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海螺用脚丈量东南亚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个人专栏 > 吴明 >

“一带一路”海螺用脚丈量东南亚

时间:2015-05-28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走出去一直是海螺集团(简称海螺)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梦想。早在5年前,深感全球水泥产业脉搏的海螺人,在完成了国内产业大布局的基础上,急需将产能、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输出国外,尽快进行全球布局,他们要赶在国际水泥巨头之前,抢占优质资源和正处于成长中的市场。目前,海螺先后对印尼、缅甸、俄罗斯、蒙古、南非、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进行考察,为海外后续发展做好储备。随着海螺印尼、缅甸水泥公司的建成营运,海螺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已抢先一步,落子海外。
本报记者 张晓梅 □ 吴明 张骅
 
郭文叁董事长到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施工情况
 
集团领导等与缅甸合作方考察项目

    2011年8月,在印尼南加省的科达巴鲁(Kotabaru)山沟里,安徽海螺集团代表团成员,被素有加里曼丹岛水泥原材料仓库之称,矿山品位之高所震惊,虽然这里没有像样的公路,甚至连水电也不通,但临海的河曲港优势,丰富的资源储藏和正在快速成长的本地市场,无疑成为海螺进入东南亚的前站。

白手起家,担负起印尼水泥产业兴起重任
    海螺集团公司董事长郭文叁不仅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企业家,也是一个水泥行业的专家。在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安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后,他就时刻盯着世界地图,探索海螺走出国门的第一步。他从有关文献上得知,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富含高品位生产水泥矿石,有的国家甚至没有水泥产业,而市场需求又正值上升之势,又与本国邻近,是走出去谋求发展的绝佳之地。在2011年8月的一次印尼实地考察中,郭文叁找到了海螺在印尼的投资方位。
    2012年6月30日,印尼工业部、安徽省国资委、海螺集团公司、香港昌兴集团共同签署《水泥项目合作备忘录》,确定海螺集团准备在加里曼丹和巴布亚投资多达23.5亿美元兴建4个水泥工厂。此后,印尼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当年12月底,南加海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5月份土建工程交安后开展设备安装等工作。
    2014年11月18日,南加里曼省TABALONG县,一期工程建设一条32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和配套建设2×18MW燃煤电站,房屋工程技术公司承建A标区主要包括矿山石灰石输送、熟料储存及输送、附属水电等22个子项均投入使用。从考察到设备点火成功,历时3年多时间,其中经历并没有那么简单。
    海螺集团公司董事李顺安是海螺负责东南亚投资布局高管之一。他说,由于制度不同,语言不通、文化和风土人情差异,前期工作做起来挑战很大。有很多法律文书和政府批件需要进行多次沟通,修改和完善才能获得通过,但是我们要求“走一步,谋划两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避免了很多盲目性。比如,在某项事务与地方政府未取得一致之前,就派外事上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提前与地方相关人士沟通,了解情况,把功课做在前面。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席河是南加海螺水泥的前期工作的参与者,据他介绍,由于印尼工业基础差,没有自己的钢铁、水泥等建设产业,所有物资都要从国内进口,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为了节约施工建设成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就是最大限度地压缩工期,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但是海螺要求无论成本多大,每个海螺人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把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作为发展的底线,无论在矿山开采上还是生产、生活区的规划建设中都体现了这一点,现在已建成投产的南加海螺水泥生产线成了那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席河回忆,刚到印尼,没有水、电,没有公路,他们住着简易工棚,靠肩挑背扛将物资运到山上,员工晚上解个小便,身上很快就盯满了蚊虫,每遇上阴雨天,所有员工像特种部队一样,浑身泥水摸爬在工地上。目前,海螺在印泥还有三处正在规划兴建的水泥生产线。

参地方国企改革,从最容易的地方切入
    缅甸与我国云南接壤,地形地貌与云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矿石资源和市场前景早就让海螺眼馋。5年前,海螺已在云南布局,目前已投资30多亿元,拥有6家水泥工厂。由于云南地处“一带一路”前沿,当然就成了海螺进军东南亚的“桥头堡”和“大后方”。
    据缅甸海螺区域主任、缅甸海螺公司总经理李鑫介绍,由于2012年底,缅甸颁布了新的《缅甸联邦共和国外国投资法》,充许了外国投资的商业活动,规定只有成立合资企业国外企业才能进入缅甸进行商业活动。这也是海螺先进入印尼,后涉足缅甸的原因。
    海螺在多次考察中发现,缅甸也有自己的水泥企业,但数量少,规模小,设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大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加上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上的制约,企业自身处境艰难,而这些企业都是建在矿石储量大,品位高,运输相对便捷的矿山旁。而根据印尼的国情和法规,参与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是多方欢迎的切入捷径。
    对于海螺而言,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盘活资产存量这套扩张模式,早在多年前就在国内大获成功,他们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资本运作方式,完成了在我国长江经济带和四川、云南等地的战略布局,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但是,仅靠海螺直接收购和与水泥厂合资将会面临很多困难,找一家在地方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才是上策。
    2014年1月24日,海螺水泥联合缅甸MYINT投资集团公司组成联合体,成功中标缅甸工业部第三重工集团下属皎施水泥项目。就是说海螺水泥通过与缅甸一家公司合资联合并购了一家缅甸经营困难的国企。
    海螺水泥皎施项目工厂,位于缅甸曼德勒省皎施县,距离皎施县城约10公里,距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70公里。与此工厂相距约数公里的地方,仍有缅甸另外一家国有水泥工厂正在生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座工厂的大烟囱上空,海螺这边空气清新,那边则浓烟滚滚。正在工厂里的缅甸海螺常务副总夏贤清说,海螺工厂仅用四个月就完成了6项大技改、144项小技改。
    皎施水泥厂隶属于缅甸工业部下属第三重工集团公司,接管时拥有员工262人。2014年3月,海螺人进驻,2014年8月完成一条400吨生产线技术改造,技术改造后的老400吨生产线,投产当月就生产1.2万吨熟料,创该厂历史纪录。2014年11月15日,在老工厂旁边开工建设一座新工厂,建一条5000吨世界一流的生产线。新工厂项目工期15个月,建成投产后,每天的净利润将达到100万人民币,两年即可收回成本。
    海螺进入这里是通过参与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切入点的,缅甸海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夏贤清说,引导当地工人融入到海螺的文化中来并不容易,但我们只有一个字“干”,用事实来感化他们。刚开始我们做事,他们就在一旁看,随着荒山里的路宽了,住的地方也得到了改善,原来的企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吃惯了大锅饭的印方国有企业工人也开始动了起来,现在看来经过必要的培训也毫不逊色于国内员工。
    由于缅甸曼德勒省石灰石储量大约为1.5亿吨,另外区域条件较好,海螺在曼德勒郊外的选址具备建设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条件,可以规划两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目前,海螺已完成矿山钻孔与取样、石灰石矿与砂岩矿、主厂区现场测绘等工作。

涉足老挝、柬埔寨,全面布局东南亚
    与缅甸相邻的老挝矿石资源与水泥市场都很相近,但有几处中国企业与之合资建设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但规模小,工艺落后。2014年12月12日,郭文叁带队到老挝考察,这又是一次用脚丈量东南亚国家的实际行动。
    别看郭文叁是水泥行业的重量级人物,但每次对外投资他都要亲临考察。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对投资建设水泥企业所在国家有关产业发展政策、原材料储量与品位、交通运输状况、水电供应、以及市场行情,乃至民风民俗等,务必作出详尽的调研。
    每到一地,郭文叁总是认真听取老挝当地政府、华人华侨的情况介绍,仔细地询问有关情况。他不顾舟车劳顿,与考察人员一道深入有关水泥企业的生产现场和矿山,对工厂布局、原材料供应、现场管理、设备运转、产品质量及销售市场等,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他总是不停地要求司机停车,下车走访当地水泥零售摊,深入到水泥混凝土砌块小作坊,了解第一手准确的市场信息。
    在踏勘石灰石矿山时,他带领大家攀爬崎岖曲折的上山小道,交代地质工程师仔细察看每一个出露的矿体,并用GPS随时定位和取样。特别关心矿山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他一再盯瞩毁一片青山容易,告诫负责老挝市场人员,不要认为不是在自己国家就可以放松对环境的保护。
    通过近一周的考察和调研,考察组认为,老挝水泥市场前景较好,为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抓住老挝经济发展以及铁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将老挝水泥、煤炭等项目纳入公司海外长期战略规划。考察期间,海螺与相关方签署了水泥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目前正在加紧实施。海螺在老挝的发展走的也是与现有水泥企业合资合作的捷径。
    2014年11月中下旬,应柬埔寨徐氏太平洋集团公司董事长徐光秀的邀请,郭文叁董事长率团对柬埔寨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实地了解了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水泥工业现状及市场情况。详细了解贡布省石灰石矿山和现有的3个水泥工厂及西哈努克港物流设施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通过考察发现,目前柬埔寨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未来水泥市场增长潜力较大,从资源、交通、市场、能源供应条件看,对柬埔寨全境进行水泥项目选点规划条件具备。考察期间,考察组一行与柬埔寨徐氏太平洋集团就发挥各自优势、合作投资水泥项目达成一致,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看来,海螺在柬埔寨仍然是共荣共赢,借力发展。

后记:
    东南亚是水泥产业的一座金矿,是世界水泥巨头竞向争夺的一块肥肉。目前,海螺在东南亚建成、在建和正在洽谈的水泥项目有10多个,总投资在数10亿元以上,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占海螺水泥总产能的三分之一。特别是这些国家自身就拥有巨大的市场,所生产的大部分水泥熟料可就地消化,大大地减少了物流成本。
    由于这些国家电力、煤炭、钢铁等产业都相对落后,有的甚至全部依赖进口,这些产业缺口为海螺集团跨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在某些产业海螺并不具备专业化水平,但他们正联合国内相关企业共同参与那里的开发建设,为我国多余的产能和技术、资金、管理输出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亚洲博鳌论坛所指出的那样,“一带一路”不是独奏,而是合唱。
    海螺进入东南亚“用脚丈量”方法,是值得走出去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只有沉下心来用脚丈量,才能真正了解那里的情况,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在哪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