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旌德:改革创新让文旅经济活起来

时间:2025-03-31 22:21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吴明 张骅
来自旌德的报道②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春天的皖南景色更美。3月18日,当《中国企业报》记者走进安徽旌德县时,如置身在天然氧吧,心性无比舒畅。那阶梯式的茶园一直绿到天边,那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在绿色的海洋里升起人间烟火,那一群群踏青而至的红绿男女,呈现出该县文旅经济的新面貌。 创新引领,差异化发展 据旌德县文旅局局长贺懿华介绍,近年来,旌德
来自旌德的报道②
 
本报记者 彭学英/吴明 张骅
  春天的皖南景色更美。3月18日,当《中国企业报》记者走进安徽旌德县时,如置身在天然氧吧,心性无比舒畅。那阶梯式的茶园一直绿到天边,那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在绿色的海洋里升起人间烟火,那一群群踏青而至的红绿男女,呈现出该县文旅经济的新面貌。
 
  创新引领,差异化发展
 
  据旌德县文旅局局长贺懿华介绍,近年来,旌德县在省、市顶格推进大黄山建设新机遇下,充分发挥在大黄山区域中的东门户作用,坚持“差异化、体系化、资本化”发展思路,以发展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会展经济、文化服务六大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好“养”文章、做活“夜”经济、实现“上黄山看风光、来旌德看星光”。
 
  围绕大黄山和皖南川藏线两大旅游IP串联,谋划重点文旅项目68个、总投资301.81亿元,建立“党政双组长+大黄山重点项目指挥部+国有公司旅游发展联盟”调度机制,强力推进重点文旅项目。
 
  “上黄山看风光,来旌德看星光”差异化思路,创新性提出打造“皖南不夜城”,以城区“三街三景”为核心区域,推进文庙水街、徽源河坊街等城市街区夜景亮化、环境美化等工程,谋划推进沉浸式元宇宙主题剧本杀小镇、非遗出海等文旅融合项目,全面激发游客消费潜能。
 
  同时,为满足游客“鸟瞰黄山”需求,深入挖掘低空飞行市场,建设通航机场、滑翔伞基地等一批低空游览观光项目,深度对接包含“五基地一中心”的亿航项目,开发航空体验、航空运动等航空旅游产品,探索通航旅游新领域。
 
  茶园是旌德县文旅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旌德县三溪镇路西村党总支书记蒋丰收告诉记者,路西文旅产业以路西空中茶园为核心,景区以茶文化为主题,2024年对空中茶园道路、木屋和栈道等硬件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的“四好农村路”直通茶山,增设茶园观景台及田园观光小火车,新建咖啡屋、露营基地及茶室屋、互动体验室等旅游新业态,结合“难忘的旋律畅游中国”万人游旌德站活动,2024年4月至5月在路西景区推出“醒春计划”活动,活动期间一个月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
  “旅游+”改革,丰富业态
 
  “如何将文旅做活,关键在‘旅游+’改革,丰富业态”。贺懿华局长说,为了丰富业态,紧抓产业跨界融合特征,进一步推动“旅游+”改革,抢抓银发经济发展机遇,常态化举办“难忘的旋律”唱游中国艺术家邀请赛旌德站活动,通过“演艺搭台、旅游唱戏”等多种形式,充分释放“旅游+”市场潜能。
 
  积极践行文旅融合发展思路,进一步推动与“文化、气象、体育、农林”等融合,举办了时代新秀城市汉服秀活动、民俗文化季、凫山新春烟花节、三溪路西醒春计划、庙首镇采茶节、黄高峰登山节、兴隆赏梅会等文旅主题活动15场。
 
  以“跟着赛事游旌德”为口号,不断完善全县文旅体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皖南阿拉善”精品越野基地项目,着力构建“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体育文旅新模式,举办了新建越野车体验赛、凫山山地越野邀请赛、天然氧吧毅行大会全国首站旌德站、山猫纵队长三角自驾越野等活动。
 
  深入践行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旅游景区文化特色,开展一系列品质提升工作。江村景区以“孝”文化主题,增设了文旅农商产品市集和手工艺展示项目,设置了网红摄影打卡点6处。路西景区增设烧烤、露营、咖啡厅、围炉煮茶、汉服摄影、农产品集市等新业态,并完成了登山道路沥青铺设及木栈道升级。
 
  围绕研学游、亲子游、康养游、自驾游等主题,推出“踏青赏梅之旅”“皖美接年驾,驾游旌德”等旅游线路产品12个。围绕“药食同源”,充分利用“灵芝”“黄精”等地方风物,创新研发了200道美食新品。设计上线文创伴手礼12种。
 
  兴隆镇三山村党总支书记倪海超说,在“微改造·精提升”上下功夫,以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为特色元素,通过提升红色三山纪念馆,铺设彩虹路,打造央视直播点网红打卡地,提升兴隆梅园旅游点,修缮艺术化院墙、围墙,设置艺术化景观小品及特色卡通人物“薯哥”“田妞”“梅娃”等,打造了集三山艺术公社、农耕文化长廊、荷花形观景台等景观节点为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打造了村田民宿、溪谷秘境、青创公社、村田里大食堂、水上研学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持续不断艺术提升,打造沉浸式体验之旅,吸引众多摄友和游客纷至沓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品牌赋能,协同发展
 
  “打卡地也好,热点也罢,关键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贺懿华局长说,我们与一些发达地区的文旅经济相比,短板就是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说实在的,一个小水沟进行改造并打造品就能成为一个人们争相去看的热点,为什么?还是品牌起了作用。
 
  为此,旌德县极培育宣砚等“后备箱”基地,实现农特产品、文创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2024年宣砚文化园获评安徽省“皖美消费新场景”及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旌歙古道成功入选《节气生态文旅品牌名录》,海螺国际大酒店成功创成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红色龙川入选安徽省十五佳红色旅游康养基地,江村获批安徽省精品美食村。培育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4家、银牌民宿3家。旌德县先后获评“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中国文旅融合特色发展示范县”和“中国最美自驾游目的地”等称号。
 
  坚持文化惠民与夯实基层文化力量相结合,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文化馆、图书馆、融媒体中心新馆建设,创成省级非遗6项、市级非遗9项,建成宣砚文化园和宣砚技艺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宣砚文化园获评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宣砚制作技艺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工坊”。
 
  持续搭建开放、包容的群众文化展示平台,在全市首创建成乡镇文化大礼堂10个、村(居)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8个,建成城市公共文化空间3个,组建舞龙舞狮、锣鼓等特色农民演艺队30余支。发掘制作《井水不犯河水》《行拥背母》等成语典故短视频10个。精心创作皖南花鼓戏《井水不犯河水》《不忘初心》。2024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400余场。
 
  近年来,兴隆镇对梅园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打造集赏梅、采梅为一体梅园生态旅游区,促进采摘与旅游研学相融合,围绕梅园做活“经济文章”,梅花变梅子,从“卖风景”到“卖果实”。在丰富品牌内涵的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进无差别传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做大做强梅果产业,助力农户增收致富,2024年梅园青梅产量15万斤,销售鲜果价格均价在2.5元/斤。
 
  今年元月,梅园脚下开设了“稻香”咖啡屋,集装箱咖啡屋外部,大型遮阳伞下摆放着精致美观的露营桌椅,艺术化景观妙趣横生,成为游客休闲旅游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