楼,卫生、绿化、上学、就医应有尽有,是真正的新农村。记者来到村民李景忠家,一家三口住200多平米的大房子(不包括楼上100多平米),他说目前自家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一是出种土地3亩,种植蔬菜10亩,农闲时再外出打工。他说房子是统一规划,自己筹款修建的,他的房子连装潢用了20多万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新农村建设要是让每个地方的农民都拿这么多来钱盖房子,也可能只有像大周村这样的村民才能盖得起。
在记者快要离开时,亳州市十八大精神宣传小分队仍然在上演着精彩的节目,台下上千名村民看得津津有味。还有几位村上老人听说记者来了,赶紧移过脸来照相,你看他们笑得多幸福。
- 上一篇:走转改皖北行记之十--寿县新桥落新城
- 下一篇:求变凤台县--走转改皖北行记之九
- 05-28【全国两会】杜应流:保就业保民生关键是保亿
- 10-02全国车模精英助阵江淮小型SUV双雄登陆安徽车展
- 12-28以民为天 合肥市民政为人民群众打造有温度体验
- 09-22【合肥五年看点】五年跨越五个百亿,合肥庐阳
- 01-28年产2至3亿支 皖产新冠疫苗在合肥高新区试生产
- 02-21安徽省国资委党委通报表扬省属企业在疫情防控
- 05-25【全国两会】张来辉:水泥产业转型升级重在谋
- 11-13用实力说话,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诠释高质量
- 09-18售10.19万元起,捷途X90 PLUS为大家庭欢乐而来
- 10-29记者节前夕驻皖记者走访合肥邮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