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83家心连心超市 怀宁县激发脱贫内动力
时间:2020-11-03 12:09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钱续坤 檀志扬
10月22日临近中午,刚刚忙完手头上瓦工活的怀宁县平山镇岗山村贫困户聂金节回到家中,刚准备起锅做饭,发现家里的食用油没有了,他拿出一张卡片匆匆来到村部的“心连心超市”。
10月22日临近中午,刚刚忙完手头上瓦工活的怀宁县平山镇岗山村贫困户聂金节回到家中,刚准备起锅做饭,发现家里的食用油没有了,他拿出一张卡片匆匆来到村部的“心连心超市”,用卡片上的60多积分兑换了食用油以及其他日常用品。“前段时间村里组织大家搞村庄环境整治,我也帮着除了一天草,换了60积分,今天正好就用上了。”聂金节提着手上沉甸甸的食用油高兴地回了家。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安徽省怀宁县探索创新帮扶模式,通过建立物品捐赠和再分配平台,建成“心连心”扶贫公益超市83家。据了解,该县“心连心”扶贫公益超市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扶贫新模式,把政府、帮扶单位、社会各界的爱心善举,汇聚到“心连心超市”这个平台上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参与度,用勤劳、文明和奉献等换取积分,然后到“心连心”超市来选择、兑换自己生活需要的物品。
“心连心超市”建在各村村部,悬挂统一的标识标牌,并设置公示栏、“微心愿”征集墙、回音壁和群众意见箱等。超市设有粮油区、生活用品区、衣物区、学生用品区和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专柜等,物品种类不低于30种,物资持有量(折资)不低于3000元,原则上每月积分发放不高于1500积分(1积分等于1元人民币)。
超市服务对象为本村(社区)全体农户,重点倾斜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贫困群众通过自主发展产业、搞好环境卫生、参与公益劳动、支持村级工作等方面按照《积分评比管理办法》获取积分,也可以通过扶贫认知评比、自主脱贫评比等方面表现突出获得相应积分,凭累计积分券到“心连心”扶贫超市兑换所需生活物品,不仅激发群众劳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也提高了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心连心超市’这种模式不再只是单纯地给钱给物,而是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着力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脱贫与思想脱贫同步。不仅汇聚了党委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爱心,还增强了贫困户和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恒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怀宁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安徽省怀宁县探索创新帮扶模式,通过建立物品捐赠和再分配平台,建成“心连心”扶贫公益超市83家。据了解,该县“心连心”扶贫公益超市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扶贫新模式,把政府、帮扶单位、社会各界的爱心善举,汇聚到“心连心超市”这个平台上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参与度,用勤劳、文明和奉献等换取积分,然后到“心连心”超市来选择、兑换自己生活需要的物品。
“心连心超市”建在各村村部,悬挂统一的标识标牌,并设置公示栏、“微心愿”征集墙、回音壁和群众意见箱等。超市设有粮油区、生活用品区、衣物区、学生用品区和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专柜等,物品种类不低于30种,物资持有量(折资)不低于3000元,原则上每月积分发放不高于1500积分(1积分等于1元人民币)。
超市服务对象为本村(社区)全体农户,重点倾斜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贫困群众通过自主发展产业、搞好环境卫生、参与公益劳动、支持村级工作等方面按照《积分评比管理办法》获取积分,也可以通过扶贫认知评比、自主脱贫评比等方面表现突出获得相应积分,凭累计积分券到“心连心”扶贫超市兑换所需生活物品,不仅激发群众劳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也提高了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心连心超市’这种模式不再只是单纯地给钱给物,而是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着力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让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脱贫与思想脱贫同步。不仅汇聚了党委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爱心,还增强了贫困户和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恒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怀宁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相关文章
- 02-08书画家义写春联送合肥市瑶海区一线环卫工人
- 07-08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
- 10-19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召开智慧矿山项目启动会
- 03-14凝心聚力破难题 刘庄矿久久为功创标杆
- 09-27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将党建引入企业发展中
- 01-22合肥瑶海区实施“薪火永相传、建功新时代”工
- 09-23恒源股份任楼矿加减并用算好安全经营两本账
- 01-25朱仙庄矿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 06-22皖北煤电智能公司设立分会场参加集团工作会议
- 04-26麻地梁矿“导师带徒”式技术传承当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