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标杆引领 怀宁县让孝老爱亲理念润物无声

时间:2021-08-26 12:04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钱续坤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多层面推进新时代孝亲爱老文化建设,传统的孝文化才能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目标。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对此进行了大胆尝试,不仅收到了吹糠见米的功效,而且起到了标杆引领的作用——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多层面推进新时代孝亲爱老文化建设,传统的孝文化才能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目标。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对此进行了大胆尝试,不仅收到了吹糠见米的功效,而且起到了标杆引领的作用——
 
标杆引领 怀宁县让孝老爱亲理念润物无声
作者:钱续坤
 
婆媳对夸:孝老爱亲的“情感纽带”
       “孝道的伦理精神包括四个字:爱、敬、忠、顺,即爱心、敬意、忠德、顺行。‘爱’是一种感情,‘敬’是一种意志,二者都是心理的状态,我们称它为‘心德’。‘忠’和‘顺’是行为特点和规范,都是‘行德’……”近日,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家长学校”内座无虚席,100多位村民前来认真聆听讲座。

       月山镇复兴村辖17个村民组,共392户,1428人。虽然总面积不过5.2平方公里,可这里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景色宜人,文化昌盛。“这些年我们不仅带领村民致富,还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孝老爱亲已经蔚然成风,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孝贤村、文明村。”全国劳模、复兴村党支部书记查正严颇为自豪地说。

       “好风气的形成,必须得给‘婆媳对夸’活动记头功。”查正严说,以前复兴村婆媳关系不好的大有人在,直接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睦,进而影响了家风、民风。为改变婆媳关系不好的状况,从2017年开始,查正严一改以往“劝解、教育、评理”的模式,在村里组织开展了“婆媳对夸”活动。

       “每次生病去输液,都是我婆婆陪着我”“我儿媳妇顾家又能干”“每天都是婆婆帮忙带孩子”“媳妇平时上班也挺辛苦,她下班回来还不忘给我带点好吃的”……“婆媳对夸”活动上,婆媳不许讲缺点、谈抱怨,只能面对面说优点、夸对方。夸着夸着,即使平时有点小摩擦的婆媳也会握手言和,情到深处则相拥而泣。

       查正严说,“婆媳对夸”活动开展后,村里孝老爱亲成为风气,婆媳不和现象大为减少。为激发广大妇女在和谐家庭中的作用,复兴村每年都坚持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并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表彰,还把每次评选出的人物照片和事迹材料入室上墙,让村民们学有榜样、行有方向。

73岁的查正南因为评上了“好婆婆”而成为“村红”,“好媳妇”周俊身披大红的绶带还免不了面带羞涩,鲤鱼中心村村民组组长杨双九说:“这下好了,每个人都有了心中的榜样,大家学习榜样,我这个村民组长也好当了。”他的话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婆媳对夸”活动正在悄然引领着村风民风的好转。

其实,村干部也何尝没有这种体会。该村妇联主任赵云娜说:“过去,村干部最发怵的工作就是成天疲于调解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如今,赌博的少了,打架斗殴的没有了,封建迷信活动也难觅踪影了,各种社会矛盾、家庭矛盾随之大大减少。”复兴村接地气的“媳妇对夸”活动的开展,引导着群众文明素质的养成,对教化群众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乡愁史馆:孝老爱亲的“精神家园”
        著名诗人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或者上了年纪的老者而言,乡愁是扯不断的线,是跨不过的坎,是舍不了的情。复兴村党支部对此感触颇深,并在弘扬孝老爱亲文化中作为乡土乡情教育的题中要义,投资200余万元,倾力打造复兴村乡愁史馆。
走进该馆,一股浓浓的乡愁气息扑面而来,各个板块用娓娓道来的语言述说了村庄的人文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复兴村独特的山水风光、历史名人,另外还包括建国以来至今,复兴所经历的发展变化和各方面取得的崭新成就。

       月山镇文化站站长李心正介绍说,复兴村乡愁史馆以村史村情、薪火相传、红色经典、家规家训、乡村记忆、复兴工艺、农耕文化等为重点,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还原原汁原味的乡间生活场景,展示浓缩乡村的记忆,传承当地丰厚的民俗文化。

       “每次过年回家,我都会到这个馆里逗留多日,那墙上的《杨氏家训》《陈氏家规》等等,每每读来,常常使我激动万分,这对于我们教育子孙后代确实大有裨益呀!”已过古稀之年的杨成满老人,尽管平时在上海与儿子一起居住,可是每逢春节,他必定赶回家乡,目的就是摸摸这里的一草一木,看看这里的一砖一瓦,真切地体味一番乡愁的味道。

       与杨成满老人同样激动的还有杨根甲,不过有所区别的是,他长期留守在家,并且是村里的一名老党员。“我经常把村里的一些老同志组织起来,到乡愁史馆里拉拉家常唠唠嗑,要知道,村里老年人的生活都比较空虚,乡愁史馆就是我们乐享晚年生活的‘幸福驿站’。”

        这与查正严建设乡愁史馆的初衷不谋而合:“我们就是要把乡愁史馆作为弘扬孝老爱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使其真正成为群众缅古思今、自我教育、凝聚人心、励志笃行的‘精神家园’。”
 
家长学校:孝老爱亲的“薪火传承”
       “仅仅让婆媳受教育只是孝老爱亲的一个点,让村民们接受乡愁教育也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孝老爱亲的重点应该放在年青一代和广大中小学生的身上,因此做好薪火传承文章至关重要。”月山镇党委副书记倪兴说。

       为此,复兴村也大胆进行了尝试,与镇中心学校联手,别出心裁办起了“家长学校”。针对已经成家和即将结婚的青年一代,村里每季度上一次课,每学期还要参加形式灵活多样的考试,学习和考试内容主要以家庭、邻里关系为主,比如:“公婆生日是哪天?”“公婆穿多大号鞋?”“岳父岳母平时喜欢吃什么?”“岳父岳母公经常哪个部位疼?”等等。“家长学校”给考卷打分,并把考卷交给孩子,让孩子和家长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被评为怀宁县“好媳妇”的李晓红说:“‘家长学校’的成功举办,的确能让年青一代的村民体验道德的洗礼、沐浴灵魂的熏陶、接受知识的滋养。”

        针对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学校”则举办“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主题班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知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我育我,不辞苦劳”,懂得“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同时做好“五个一”《感恩德育作业》,即为父母捶一次背、给父母递一杯茶、对父母说一句问候话、主动洗一次衣服、学习做一个菜。“除了做好规定的德育作业,我还经常与爸妈一道,带着礼物登门探望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每次看到我们回去,老人们甭提多高兴了!”13岁的杨露莎小朋友兴致勃勃地说。

“安徽省级法治示范村”、“安徽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安徽省级森林村庄”、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在月山镇复兴村村民活动中心的荣誉墙上,一块块金色的奖牌熠熠生辉,一面面鲜红的奖旗耀眼夺目。“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该村所大力弘扬的孝老爱亲文化密不可分。下一步,我们将把复兴村的成功经验在全镇乃至全县进行复制,让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基因永久传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入人心,又凝聚人心。”怀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月山镇党委书记何刘圣踌躇满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