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寿:以创新红利推动科研院所转型发展_看安徽
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新闻 >

彭寿:以创新红利推动科研院所转型发展

时间:2014-03-12 00:00来源: 作者:老网站
两会专稿
 
全国人大代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彭寿
以创新红利推动科研院所转型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晓梅 张骅 吴明
 
 
彭寿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彭寿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让市场“说话”有利于企业找准科技创新方向。近年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加强以大吨位优质浮法玻璃、玻璃工厂节能减排、太阳能光伏玻璃、信息显示玻璃、建筑节能玻璃等关键技术研发,着力完善太阳能光伏和电子信息显示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国际化迈进。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自2000年改制加入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来,借助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东风,实施集成化、产业化、工程化、国际化战略,发展新玻璃、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产业,加速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由传统浮法玻璃技术向新型玻璃技术的转变,实现了由单一科研设计模式向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科研院所向科技型企业集团的转变,主营业务收入由10多年前的5000多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05亿元,不断形成新兴产业发展核心优势,创造了科研院所转型发展的新模式,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成为安徽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类奖项的唯一代表。
    彭寿认为,科技创新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敢于挑战世界一流水平。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自主建设的电子信息显示超薄玻璃基板生产线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点火后的2个月内拉出0.55毫米超薄玻璃基板,产品完全满足ITO导电膜玻璃对高端原材料的要求,与我们现有的ITO导电膜玻璃产品、触摸屏产品实现了全产业链对接和自主配套,彻底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对中国电子信息显示产业上游关键原材料的垄断,巩固了ITO导电膜玻璃产销量稳居全球首位的龙头地位。 同时,根据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离线Low-E玻璃生产线成功量产,设备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于推动具有优异的热性能、良好的光学性能Low-E玻璃生产技术完全国产化和产品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彭寿说,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了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在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设立光电材料研究中心,以此“筑巢引凤”,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千人计划”在内的高科技人才。
    在人才资源整合上,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立足蚌埠,辐射皖江,建设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建“千人计划”工作站,在安徽打造人才集聚、科技集聚、活力集聚的产业基地。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创新红利促进企业形成了转型发展的累累硕果。近年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共承担和完成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63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旗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利用这些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助推全球高端玻璃技术和产业集聚,推进安徽形成了蚌埠、合肥、芜湖、安庆、凤阳、六安等区域性新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
    研发孵化模式创新有助于整合资源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彭寿说,在研发体系上建立了首席科学家制度、研发奖励制度,营造鼓励大胆探索、包容失败的宽松氛围。在成果孵化体系上利用期股、期权的模式充分激发创造活力,促进科研技术人才向适应市场的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转变。以央企+民企,央企+外企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吸收创新元素、推进集成创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