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智慧中药房”让中医药更亲民
时间:2022-11-07 16:32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刘畅
作者:刘畅 合肥康春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5月,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文件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建设中医药信息化平台、发展智慧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作为传统国粹的代表,是如何与信息化、智慧平台等关键词联系上的?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为中医药产业赋能,为百姓造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
作者:刘畅
合肥康春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5月,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文件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建设中医药信息化平台、发展智慧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作为传统国粹的代表,是如何与“信息化”、“智慧平台”等关键词联系上的?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为中医药产业赋能,为百姓造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康春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在线处方,专业生产
在康春堂建设的“智慧中药房”里,一批中药师正忙碌于一批先进生产设备之间,成批的中药材先是分别调配整理好,然后在机器里集中煎煮,最终直接做成密封的中药汤剂,便于运输和储存。
“智慧”体现在何处?据康春堂董事长孔振介绍称,“智慧中药房”首先通过与医疗机构HIS系统(处方管理系统)对接,在线获取电子处方,通过系统+人工的方式,进行严谨的处方审核后,利用专业机器进行自动化煎煮生产,并将包装好的药品直接配送上门。目前,公司已与省内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药事服务。
“智慧中药房”自动化煎煮生产
康春堂生产的中药汤剂成品
康春堂生产的中药汤剂成品
技术赋能,优势明显
对比传统的开方煎药模式,“智慧中药房”有诸多优势。“目前我们同城之内上午传送处方,下午即可拿到中药汤剂,省内患者次日即可配送到位。通过机器操作,人工监督,保障了煎药的工艺与质量稳定,解决了患者自行煎煮效果差、费时费力的困扰,高效率的生产也减少了患者取药时间,做到方便、快捷、安全、贴心。”
康春堂质量检验工作
“传统医疗机构建立一个中药房成本很高,既要考虑采购成本问题,还要考虑药材贮存、养护的人力成本及管理等问题。”孔振表示,针对这个痛点,康春堂建立了“智慧中药房”,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效应,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目前我司智慧中药房汤剂、膏方日产能可达5万袋,可满足大量医疗机构的需要。”孔振认为,“智慧中药房”做到了四方受益,“政府受益、百姓受益,医院受益,企业受益。”
那么这么大规模的中药集中生产,质量和安全如何得以保证?孔振介绍称,他们从源头把关,确保全流程的专业可靠。首先,在药材采购方面,公司拥有专业的进口检测设备,检测结果真实、可靠、稳定,确保了药材来源的品质。其次,在处方复核方面,每一个收到的处方,都会通过机器校对+专业中药师人工复核,确保处方无误才开始生产。最后,物联网技术的赋能,让处方可以做到“一人、一方、一码”,从接方到配送全流程能够做到安全、透明、可追溯。
康春堂部分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经典名方,传承创新
合肥康春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9年来,公司先后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入合作。牵头主持了21项中药创新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着作权22项,发表论文2篇。2019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
康春堂万级洁净区生产直接口服中药饮片
除了发展中药智能化生产之外,公司目前还着力于经典名方的传承与创新。我国中医源远流长,仅清代以前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的方剂就超过10万首,其中仍被广泛应用、疗效确切、且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方剂将是未来经典名方开发的重点。康春堂2018年启动经典名方项目,已开展泻白散、清肺汤颗粒、辛夷散3个产品的研究。未来计划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对经典名方的汤剂利用提取、浓缩、干燥、制粒技术制成颗粒剂型,确保质量可控,用药安全。
孔振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儒道治企,仁惠天下’的核心理念,立足传统中药文化,以提高全民健康为使命,从中药源头控制,规范道地药材种植、倾力现代中药研发、致力于中医药事业发展。”
相关文章
- 05-04怀宁县扎实推进城乡居保各项工作
- 05-25合肥市瑶海区严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 01-28安徽省首个“千亿县”肥西,整装再出发!
- 05-10十多年 合肥庐阳经开区女企业家袁娅做了许多事
- 06-23怀宁县“三来三往”助推就业见习“零障碍”
- 12-28海孜矿在职工堂引入“互联网+”思维
- 12-20朱集西矿“六包六保”认真抓实党建工作
- 08-27合肥市系列智慧书法课堂助学生乐度假期
- 10-10怀宁县实施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
- 04-28【车展特稿】安徽叉车:如何“搬运”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