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刘同星:将创业的“论文”写在智慧种田上

时间:2022-07-12 17:48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钱续坤 刘惠子
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留在城市发展,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大桥村95后小伙刘同星却不一样。5年前,他辞去上海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一头扎进农田里,潜心播种自己的理想。如今的刘同星,已接过上一辈的接力棒,承包了3000亩稻田,在稻田里摸爬滚打的同时,将年轻的想法注入脚下的土地,演绎着新时代新农人的别样故事。 7月8日,伴随着一阵轰鸣声,无人机徐
  很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都希望留在城市发展,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大桥村95后小伙刘同星却不一样。5年前,他辞去上海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一头扎进农田里,潜心播种自己的理想。如今的刘同星,已接过上一辈的“接力棒”,承包了3000亩稻田,在稻田里“摸爬滚打”的同时,将年轻的想法注入脚下的土地,演绎着新时代“新农人”的别样故事。
 
  7月8日,伴随着一阵轰鸣声,无人机徐徐起飞,在稻田上空盘旋飞行,所经之处,肥料均匀播撒。刘同星说,以前20个工人一天能播撒80袋复合肥或是尿素,存在播撒不均匀等问题,植保无人机一天能播撒100袋肥料,每亩精确到克。不仅如此,喷洒农药方面,七八个工人一天能喷洒40至50亩,而且还会伤害田间幼苗,植保无人机一天能喷洒300多亩,还不会损伤幼苗。6个工人一天播撒60亩地的种子,植保无人机一天能播撒200多亩,种子精确到克……
 
  刘同星在大学读书是学的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但是在校期间却对体育健身充满了兴趣,于是考了教练证,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健身会所从事教练工作。随着健身市场趋于饱和,而他在健身方面并非科班出身,继续做下去前景并不乐观,和父母商量后决定回家种田。
 
  “我是标准的‘农二代’。”刘同星说,父母年轻时在家务农,虽然后来父亲从事农资生意,家里生活条件好了,他也没干过农活,但从小到大父母一代的辛苦他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选择回归农田,就是出于一种情怀和使命感。
 
  2017年,刘同星从上海辞职回老家创业,就做好了吃苦的打算。“每年地里最忙的时候正好赶上放暑假,我小时候看着家里的长辈们下地干活就想,什么时候可以不那么辛苦也能有好的收获,父母那时候笑我是异想天开。”2019年,刘同星儿时的“异想天开”却真的实现了。
 
  “2019年初,大疆和极飞的植保无人机慢慢兴起,给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于是就在网上了解植保无人机的知识,再通过线下实体店参观考察。”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刘同星了解到这种机器对农业生产种植的收益和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国家对农户使用植保无人机发展农业生产也有很好的扶持政策。2019年4月,刘同星订购了一台植保无人机,自己学习操作使用,很快就上手了。
 
  用上无人机后,刘同星只需将提前浸泡的稻种灌入种盒,调试好各项参数,人不用下田,通过手柄和手机就能操作。3000多亩地,平均每亩地用时不超过1分钟。在这种模式下,刘同星的农场每年带动百余人家门口轻松就业。“干活儿比以前轻松多了,收入还不少,跟着年轻人生活更美好啊。”村民张志军说。
 
  从刚开始的喷洒农药到播撒肥料、播撒种子,科技不断进步,科学经营的农场也在进步。“目前我的农场走的正是科技生产种植、互联网智能管理的模式。这两年,我经常出去参加一些农业技术培训,遇到了许多同龄人,有的甚至比我还要小。”在刘同星看来,如今许多青年都把目光瞄准了农村,越来越证明农村是创业的广阔天地,他也下定决心,让科技赋能农业,做新时代的“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