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怀宁县:“能人回归”形成“雁阵效应”

时间:2022-02-25 16:49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钱续坤 罗少坤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才有朝气、才有生气。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乡村振兴才有底气、才有朝气、才有生气。2021年,怀宁县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深入推动“能人回归工程”,加快招引各类创业成功人士、外出求学高层次人才等能人回乡发展、回村任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动力——

 

怀宁县:“能人回归”形成“雁阵效应”
钱续坤  罗少坤

四方贤士“回村子”

从每天出入高楼大厦、现代工厂到现在扎根田间地头,几个月下来,毕治善已经适应了农村基层工作。为家乡父老干事,这是他的选择。

这里是怀宁县月山镇月山社区,今年51岁的毕治善,是土生土长的月山人。先前,他在深圳开公司多年,做手机配件的生产与出口,高峰时企业一年纯利润900多万元。

2021年,从县到镇、从镇到社区,家乡各级负责人做他的工作,希望他能回来发展,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这事,毕治善想了很久。

“一家四代都在深圳,我一回来,就要长期分开了……没什么基层工作经验,也怕做不好……”毕治善说。

2021年10月,毕治善终于下了决心,他将公司交给家人管理。交接之后,他开车回到老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来社区报到。回到家乡,毕治善被怀宁县月山镇党委任命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从熟悉社区情况开始,毕治善天天兜里揣着笔记本。他也十分遵守社区各项制度,那时还没配钥匙,他每天早上8时不到就上班,党群服务中心大门没开,他就在门口站着等。2021年底,通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毕治善成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毕治善说,2021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现在正在谋划把牌坊组“三园五基地”间的连接区域100多亩荒山,流转发展蓝莓,并把月斯路两旁荒地流转种植油茶,新的产业基地更多应用智慧设施。“发展乡村经济要苦干实干,更要精干巧干,我常跟大家说,思想不要受拘束。”

在怀宁县清河乡龙池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带头人陈卫中曾是一名军人,2005年退役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在江西办了一家工业石膏粉加工厂。下决心回村后,2021年3月,他被乡党委任命为村党总支副书记,在年底换届选举中,正式拿过“接力棒”。

龙池村今年36岁的陈五兽,大学毕业后走南闯北,进过工厂、做过销售。2021年7月回村后,他从后备干部干起,年底正式进入村“两委”班子。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这里山场多,又有种植茶叶的传统,自己也有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想法。”陈五兽说。

据怀宁县委组织部农组办主任江玉娣介绍,该县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能人信息库,按创业能手、专技能手、经管能手等类别“一人一档”登记造册。2021年,全县村(社区)共摸排5100余名在外能人,累计回引在外经商人员286人、退役军人181人、高校毕业生104人,并柔性引进农业院校博士5人。

 

乡情纽带“搭梯子”

“也有人说我有福不享,农村工作这么复杂,为什么还要回来?”毕治善说,正是这么多年他看到外地发展越来越好,家乡情怀越来越浓,他时常想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实际上,2017年他就在月山镇几个村流转了340多亩土地种植蓝莓。2021年,蓝莓有了收成,新的事业有了成果,也让毕治善更有底气回到家乡。

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永难割舍的牵挂。在怀宁县,为推动能人返乡,县委书记到乡镇必问能人,乡镇党委书记到村必谈能人,村党组织书记到户必寻能人。三级书记发挥乡情纽带功能,通过召开恳谈会、上门走访、组织返乡参观等方式,广泛动员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外出求学高层次人才、离退休老干部等投身家乡建设。

2021年底,怀宁县清河乡龙池村陈俭恒正式退出村“两委”班子。书记、主任“一肩挑”,陈俭恒深感不好“挑”,离任前,他干了一件“大事”。

龙池村是一个山区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近几年才告别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尴尬,并发展了200多亩茶园和100亩蓝莓。

“我年龄大了,现在村集体经济刚有点起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一届‘两委’班子能否继续带领村民致富,是我一直牵挂的事。这几年,我不厌其烦地联系在外能人,希望他们能够回村,挑起发展重担。”陈俭恒说。

陈卫中在江西创业时,陈俭恒就对他很了解。在他看来,陈卫中为人真诚、做事认真,对家乡发展也很关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几年来,他和陈卫中一直保持着联系。终于,陈卫中被说动了。

陈俭恒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的龙池村“两委”班子共有5人,学历都在大专以上,平均年龄38岁,在全县243个村(社区)中算是十分年轻的班子。

陈俭恒说,年轻人尤其大学毕业生精力旺盛、积极性高,见多识广、敢于尝试,个人的资源、信息渠道更广,家乡面貌确实需要这样的能人去改变。

2021年,龙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只有10多万元,下一步怎么干?陈卫中介绍说,蓝莓有专业公司负责管理,茶叶方面还要重点进行新茶园开发和老茶园改造,并建设茶叶加工厂。经他多方联系,现在初步确定有5家企业到这里投资发展茶园,还有1家投资种植羊肚菌,村集体入股获得分红。

能人回报家乡,家乡回馈能人。2021年7月,怀宁县出台激励政策,每年拿出村级集体经济自主经营性纯收入的50%,用于奖励村(社区)“两委”干部和经营骨干。

 

创业发展“铺路子”

“回村工作,工资待遇方面对能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吸引力。能人回村,家乡情怀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现在有足够大、足够多的平台,能够为家乡父老做一些事。”江玉娣说。

江玉娣介绍,村级集体经济火热发展,乡镇工业园区加快建设,为返乡能人提供了“用武之地”。乡村振兴、培强扶优还有农业部门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让能人不仅能回得来、留得住,更能干得好。2021年7月,怀宁县开展村级联合党委试点工作,县财政每年也给予400万元奖励支持发展产业。

在怀宁县每个乡镇,3至5个村级党组织组建一个村级联合党委,将人员、资金、资源、资产等集中管理使用,整合现有项目,打造新的项目,全县共组建了24个村级联合党委。除村(社区)“两委”班子外,这些村级联合党委也吸纳了一些懂市场、善经营的返乡能人。

在怀宁县洪铺镇石库村党支部书记朱之华看来,现在在农村发展产业,只要有想法、有决心,就不缺发展资金。进村工作3年多,他和干部群众一起将这个负债村,发展成了年收入53万元的富裕村。

同样作为返乡能人,刚刚接手村里工作,朱之华就加紧和本村能人联系。石库村种粮大户多,在外从事餐饮行业的人多,他萌生了建设粮食烘干厂的想法。通过争取项目资金、补助资金等,并吸纳种粮大户入股资金,石库村建起了日烘干200吨的粮食烘干厂,年纯收入约50万元。

村级联合党委试点工作开始后,石库村和另外3个村共同成立了怀宁县滨河联合党委,朱之华被选举为副书记。

“烘干厂太单一,收入有限,我们一直在谋划建设大米加工厂,但是单个村投资压力大,搞不起来,现在可以借助大家力量‘抱团取暖’。除争取相关资金外,还吸纳了每个村各40万元入股资金。”朱之华说,“去年8月,大米加工厂开工建设,今年1月正式运营,日加工大米80吨。”通过联系对接,已有2家石库村在外能人的餐饮企业和联合党委达成了3000吨大米采购意向。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人,这几年,朱之华没少吃苦。秋收季节,烘干厂24小时运转,他和其他村干每天至少3人在烘干厂,日夜加班,有时朱之华干脆自己开铲车搬运稻谷。

“今年大米加工厂要纯赚100万元,我们还要在地上打三个滚,苦还有得吃!”话虽是玩笑话,但朱之华的眼中却透露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