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安徽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

时间:2025-07-25 20:11来源:中国企业报看安徽 作者: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本报记者 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7月24日,记者从安徽省工信厅获悉,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位居全国第8;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均位列首位。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其支撑作用在安徽发展进程中持续凸显。 工业经济稳步攀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四五以来,安徽省工信领
本报记者 彭学英 / 吴明 张骅
  7月24日,记者从安徽省工信厅获悉,“十四五”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位居全国第8;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均位列首位。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其支撑作用在安徽发展进程中持续凸显。
 
  工业经济稳步攀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十四五”以来,安徽省工信领域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实现“位势向上、结构向优、质量向好”的良好态势,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从能源原材料基地到新兴产业聚集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深度转变。
 
  规上工业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20年的3.79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5.5万亿元,全国排名从第12位跃升至第6位,工业经济的规模与影响力同步提升,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新兴产业引领作用愈发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从2020年的40.3%提升至2024年的43.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从33.5%提高到42.4%,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43.8%;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从7.8%提高到11.1%,结构“向优”趋势显著。
 
  如今,安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多个领域形成规模优势: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约10%的汽车、11%的新能源汽车、15%的家电、20%的光伏组件、30%的光伏逆变器、50%的光伏玻璃在此生产,产业集群效应持续释放。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驱动链群融合显著
 
  安徽工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日益牢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2020年的第7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5位,发展质效迈上新台阶。
 
  企业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十四五”以来,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较2020年末增长2.7倍。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从16.6万元提升至23.2万元,亩均营收从355.1万元提升至456万元,单位产出效益增长超30%,实现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变。
 
  围绕省委确立的“6178”产业布局,安徽统筹传统、新兴、未来三类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一链一策”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打造制造业“4433”万千亿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汽车产业实现“皖美蝶变”,2024年全省汽车规上工业企业营收超7800亿元,居41个工业大类行业之首;2025年上半年,汽车产量1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73.1万辆、出口汽车46.1万辆,均居全国首位,形成从整车到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2024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较2020年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台阶;2025年上半年,电子信息行业增长27.8%,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0.7%,“芯”“屏”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不断完善。
 
  此外,安徽光储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3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居全国第5位,机器人产业集聚60多家整机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5位,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安徽制定实施多项行动方案,统筹推进“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全球“灯塔工厂”、国家级智能工厂、5G工厂、绿色工厂、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从2020年的全国第15位跃升至目前的第6位,2025年将实现全省重点行业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重点行业规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两个“全覆盖”。
 
  工作中坚持“点线面”一体推进:“点”上打造省级中小企业典型示范项目259个;“线”上打造龙头企业“链动”产业链典型示范项目121个,带动3000多户上下游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面”上引导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实施集群式改造,打造“一区一业一样板”71个,全方位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制定实施相关行动方案,梯次培育“省级新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构建“研发-产品-推广应用”全链条产业创新体系。
 
  “十四五”以来,累计培育省级新产品2940项、“三首”产品1676个、工业精品477项、标志性产品30项。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支持“三首”产品研发和推广的专项政策,近三年来,累计有37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实现国产替代,其中国仪量子电子顺磁共振谱仪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有能力研发该型产品的国家。
 
  在全国首创医药创新产品比照享受“三首”政策,助力4款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推广应用,其中安科生物的抗乳腺癌靶向药“安赛汀”获评后,进入全国500家医院,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
 
  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光储领域,光伏逆变器、异质结电池片技术水平全球领先,钙钛矿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位居行业前列;阳光电源储能变流器产品获得全球首个构网技术标准认证,合肥欣奕华完成全球首台大尺寸GW级钙钛矿蒸镀设备量产交付,华晟新能源刷新异质结组件功率和效率世界纪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加快培育优质企业,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安徽制定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按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成长路径,梯次打造优质企业梯队。
 
  “十四五”以来,全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万家,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22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居全国第8位。强化“专精特新板”“专精特新贷”等精准赋能,1073家企业在省“专精特新”专板入板培育,全省境内上市公司186家,其中95家为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企业群体不断壮大。
 
  安徽省连续成功举办七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有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4万多嘉宾参会,举办各类活动149场次,签约项目4326个、完成投资额1.2万亿元,成为展示安徽制造业发展成果、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2025年9月20日,第八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以“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为主题举办,诚邀各方深度参与,聚力将大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盛会。
 
  安徽工信领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工业稳增长、培育优势产业、发展“三首”产品、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等方面形成特色亮点。未来,安徽将继续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为全国工业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安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