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让逝者有所安,为后代留青山
时间:2021-08-26 12:06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钱续坤
殡葬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事业,也是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怀宁县不断探索殡葬改革,以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的方式,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愿望,更让文明、节俭、绿色的殡葬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殡葬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事业,也是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怀宁县不断探索殡葬改革,以疏堵并举、标本兼治的方式,满足群众“逝有所安”的愿望,更让文明、节俭、绿色的殡葬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兴建农民公墓,为生命礼仪“添绿”
8月22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在怀宁县,以前每到这天的下午和傍晚,扫墓祭祀、礼敬先祖都是“重头戏”。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在该县平山镇大洼社区司山村民组农民公墓里,前来焚烧香纸的群众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祭扫和家庭追思。
“中元祭祖的习俗不能变,这是千百年来的传承,也是家国情怀的延续,但是祭祀的方式可以改变。”怀宁县民政局局长刘芳说,“我们要让‘魂系生态、叶落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的生态安葬理念在怀宁落地生根。”
“一到上坟的时候,纸灰满天飞,碰到下雨天,身上沾满了泥巴。”司山村民组村民程正水说起过去的陋习还记忆犹新,“特别是以前受传统观念和迷信思想的影响,村民认为坟头越大,墓碑树得越高,墓地占地越多,就表明对祖宗越孝敬,因而导致建大坟、立高碑现象日趋增多。”
为引导村民转变丧葬陋习,破除封建迷信,有效解决随意侵占农田以及死人与活人争地等问题,2011年10月,怀宁县平山镇大洼社区司山村民组在村民理事会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动员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在距离村庄1里多的荒坡上新建公共墓地,并将散落在村前屋后的620多棺坟冢全部迁起,集中安葬在公墓内。
“统一迁葬的费用,由村民组的公益基金全部承担;而迁坟空闲出来的土地,或栽种树木,或进行复垦。”大洼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斌介绍说,“生态农民公墓的管理之前是个棘手的问题,司山村民组充分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制作、统一规格、统一管理的方式,按照园林化建设要求,将公墓规划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以砂石路面和松柏隔开,并在四周全部栽上花卉苗木,真正做到为生命礼仪‘添绿’。”
走进司山村民组公益性生态农民公墓,根本上看不见占地巨大的坟包和杂乱无序的杂草,取而代之的是横成行、竖成列、统一款式结构的长方形水泥墓室,栽植的松树和柏树经过10年的生长,早已郁郁葱葱,这里就像一个整洁幽静的园林。村民烧香放炮,都自觉地在指定的焚烧池边进行。“公墓建设中,我们既充分尊重群众的风俗习惯,又坚持统一管理,实现了一举四得的效果:节约了土地,美化了村容,减少了火灾,提高了文明。”平山镇党委书记董学红说起公益性生态农民公墓,可谓头头是道。
推行节地安葬,向魂系生态“转型”
日前,看着父亲的骨灰被撒在深埋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安徽省怀宁县茶岭镇谭桥村大塥组村民黄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选择就地深埋,既是响应国家绿色殡葬的号召,也是父亲生前的夙愿。”在对比了各种传统殡葬形式后,黄先生一家最终还是选择了节地生态葬,在他看来,节地生态葬比传统殡葬更加环保,也更加实惠,还能随时缅怀亲人。
为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徽省怀宁县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殡葬改革坚决杜绝乱埋乱葬的通告》,规定自2021年4月1日起,全县范围内禁止一切土葬行为,一律实行火化后采取骨灰入葬公墓、存放安息堂(骨灰堂)或者集中深埋不留坟头方式;鼓励节地生态新葬式,对通告实施后死亡人员实行花葬、树葬、草坪葬、江葬的,县和乡镇分别给予每例5000元和2000元的奖励。同时,要求各乡镇完善公益性公墓道路、绿化、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收费标准,未经批准不得转为经营性公墓,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转让或承包给任何单位、个人经营。“与此同时,我们合理规划出一定的区域,在不改变原山林地土地性质和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划定集中安葬区域进行山林地立体复合利用,推行实施深埋不留坟头的安葬方式,提倡厚养薄葬,实行无公害生态安葬。”怀宁县民政局副局长黄海介绍说。
据了解,该县节地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不得超过0.5平方米、合葬墓穴不得超过0.8平方米;提倡不建硬质墓穴、使用可降解骨灰盒(容器),地面不立碑或统一使用小型黑色卧碑,采用立式碑的碑高不得超过0.6米。“以前的乱埋乱葬不仅污染生活环境、浪费土地资源,而且有损村容村貌,现在政府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我举双手赞成!”该县小市镇禅师村村民占海林笑着说。
注重生命教育,让文明新风“劲吹”
“我们要充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可贵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生命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意义,这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正确认识生死悲欢,珍爱生命,乐观向上,意义十分重大……”在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道德大讲堂”里,一场名为《注重生命教育》的讲座吸引了当地100多位群众前来聆听。
为在群众中大力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厚养礼葬、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近年来,该县在月山、茶岭、平山、腊树等乡镇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媒介和多种形式,引导树立文明、理性、卓越的现代生死观;在尊重传统殡葬祭祀礼仪基础上,对丧礼的三个环节——殡礼、葬礼和祭礼进行创造性发展,并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把殡葬礼仪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培育并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推动生命教育普及化与全面化,目的是让人们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同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并能使殡葬场所转化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基地,这对于倡导文明新风大有裨益。”怀宁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安宁说。
在注重生命教育的基础上,怀宁县还主动加强行业自律,成分发挥镇村红白理事会作用。该县民政局积极推动殡葬服务机构依法成立殡葬行业协会,指导行业协会理顺运行机制,探索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20个乡镇则镇、村为单位,利用镇、村的文化礼堂(道德讲堂),邀请德高望重的乡贤出面,主持成立人员精当、架构合理、制度健全的红白理事会,包揽村民的“红白事”,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殡葬服务。“红白理事会的正常运作,不仅可以为村民减轻经济负担,避免相互攀比,遏制薄养厚葬,还杜绝了农村的私埋乱葬,实现移风易俗破陋习、文明节俭办丧事。”怀宁县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周著说。
怀宁县:让逝者有所安,为后代留青山
作者:钱续坤
作者:钱续坤
兴建农民公墓,为生命礼仪“添绿”
8月22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在怀宁县,以前每到这天的下午和傍晚,扫墓祭祀、礼敬先祖都是“重头戏”。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在该县平山镇大洼社区司山村民组农民公墓里,前来焚烧香纸的群众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祭扫和家庭追思。
“中元祭祖的习俗不能变,这是千百年来的传承,也是家国情怀的延续,但是祭祀的方式可以改变。”怀宁县民政局局长刘芳说,“我们要让‘魂系生态、叶落归根,回归自然、绿荫后人’的生态安葬理念在怀宁落地生根。”
“一到上坟的时候,纸灰满天飞,碰到下雨天,身上沾满了泥巴。”司山村民组村民程正水说起过去的陋习还记忆犹新,“特别是以前受传统观念和迷信思想的影响,村民认为坟头越大,墓碑树得越高,墓地占地越多,就表明对祖宗越孝敬,因而导致建大坟、立高碑现象日趋增多。”
为引导村民转变丧葬陋习,破除封建迷信,有效解决随意侵占农田以及死人与活人争地等问题,2011年10月,怀宁县平山镇大洼社区司山村民组在村民理事会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通过动员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在距离村庄1里多的荒坡上新建公共墓地,并将散落在村前屋后的620多棺坟冢全部迁起,集中安葬在公墓内。
“统一迁葬的费用,由村民组的公益基金全部承担;而迁坟空闲出来的土地,或栽种树木,或进行复垦。”大洼社区党支部书记胡斌介绍说,“生态农民公墓的管理之前是个棘手的问题,司山村民组充分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制作、统一规格、统一管理的方式,按照园林化建设要求,将公墓规划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以砂石路面和松柏隔开,并在四周全部栽上花卉苗木,真正做到为生命礼仪‘添绿’。”
走进司山村民组公益性生态农民公墓,根本上看不见占地巨大的坟包和杂乱无序的杂草,取而代之的是横成行、竖成列、统一款式结构的长方形水泥墓室,栽植的松树和柏树经过10年的生长,早已郁郁葱葱,这里就像一个整洁幽静的园林。村民烧香放炮,都自觉地在指定的焚烧池边进行。“公墓建设中,我们既充分尊重群众的风俗习惯,又坚持统一管理,实现了一举四得的效果:节约了土地,美化了村容,减少了火灾,提高了文明。”平山镇党委书记董学红说起公益性生态农民公墓,可谓头头是道。
推行节地安葬,向魂系生态“转型”
日前,看着父亲的骨灰被撒在深埋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安徽省怀宁县茶岭镇谭桥村大塥组村民黄先生不无感慨地说:“选择就地深埋,既是响应国家绿色殡葬的号召,也是父亲生前的夙愿。”在对比了各种传统殡葬形式后,黄先生一家最终还是选择了节地生态葬,在他看来,节地生态葬比传统殡葬更加环保,也更加实惠,还能随时缅怀亲人。
为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徽省怀宁县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殡葬改革坚决杜绝乱埋乱葬的通告》,规定自2021年4月1日起,全县范围内禁止一切土葬行为,一律实行火化后采取骨灰入葬公墓、存放安息堂(骨灰堂)或者集中深埋不留坟头方式;鼓励节地生态新葬式,对通告实施后死亡人员实行花葬、树葬、草坪葬、江葬的,县和乡镇分别给予每例5000元和2000元的奖励。同时,要求各乡镇完善公益性公墓道路、绿化、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收费标准,未经批准不得转为经营性公墓,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转让或承包给任何单位、个人经营。“与此同时,我们合理规划出一定的区域,在不改变原山林地土地性质和基本用途的前提下,划定集中安葬区域进行山林地立体复合利用,推行实施深埋不留坟头的安葬方式,提倡厚养薄葬,实行无公害生态安葬。”怀宁县民政局副局长黄海介绍说。
据了解,该县节地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不得超过0.5平方米、合葬墓穴不得超过0.8平方米;提倡不建硬质墓穴、使用可降解骨灰盒(容器),地面不立碑或统一使用小型黑色卧碑,采用立式碑的碑高不得超过0.6米。“以前的乱埋乱葬不仅污染生活环境、浪费土地资源,而且有损村容村貌,现在政府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我举双手赞成!”该县小市镇禅师村村民占海林笑着说。
注重生命教育,让文明新风“劲吹”
“我们要充分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可贵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生命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意义,这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正确认识生死悲欢,珍爱生命,乐观向上,意义十分重大……”在怀宁县月山镇复兴村“道德大讲堂”里,一场名为《注重生命教育》的讲座吸引了当地100多位群众前来聆听。
为在群众中大力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厚养礼葬、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近年来,该县在月山、茶岭、平山、腊树等乡镇建设生命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各种媒介和多种形式,引导树立文明、理性、卓越的现代生死观;在尊重传统殡葬祭祀礼仪基础上,对丧礼的三个环节——殡礼、葬礼和祭礼进行创造性发展,并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把殡葬礼仪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培育并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推动生命教育普及化与全面化,目的是让人们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同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并能使殡葬场所转化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基地,这对于倡导文明新风大有裨益。”怀宁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安宁说。
在注重生命教育的基础上,怀宁县还主动加强行业自律,成分发挥镇村红白理事会作用。该县民政局积极推动殡葬服务机构依法成立殡葬行业协会,指导行业协会理顺运行机制,探索合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20个乡镇则镇、村为单位,利用镇、村的文化礼堂(道德讲堂),邀请德高望重的乡贤出面,主持成立人员精当、架构合理、制度健全的红白理事会,包揽村民的“红白事”,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殡葬服务。“红白理事会的正常运作,不仅可以为村民减轻经济负担,避免相互攀比,遏制薄养厚葬,还杜绝了农村的私埋乱葬,实现移风易俗破陋习、文明节俭办丧事。”怀宁县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周著说。
相关文章
- 03-14凝心聚力破难题 刘庄矿久久为功创标杆
- 09-23恒源股份任楼矿加减并用算好安全经营两本账
- 06-22皖北煤电智能公司设立分会场参加集团工作会议
- 01-22合肥瑶海区实施“薪火永相传、建功新时代”工
- 04-26麻地梁矿“导师带徒”式技术传承当休矣
- 10-19皖北煤电智能公司召开智慧矿山项目启动会
- 09-27合肥庐阳经济开发区将党建引入企业发展中
- 02-08书画家义写春联送合肥市瑶海区一线环卫工人
- 01-25朱仙庄矿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
- 07-08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