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突出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支持创新创业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合肥高新区突出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支持创新创业

时间:2013-09-14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财政投入撬动6-10倍社会投资
 
    【记者吴明合肥报道】9月14日,记者从合肥高新区了解到,该区现有企业5000多家,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成长初期阶段。面对“创业难”“融资难”的困境,高新区充分运用财政杠杆,投入不到5亿元的财政资金,撬动了约30多亿元的银行信贷、机构投资等社会资本,创新贷、助保贷、天使基金、创投基金、整贷直发等金融新产品实现金融与创新创业高效对接,助力破解“创业难”“融资难”。
 
转变方式
    合肥宏晶微电子公司是一家专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时间短,规模仅有二、三百万,为了帮助企业融到第一笔贷款,高新区和杭州银行合作的“创新贷”采用了信用担保方式,帮助企业融资35万。该企业目前发展良好,预计2013年将全面实现量产,产值可突破1000万元。
    这是合肥高新区财政扶持企业方式的悄然转变。传统的扶持企业方式仅仅是对企业进行一些财政资助,受益的企业面小,资金无法收回,“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经过近两年的探索,高新区财政投入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直接投入”向“间接引导”转变,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合作,通过“放大效应”,形成资金池,滚动支持更多的创新创业;二是由“无偿拨付”向“有偿使用”转变,通过市场信贷、股权投资给予企业有偿的资金扶持,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三是由“分散补贴”向“集中扶持”转变,把以前分散在各部门扶持企业发展资金统筹为高新区支持经济及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把零散的政策系统归并到一个政策体系,扶持企业更加科学、公正、透明。
 
创新手段
    民营企业合肥同智机电主要从事机电管理系统、特种电机等研发、生产、销售,2011、2012年获得高新区创投基金投资5000多万元,约占该公司股权的6%,2012年底该公司营业收入比2010年增长147%,净利润增长229%。欣绿桥环保咨询服务公司由海归创业,为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提供环保咨询服务,公司基本没有固定资产,运转略有起色,高新区“整贷直发”给予公司10万元的贷款,缓解了该公司的“燃眉之急”。
    针对初创期及成长期企业投入不足、轻资产、贷款难的现状,合肥高新区推出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创新贷、助保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减少抵押,风险共担,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高新区以不到5亿元的资金撬动了约30多亿元的社会资本,资金撬动比例达1:6以上。“创新贷”是省内首次银政保合作,区财政投入500万元,财政资金、担保公司资金各按50%投入设立风险池,银行放大10倍安排定向信贷,已有24家企业成功申请“创新贷”5815万元。“助保贷”区财政投入400万元设立风险准备金账户,银行贷款余额为风险准备金的5-10倍,运作1个月就为企业成功发放贷款500万元。 区财政在银行存入250万元的担保基金,银行为创业者提供“整贷直发”小额贷款,可贷款金额为担保金的3-5倍,已累计发放贷款82笔812万元。高新区投资2.5亿元入股天使基金等5支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撬动13.5亿元的社会资本,已完成30个项目近8亿元投资,并带动平安直投、深创投等其他机构投资2.05亿元,更大力度支持创新创业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集聚资源
    合肥高新区创新创业平台是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重点项目,包括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其中孵化基地总占地面积614亩,总建筑面积约116万㎡,一期45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入驻企业近300家,注册资金达24亿元。依托创新创业平台,高新区进一步集聚优势资源,形成规模效应。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集聚了全省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中心,安徽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微电子测试平台、动漫渲染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和中国技术成果交易所、华安证券等高水平中介机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吸附中小企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2009年园区企业数量仅1000家,2012年底约4600余家,2013年将净增1000家以上,达到6000家规模,力争2015年入区企业达到1万家以上,园区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